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侠客之风云传说 » 第43章、江北有疫

第43章、江北有疫

    黄小石这样半闲状态又混了一些日子,到了三月底,天气已经开始炎热起来时,这天,黄小石收到门中带来的巩光杰的口信。

    巩光杰到现在都还不会写字,他只能叫人带口信。

    为了方便别人记忆,口信并不长,内容有三,依次由重到轻。

    第一条是说过段时间药材和丹药可能要涨价,叫黄小石平日里注意放货量,至少得囤六出四;

    第二条,巩光杰给黄小石带来一个好消息,他今年要结婚了,新人是神农百草门的药农之女;

    第三是巩光杰有些委婉的问黄小石,他能否抽身到川南之地去呆一阵子。

    川南可是个长药的好地方,随着神农百草门势力扩张,它对药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现在神农百草门就是一个在未来才会出现的托拉斯,扩张的本能在它的每一个毛孔里。

    往南扩张的神农百草门,在川南云北这一线,与另一个门派发生了冲突,双方各有死伤。

    巩光杰希望黄小石能到川南坐阵。

    黄小石在得到巩光杰口信后,他思考了一会,让送口信的人如下给巩光杰回复。

    第一条肯定是没什么说的,听命照着做便是的。

    第二,黄小石从自己这几年积攒的储蓄里面拿出两千两银子作为给巩光杰新婚的贺礼。

    作为洛阳门主,黄小石的收入是非常高的,而他除了日常吃喝之外,也没个什么用度,这积少成多,竟然就成了一笔巨款。

    可惜这世间没有什么理财机构,黄小石也没心思在个人财富增值上,钱就这样白白躺着。

    对于巩光杰大婚,在黄小石的印象里,巩老大除了喜欢钱之外似乎别无爱好,于是他直接拿出储蓄里的一部分,给巩光杰送了一个重礼。

    当然了,从黑拳赌场里赢的800两银子,黄小石自然是没拿到。

    这薅羊毛也不能薅到东家身上了。

    第三条,关于到川南镇守,黄小石只让带口信的人给巩光杰回应简单的一句“上面有差事”,也不需要进一步说明。

    对黄小石而言,守在洛阳是他的核心要务,他不可能为一个毒龙教跑去鸟不拉屎的川南密林里白白的蹲上几年。

    神农百草门和毒龙教起冲突是迟早的事,而且属于是矛盾不可调和的零和博弈。

    在黄小石的认知里,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老光棍巩光杰把毒龙教的美女教主蓝婷给娶了,两教合一,啥事都解决了。

    但是,实际上问题是不可能这么简单就能解决的。

    神农门和百草门的两门合一,那是原本就是一分为二,所以由二到一也没太多的阻力。

    神农百草门和毒龙教,不光是在经营模式、经营理念上有极大的悬殊差异,而且人群结构也有极大的不同,往大上面说,牵涉到了汉苗之争,或许还和朝廷南征有关系。

    对于这种头痛的事情,黄小石不可能弄出个什么“以和为贵,汉苗两亲”的提议,在他看来还是直接动刀子来的简单。

    武力虽然解决不了问题,但是只要能解决弄出问题来的人,效果还是一样一样的。

    巩光杰大婚,对黄小石而言是一个重要转变时刻,一旦巩光杰有了儿子,黄小石那个“内定下任门主”的内部头衔就是个麻烦。

    有些糟心事麻烦在于,不是你不在意,别人就不在意。

    黄小石不想和巩光杰起冲突,更不想和他起龌蹉之心,但是他的不想,更重要的是要让别人相信他不想。

    这就需要黄小石有一个更好的,令别人信服,“他真不想”的证据。

    天龙教是个好地方,黄小石默默地想到。

    只要黄小石能攀上天龙教这个高枝,自然别人就认为他不会再去留恋鸡窝。

    只是,天龙教是一个极为庞大、组织严谨、等级森严的跨区域性社会团体,用一句人话来讲就是,新人在天龙教职务提升更多的是循序渐进式,很难一飞冲天。

    黄小石可没有充足的时间和耐心在底层先干个三五年。

    时不我待。

    想要在未来的圣堂之争中胜出,黄小石需要借助天龙教的力量。

    意思是说,在大战之前,黄小石在天龙教中的地位至少需要达到能“借势”这种层次,也就说要是进入决策层,不然他就是一个替天龙教卖命的“打工人”。

    黄小石苦苦思索着,天龙教的高层人物排开人的男女美丑之外,必然具备三大要素:功勋、武功、地位。

    这三个都是黄小石迫切需要的,但是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却是动态的。

    普通教徒的晋升之路是通过日积月累的功勋,得到地位的提升,最后学到更强的武功,这个套路的规则是:功勋-地位-武功。

    比较特殊的一些天龙教的教徒,比如说带艺投奔什么的,比如说叛逃过去的中原武林人。

    这种教徒属于是特殊招募模式,他们是以高强的武功来获得地位,最后用功勋证明自己的实力。这个套路的规则是:武功-地位-功勋。

    武功,黄小石现在没有;功勋,他没那个耐心去积累,那么转换一下思维方式,能不能出现这种套路,以地位开头呢。

    比如说,地位-武功-功勋,或是地位-功勋-武功。

    黄小石一直想到了脑壳痛都没想到有什么好办法,要获得地位,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天生自带的血缘关系,这是天注定的。

    就像是上辈子,自己生下来就是个富二代,这只和自己出生在谁家有关系。

    唉,黄小石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他一个连初生记忆都没有的孤儿,哪里有什么地位超高的血缘关系。

    突然间,黄小石的脑子里又是灵光一闪,某个有着超强隐藏血缘的家伙,刚好年龄与他差不多大,而且这段血缘对那家伙而言不光是无用,甚至是束缚和阻碍。

    嗯,至少黄小石知道,未来这家伙因为这段无法割离的血缘最后不得善终,不管是哪种结局,最好的也是郁郁终老。

    此人之毒药,他人之良药。

    你不想要,可以让给我啊!我需要啊!

    一想到这个,黄小石突然浑身上下来劲了,他一翻从床上坐起来,在小房间里激动地来回渡着步子,一边兴奋又紧张地思考。

    这步棋万分凶险,但是其中的收益也是极其巨大,最重要的是出不得半分差错,任何一丝不小心便是性命不保。

    盘算了好久之后,黄小石喃喃地自言自语道:“看来巩老大结婚时,务必要回一趟蜀中了。”

    ……

    巩光杰大婚的时间是在几个月后,黄小石的偷天换日计划也选择在几个月后再进行。

    不是他心中不急,而是这事干系太大,动作太多必然会留下破绽,有破绽则会送命。

    在这计划中,契机和机遇极为重要。

    想通了计划的黄小石心情酣畅地躺回了床上,安心睡到了第二天大光亮。

    不知道是巩光杰的商业嗅觉灵敏还是他预先知道了什么消息,到了四月初后,药材果真纷纷涨价,成品丹药更是抢手,许多外地商贩到洛阳城来搜刮各类药材,而且是疯狂到了见药就收的程度。

    有钱不赚王八蛋,本着做生意人的这个基本原则,洛阳的各类商家纷纷上调药价,市面上的药价眼看着在狂涨。

    这时候,黄小石让门人放出话来,他在保持存三放七的吃货比后,放出的七成货物里,一半加价一倍批发卖,剩下的那一半保持原价零售给洛阳城的老百姓,但是进行了个人限购。

    黄小石的这一举措成了涨价潮中的另类,他同时得到了买货商家的诅咒和洛阳百姓的赞扬,而黄小石心中却是一天比一天不安起来。

    市场是不会骗人的。

    荒年粮价涨,而药材涨价只能说明哪里出现很厉害的疫病。

    现在听不到风声,并不是说这个疫病不大,反而是说明这次的疫病极其严重,所以官府才封锁了消息。

    官府封锁了消息,但是自然还是有灵通人士趁着信息差倒手大赚。

    果不其然,四月中旬,消息陆陆续续传了出来,江北大疫。

    江北,相对江南而言,主要指长江以北地区。

    江北地区包含了扬州、淮安、泰州、合肥,该地区位于长江南北,紧挨京杭大运河,是连接南北西东的重要交通枢纽,也是东南地区的经济中心之一。

    时年春二月始,江北疫气弥散,后终成大疫,病死者无数。

    随着江北大疫的消息传到,后面是皇帝广布天下的一道圣旨。

    圣旨曰,有道是“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但凡有妄议江北大疫之事者,全家迁去江北亲眼见证;在江北地妄议者,编入扶伤营参与病患救治。

    这道圣旨一下,随即有上千个哭哭啼啼的家属随着气节轩昂的儒生从外地迁入江北之地,至于到了江北后能死能活,那得看天意。

    江北大疫的消息一出,洛阳城的药价涨得更厉害了,江北离洛阳原本就不远,谁都不知道疫病会不会蔓延过来。

    在这种情况下,黄小石依然是要求门人存三放七,半高价批发半平价零售,手下的门人都有些不解,且先不说这半高价半平价的卖法,这不是应该多存一些货吗?

    不说存七放三,起码也得是半存半放啊。

    谁都看得出,这药价铁定是一天比一天贵。

    说到这里,黄小石带着一脸痛心疾首样说道:能赚钱自然是极好的,但是我们做药人,首先做的就是良心。

    这带着大义的话把所有门人的嘴都给堵上了。

    神农百草门原本逆市低价,还一直有看不惯他们的人咕嚷一句“相因无好货”。

    但是黄小石这句话一传出来,连不少从来就不用地摊货的读书人(古时能读书,非富即贵),都特意去了一趟神农百草门的摊位,买上一包神农百草门的平价药。

    “此乃良心啊。”

    现在洛阳城一提神农百草门,谁不赞个“仁义”。

    当然了,别人家敢这样,说不定会被扣上一个妖言惑众、收买人心的帽子,可能还会下狱,甚至会丢了性命。

    但是,这个事情偏偏神农百草门就做得,而且还敢一直做。

    因为神农百草门和那些卖符水骗钱的不一样,他们的药是真的能顶用。

    神农百草门今天不卖药了,明天说不定就有人病死,后天就有老百姓暴动,本地官员跑不掉一个“官逼民反”的大过。

    江山那是皇帝的,自己把官当稳当才是要事。

    其实黄小石对谁也没说真心话,当然了,以他人的智慧估计说了也理解不了。

    饥荒年囤粮,大疫年囤药,看似都是高明的做法,但是得有一个前提,官府不会把你当做肥猪给宰了。

    看着那些当下还在拼命以高价吃进药材囤货的商家,黄小石嘴角拉出一丝嘲讽的微笑,这真像是一群年关将近还在狼吞虎咽着抢食的蠢猪。

    没过几天,有传闻说朝廷又要出兵对北方游牧部进行征讨。

    这消息黄小石一听,当时脑子里就冒出一句话来:这皇帝怕是要疯吧。

    ……

    北方游牧部一直都是中原朝廷的心腹大患,但是出兵征讨游牧部,选择的时机很重要。

    在春季时出兵清缴,这时候通过一个冬天的苦熬,牛瘦马弱,这时候朝廷出兵便可以不给游牧部休养生息的机会,能极大地削弱他们的战斗力。

    在夏季时出兵清缴,这时候北方草原水草丰富,可以减少远征军的补给难度,更便于远征军对游牧部进行远逐。

    在秋季时出兵清缴,这时候正是牛羊需要储肥过冬之时,此时朝廷出兵清缴,可以扰乱游牧部的冬夏草场迁徙,导致牛羊不够肥壮,越冬时死亡率上升,削弱其基本实力。

    在冬季时出兵清缴,用骑兵驱逐和围杀牛羊,能彻底破坏游牧部的生存能力,说不定可以做到一战灭部之功效。

    那么问题来了,朝廷应该什么时候出兵清缴游牧部呢?

    答桉是:在朝廷打得过游牧部的时候。

    只要朝廷打得过游牧部,春夏秋冬都不是问题好么。

    而现在是出兵的好时机吗?

    虽然黄小石不太懂政治经济,但是他也知道,现在并不是一个再对外出兵的好机会。

    先是新皇登基时,因为宣布了一些新政,又处理了一些权贵,于是山高皇帝远的交趾,一众土王扇动民众举旗造反。

    这就是不少言官上书的“官逼民反”。

    对于这些言官,皇帝直接派他们去交趾安抚百姓去了,全家九族一起去。

    就黄小石看来,把交趾的锅扣在新皇头上原本就是那些言官借力打力,试图隔山打牛,真正的弯弯道道其实和交趾没多大关系。

    本来,交趾的问题早就不是一天两天了。

    首先一大原因就是那地方因为鸟不拉屎,山高皇帝远,当官都当成了土皇帝。

    这些家伙在交趾地区横征暴敛,致使交趾局势逐渐糜烂。

    当然了,先皇的锅,新皇是要背的。

    诸位贤臣拉的屎,皇帝是要帮着擦屁股的。

    于是,新年尹始,朝廷已经派出大军南下交趾平叛。

    交趾这地方,疫气极多,官兵多是北人,去了之后连连生病。

    这时候,巩光杰不知道怎么和唐门勾搭上了,利用唐门专供军需的这条线,把自己的丹药卖到了军中。

    不得不说,神农百草门的药便宜归便宜,但是极为对症,尤其擅长解毒。

    南下官兵在解决了非战斗减员这一历史性大难题后,连有捷报传出。

    然而,官兵连攻连克、大破敌寨后却没有收手,后来有消息传出,说某位朝廷大员的家宅被官兵给洗劫了,全家上下八十七口,死得一个不剩。

    又有人说,那不是官兵,是假冒官兵的流寇。

    真相到底是什么,怕是永远查不清楚了。

    现在皇帝的意图很明确了,既然刀子都已经拔出来了,他就不是轻轻划一刀算完了。

    皇帝要借兵刀,把交趾这片杂草丛生的荆棘地,重新给犁一遍。

    有个词叫“刀耕火种”。

    但是这对南用兵还没完,又开始向北征伐。

    黄小石没看懂了,就算是你计划已经很久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就不能等江北大疫过了再说吗?

    非要挑这时候。

    无论这皇帝是否英明,或是神武,但是首先黄小石能肯定的就是,这个皇帝绝对不是一位仁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