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我有一座彼岸阁 » 第七十三章 老君山

第七十三章 老君山

    第二日一大早,姜叔夜便赶去一街之隔的天策府。

    九子良将的老幺韩先奉,是他在阿耶军中为数不多敬重之人。

    八品破军巅峰境的武夫,可惜,十几年来未有寸进。

    若是他迟些离开,鬼桑结出的“人面兽心果”送他几颗,也好尽早有所突破。

    结果韩叔叔没见着,却碰上了指挥文吏和侍从搬运物品的长史荀樂。

    荣升正四品的荀侍郎,一袭圆领窄袖的深色绯袍,腰系银鱼袋,气色红润,精神抖擞。

    姜叔夜瞅着神采奕奕的荀长史,打趣道:“三郎恭喜荀叔高升,日后安阳侯府,您可得多多照顾才好!”

    对这个总爱眯着眼看人的长史,小侯爷谈不上讨厌,可也并不怎么喜欢。

    每逢来天策府请教些事情,他总是借故公务繁重,安排其他人为自己答疑解惑。

    不过言谈举止间,倒还算恭敬。

    荀樂扶了下璞头,脸上依旧挂着往日谦逊的笑容,微微躬身道:“小侯爷莫要取笑荀某人,都是为朝廷办事,况且姜候予在下有再造之恩,侯府的事,自当尽心竭力。”

    姜叔夜双手拢进袍袖,打量着还算识相的侍郎大人。

    还记得自己是阿耶的人就好!

    “荀叔,三郎有些事儿想请教一二!”

    荀樂微微一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神都缺粮食的事儿,您知道吧?”姜叔夜真奔主题问道。

    荀侍郎点点头,颇有些诧异的扫了眼面前的纨绔,心里也是好奇。

    当然,他惊讶的,可不止刚才的问题。

    一个多月来,姜家三郎像是换了个人。

    以前对国事朝政从不感兴趣的他,自从生了场大病,没事儿就往天策府跑。

    问这问那,每一封九州抵报都看得极为仔细。

    而且还从武库里借走两本修行的秘籍……

    诸如此类,太多让人刮目相看的举动,不得不令人怀疑姜家这个纨绔子,这么多年来是在韬光养晦,敛锋藏拙!

    荀樂的分析,和之前京兆府尹陆秉炆差不多。

    他也算是看着三郎长大的天策府老人儿。

    姜竹九,从小可不是个憨傻愚笨之人。

    反而那股机灵劲儿,强过他的大哥和二姐。

    “荀叔,荀叔?”

    “哦,是这样,朝廷已经下旨,含嘉仓的粮食暂不做赈灾之用,全部拿来维持神都所需,即便这样,恐怕也只能够维持半月,接下里,恐怕还会调用军粮。”

    东夏神都的含嘉仓,粮食再分配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供给国家,包括帝王宫室、各级官吏、诸司公粮、诸寺官厨以及赈灾救济等支出。

    而军粮储备,主要包括各级军队粮食和军马粮草,非战时不可调用。

    如今神都局面之困难,可想而知!

    姜叔夜双眼一瞪:“城南的灾民怎么办?”

    城里大户人家,谁还没些存粮。

    别人不知道,光是自家安阳侯府,储室的粮食起码能撑一年。

    别忘了,姜家可算是神都城里“最穷”的豪门贵胄了。

    至于像北城糠市那些穷苦人家,以及城外几十万灾民,难道朝廷就眼睁睁看着他们饿死吗?

    荀侍郎瞧着满脸怒气的三郎,劝慰道:“你我都不是圣贤菩萨,大灾之年,先顾好自己吧!若是侯府缺粮,可派人去兵部找我!”

    说罢,荀樂转身离开,行至不远处时,撇头最后望了眼府门前的“天策府”三个笔力虬劲的大字。

    嘴角微翘,露出一抹奇怪的笑容……

    姜小侯爷只顾低头思索粮食的事儿,全然没注意荀侍郎的表情。

    可恶的朝廷,只顾着达官显贵们,黎明百姓的死活在他李氏皇族眼里,连蝼蚁都不如。

    非得逼老子劫富济贫不成!

    对,端木家掌控神都水运,而且和户部勾结,含嘉仓大部分粮食都是他们所运。

    鬼才信二者勾连这么久,没有中饱私囊,囤积粮食大发国难财。

    从邓太岁、孔乙和端木仲的记忆中,应该会找到些线索……

    天策府里,姜叔夜找了一圈,也没见到韩先奉。

    最后还是侍卫告诉他,天没亮,韩将军便率军出城了!

    脸上满是失望的小侯爷离开后,回侯府牵出了钟爱的北地良驹“玄骓”,旋身一瞧,哈哈大笑

    后面的魏老鬼,不知道从哪儿弄来一匹不足三尺高的小毛驴,黑白间杂的鬃毛,样子极为滑稽。

    “魏大侠,咱府里不缺良马呀?您这,是不是忒寒碜了点儿……”

    老魏丧着脸,不服气道:“你以为俺愿意骑它吗?要不是上马就晕,谁想在神都骑驴过市?”

    听说过晕机晕车的,头一回见有晕马的!

    大宗师级别的魏老鬼,还真不是一般人。

    姜叔夜逮着机会嘲笑了一番后,骑马朝着城北安喜门而去。

    后面不停传来“等等俺”的破锣嗓音……

    没了人见人躲的天策府影骑在身边,小侯爷倒反而觉着自在。

    刚出了北城门,便听到催命鬼杜山长急吼吼的声音。

    “想到办法了吗?”

    姜叔夜下马后,神秘兮兮道:“办法是有,可有个条件。”

    杜山长拉着脸回道:“扶危济困,造化苍生是我等修行中人的责任,怎么还提起条件来了!”

    别特么扣这么大顶帽子,老子只要实惠的东西……小侯爷点头称是:“山长,只是帮我一个小忙而已。”

    “说!”

    “教我一套武夫修炼的功法,基础锻体的就成。”

    杜山长斜翻着小三角眼,揶揄道:“竹九啊,你连气海雪山都没有,何必自找苦吃呢!”

    “明儿就有了!”

    “什么?”

    “不是,我意思是说,强筋健骨总不是什么坏事!”

    其实,武夫的修炼诀窍,普通人也适用。

    只不过无法发挥拥有气海之人的万钧之力罢了!

    诚如姜叔夜所言,强筋健骨而已。

    学宫里没有修为的集薪堂学子们,平日里便学些简单的武夫功法,课间操吗!

    之所以请教矮矬子山长,也是觉着此人是圣武外院的老师,看着一副不太聪明的样子,好忽悠罢了。

    而且脑瓜顶上的气运,看着应该是位铜皮铁骨境的武修,教自己些基本功,绰绰有余。

    杜山长上下打量着嬉皮笑脸的小侯爷,点点头:“也不是不行,粮食的事儿解决了,来圣武院下院找我,教你些凡夫俗子用得上的功法。”

    “好嘞!”

    “说吧,什么办法?”

    “那个……是这样,尹川渡,您知道吧?”

    小个子山长“嗯”了一声,言道:“那是神都城外最大的水运渡口,你什么意思?”

    姜叔夜躬身凑到他耳畔,悄声道:“别的您不用管,今夜多找些力气大的学宫弟子,在渡口附近等我消息,多了没有,先来十万石,如何?”

    “啧……”

    一千多万斤粮食,起码够城北十几万灾民吃上三个多月!

    杜山长听罢,登时嘴巴大张,一副难以置信的模样。

    “你,你再说一遍?”

    姜叔夜嘿嘿一笑:“您就把心放在肚子里,姜家三郎从不托大。”

    他的话,不由得杜山长不信。

    人家可是安阳侯府的郎君,既执掌天策府,又有谛听坊效命。

    杜山长踮起脚尖,拍着他的肩膀,一张蜡黄的瘦脸似菊花绽放。

    嗯,关键时刻,还是靠人家竹九!

    小侯爷之所以有办法弄到粮食,也是全拜端木家所赐。

    昨夜他可不完全是忙着泡澡锻骨,脑子里其实也不停在搜寻一些线索。

    从负责漕运的那位帮主,到上阳令孔乙,再到端木仲……

    但凡和端木家沾边的亡者记忆,他挨个又回想了一遍。

    甚至每句话、每个字都没错过。

    最后终于让他找到了蛛丝马迹,发现端木家数年前便开始在人迹罕至的老君山山坳中,私建粮仓。

    里面的粮食,既有低价收购的,也有吞没的漕运米粮……

    而大规模囤粮的时间,刚好是中原洛唐二州发生百年难遇洪灾的当口。

    即可趁机大发国难财,又能以此要挟朝廷!

    更重要的,老君山这座粮仓,堪比第二个神都含嘉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