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我有一座彼岸阁 » 第一百二十二章 屠村

第一百二十二章 屠村

    翌日清晨,鸡鸣三唱。

    小东湖湖面浮着澹紫色烟雾,东方渐渐显出一片银红。

    透过石屋窗灵,一抹胭脂色的霞光拂过竹塌上的英武脸庞。

    姜叔夜伸了个懒腰,微睁双眸,歪着脖子扫了一圈房间后,腿一伸,忽然踢到了软绵绵的一团。

    “徐云泽,你跑老子床上干嘛?”

    四仰八叉的徐靖哼哼唧唧了一声,身子一斜,又自睡了过去。

    姜叔夜腾地坐起身,看了眼皱巴巴的青白衣衫,重重呼出一口气。

    斜睨了眼徐靖,咕哝道:“幸亏你特么没恩将仇报,呸……”

    起身后,他换上姨娘缝制的蜀锦白袍,洗漱收拾了一番后,对着铜镜开心一笑。

    今日是平叛大军回京的日子,安阳侯府,也不再只剩自己了!

    融合前主感情的姜叔夜,对闻名九州的这位亲老子,感情极为复杂。

    既不像对养娘白若曦那般感恩和亲近,也不似对二姐的尊敬和依赖……

    反而害怕和畏惧占了大部分。

    一想起那张古板严肃的脸,以及对大哥二姐的偏心,心里怎么都不是滋味儿。

    不过经历过这么多事,姜叔夜对屠帅的感觉,不知不觉中,悄然发生着变化。

    而这种改变,连他自己都没意识到。

    亲爹毕竟是亲爹,打断骨头连着筋,再怎么记恨和埋怨,父子间的血脉相连,永远无法改变。

    况且,地宫太祖李衡那句“姜氏不亡,国祚难延”的话,可是关乎整个姜氏族人。

    父子之间那些可以先搁置一边,地宫之事,必须要当面说予阿耶。

    安阳侯府和姜氏满门,最后如何自处,不在阿姐,也不在自己。

    而是屠帅这位姜氏掌舵人!

    收拾停当后,姜叔夜瞥了眼鼾声阵阵的好基友徐靖,门一关,独自离开了小东湖。

    他有圣武院院长的“紫薇令”,可随意进出山门。

    况且青冥大祭还有十几天时间,武院弟子也有杜锡山他们在。

    自己这个大师兄,这几日也懒得去操心。

    心情忐忑的姜叔夜,大步流星地踏出了紫薇结界的范围。

    结果刚到那座“学达性天”的牌楼前,忽然听到有人喊他。

    “臭小子,又打算熘下山?”

    话音未落,一道瘦高人影蓦然出现在小侯爷面前。

    “老秋?”

    秋陌抬手掸了掸浆洗得发白的粗麻灰衣,悠悠问道:“这些日子,有没有偷懒呐?”

    姜叔夜着急下山,也顾不上和他多聊,干脆道:“家父今日归京,我得回神都一趟,明日给你带红袖招的幽昙醉啊!”

    说罢后,他不管不顾地抬脚便走。

    “回来!”

    姜叔夜假装没听见,继续大步前行,结果后心突然被一股玄力吸住,身体不由自主地回到了刚才的位置。

    稳住身形的小侯爷旋身一瞧,老秋眯着眼睛,一副愠怒的样子盯着他。

    “哎呀,我都和您说了,就去一天,总不能连亲爹都不让我见吧?”

    秋陌正色道:“急个球,有什么事比你勘破生死关更重要?”

    姜叔夜无奈摇摇头:“师尊、师兄、秋大院长,您这不是强人所难吗?生死关是说勘破,就能勘破的吗?差在这一时半会儿吗?”

    老秋直截了当言道:“能不急吗?那群恶妖刚屠了村,就躲在十几里外的大山,晚了,指不定又躲哪儿去了……”

    姜叔夜一愣,眼神闪过一丝愤怒:“屠村,那些妖族在哪儿?”

    “唐州清水县的锦里村,我赶到的时候,全村三百多口没一个喘气儿的,最后顺着妖气一路追到附近的大山,幸好没有上五境的大妖,这不急匆匆赶回来,领着你们去斩妖历练吗!”

    姜叔夜听罢,一阵唏嘘。

    难怪这十几天不见老秋人影,合着跑去了唐州?

    洛唐二州虽是毗邻中原腹地,但从神都城到唐州大泽城,起码两三千里。

    这一来一回,老怪物还真是够尽责的。

    之前他答应荆墨阳和众山长,寻觅妖踪,是为了圣武院弟子寻找试炼机会。

    可没说和自己破镜,还有关系。

    老秋这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

    阿耶今日入城,想必短时间内也不会再离开神都。

    倒是唐州清水县的妖祸,迫在眉睫。

    那里人口稠密,万一再出现屠村的惨剧,后果不堪设想。

    姜叔夜下定决心后,询问道:“那我现在就回去召集弟子,荆副院长那边,就劳烦您通知了!”

    秋陌一摆手:“你一并去说了,老子还得去借样东西!”

    话音刚落,灰白影子卷起一道疾风,瞬间消失在小侯爷面前。

    “虚空踏境”的神通,姜叔夜可是见识过。

    那晚被水镜先生带去掖庭局,便是此般神通,上三品的绝学。

    姜叔夜叹了一口气,朝着山上飞奔。

    小半个时辰后,倾巢而出的圣武院集结在山脚下,声势浩荡。

    乌泱泱的人群中,还有所有外门弟子,总计下来有一千多人。

    荆墨阳巍然而立于石阶之上,一身武院青白袍衫,皱着眉头,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

    这个姓秋的,找了一大圈,居然跑去了几千里外的唐州。

    武院山长们的脚程,都得花上几天几夜,这些弟子们咋办?

    届时赶不回紫薇参加青冥大祭,这个罪,他秋陌,担得吗?

    而此时人群中的姜叔夜,同样想到了这个问题。

    青冥学宫就属圣武院人数最多,眼看祭礼将至,护院巡山等事繁冗琐碎。‘’

    离开两三日倒是无妨,时间一久,那紫薇山还不乱套了。

    不过既然是为人间斩妖除魔,想必夫子和二圣也能体谅。

    众人议论纷纷之际,突然听得半空中传来一阵轰鸣声,紧接着,头顶朝阳被遮住大半,彷佛天狗食日一般,顿时天地晦暗,如堕深渊。

    一抬头,一艘恢弘壮观的巨型飞舟悬停于紫薇半空,并开始徐徐落下。

    姜叔夜抬起下巴,眯着眼睛打量着形如战船的三桅巨舟。

    通体黑褐色的船身,看不出是何种材质建造。

    船首龙头造型,气势夺人,上面迎风而立一人,正是新任圣武院院长,秋陌。

    待得巨舟缓缓降至距离地面不到十丈左右高度时,秋院长高声道:“上来吧!若有人连十丈都蹦不上来够不着,唐州也就不用去了……”

    姜叔夜摇摇头,心思老秋这花样还真多。

    这个时候了,还考校弟子们的身法。

    武夫纵跃攀升的腿脚功夫,不论一丈三米还是百丈千仞,凭借的都是府内气海雪山。

    如圣武院弟子中唯一的七品铜皮铁骨境大师兄,一跺脚,别说眼前十来丈高度,就是百丈峰岭,也能一跃而上。

    可有些修为不济的弟子,还真就够不着头顶的庞然巨物。

    只能眼巴巴瞅着其他师兄弟们,一个个登上飞舟,悻悻转身回山。

    出人意料的是,没有登上飞舟的,居然全部是内院弟子。

    荆墨阳来至秋院长身旁,指着下面离开的二百多名弟子,惋惜道:“就算让他们远远观战,也能受益良多,你又何必设这道门槛呢?”

    秋陌看了眼老好人,耐着性子解释道:“你当啸聚山岭的妖族是什么?还观战呢,万一遇到危险,岂不枉送性命……”

    眼前这个曾经的武院院长,不论是修为还是做人,秋陌倒还有一丝欣赏。

    只是对谁都不抛弃不放弃的这幅心肠,着实有些看不顺眼。

    修行之路本就荆棘丛生,大道如天,并非适合每一个人,何必逆水行舟。

    荆墨阳似有所悟地点点头,大概明白了他的良苦用心。

    随即又问道:“太虚院的甘院长,就这么把天蓬尺借予你?”

    秋陌狭长的眼眸一瞪,撇嘴道:“他敢不借!”

    甘道陵这件宝物,可是青冥十大神器第二的宝物,引雷杀敌,变幻万千……

    平日里尺不离身,看得比自己性命还重。

    这秋院长是如何借来的?

    难不成……

    荆墨阳心里一笑,牛鼻子连魏先生都打不赢,遑论眼前这位神神秘秘的秋院长。

    他也只剩下去夫子那里告状的份儿喽!

    此时,不远处耳聪目明的姜叔夜,将二人的对话听了去,不禁有些羡慕。

    这位大天师的“天蓬尺”,还真是不赖。

    自己既不会儒家剑修的御剑飞行,“虚空踏境”更是遥不可及的神通。

    “凌虚遁”不过花架子,想要去远一些的地方,还真是没招。

    朝游北海暮苍梧,食朝露餐云霞兮。

    此时,飞舟凌空而飞,疾速穿行与云海深处。

    眼之所见,云雾其阔如海,其动如烟……

    偶尔有几只云雀掠过,留下啼啡鸣叫的回声,倒也形成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画面。

    给人—种无法言喻的美妙感觉。

    姜叔夜抬手捋着被风吹起的凌乱发丝,双眸微眯,沉浸其中。

    如今只能盼着自己豢养的真龙“老金”能够赶快长大。

    驭龙乘风,遨游九天,估计普天之下,也就是姜家三郎这独一份儿啦,哈哈……

    巨型飞舟破风穿云,行驶之快,令人咋舌。

    不到一个时辰,便悬停在唐州大泽城上空。

    也不知老秋是怎么知晓这御舟之术,双指一旋,船头又朝着北方疾速驶去。

    须臾之间,又来至一处郁郁葱葱之地。

    巨舟缓缓落下,悬停在距离地面四五十丈的地方。

    姜叔夜低头一瞧,下方阡陌纵横,稻香秫熟,但四野却见不到一个人影儿和活物。

    之前听闻唐州境内八百里水患灾情,可这个地方,俨然一副世外桃源景象,不似有大灾之像。

    望着不远处寂静无声的村落,姜叔夜眼神闪过一丝悲悯。

    此处应该就是老秋口中的清水县锦里村,三百多口人呐,哎……

    这时,秋陌开口道:“荆院长,你带领他们先进村收拾遗骸,再回下方稻田,等我指令。还是那句话,下不去的,留在船上!”

    这回的高度,接近一百五六十米,较之紫薇山时,足足高出了三倍不止。

    结果,又有上百号内院弟子被留在了巨舟。

    姜叔夜是接到命令后,第一个跳了下去,窦青童紧随其后。

    老秋明知村内已经没有活口,却依然令所有弟子进村。

    如此安排,在姜叔夜眼中,自是有他的道理。

    武院这些年轻人,有些太安逸了!

    他们从未见识过真正的残酷和屠戮,武夫心中的那股血性,被深埋的太久了。

    这也是新任院长,提出一改圣武院古板授业的真正初衷。

    只有见过杀过甚至命悬一线,弟子们的心性才能有所成长。

    否则,整日对着那些千斤锁、万斤鼎之类的死物,焉能快速成长。

    荆墨阳一马当先,率领众弟子朝着锦里村前进。

    二十多位山长,则是左右翼拉开距离,警惕着周围可能出现的危险。

    村口处,浓郁的血腥气四处弥散,呛得人一阵恶心。

    发生在夜间的这场屠杀,没有丝毫征兆,村民大都在睡梦中被妖族残害。

    整洁的村路,除了一些带血的奇怪脚印外,还有些土狗的尸体,四分五裂。

    圣武院弟子们,每入一间茅草屋,大都被眼前的惨景所震撼。

    不是捂着嘴想吐,便是如翁仲石像般愣在当场。

    姜叔夜进入的是一处宽敞的院落,瞧着黄泥垒砌的三间大房,应是村里的大户。

    一家八口人,尸身没一具完整的。

    旋身看了眼呆若木鸡的武院师弟们,姜叔夜面无表情命令道:“将尸首用被子裹好,一起搬至村口。”

    有了大师兄这个主心骨,师弟们强压住心头愤怒和恐惧,将三间屋子里的残肢断臂包好,朝村口而去。

    负责在外围巡逻的十几位山长,也并没有发现妖族的行迹,或是其他尸体。

    几乎与世隔绝的这座村落,若不是秋陌发现得早,恐怕十天半个月,都没人知道这桩惨剧。

    村口处已经被挖好的一座大坑,源源不断的尸身残肢被轻轻放入。

    最后,掩埋了村里三百多口人后,有弟子找了块一人高的木牌,立于墓前。

    荆墨阳咬破手指,血书了一行字。

    “清水县锦里村村民之墓!”

    紧接着,气海激荡周身的半步大宗师,衣袍鼓鼓,怒发冲冠。

    高喝一声:“青冥弟子,随我斩妖除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