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火焰蓝之火场日记2 » 星夜驰援

星夜驰援

    8月份以来,受连续高温干旱极端天气影响,CQ市周边地区陆续发生多起森林火灾。

    8月24日凌晨4时30分,按照上级命令,YN省森林消防总队迅速出动由总队前指带昆明支队共304名指战员、车辆55台,携带各类灭火装备1800余件套,采取摩托化开进方式向火场机动。

    按照计划,总队昆明支队沿银昆高速——杭瑞高速——厦蓉高速向火场机动。机动途中,队伍将穿越滇、黔、川、渝4省区累计行程850余公里,计划用时11多小时于24日晚21点左右到达集结地域。总队前指已于24日上午9时40分到达CQ市并与CQ市应急管理局召开了会议,进一步了解火场情况。

    CQ市周边地域森林火灾发生以来,YN省森林消防总队高度关注火灾扑救进展并就有关情况进行了先期搜集掌握。接到应急管理部森林消防局跨区增援命令后,总队迅速召开作战会议,就火情研判、指挥要素设立、力量调动、安全提示等作出具体安排部署。昆明支队按照总队增援命令,在3小时内快速完成战备等级转换,迅速收拢人员并做好战前动员等准备工作。按照上级部署要求,待总队304名增援力量全部到达集结地域后,将根据当地联指统一安排部署,负责对具体火场实施灭火作战。

    8月26日19时20分,接CQ市应急管理局电话商请,CQ市奉节县青莲镇附近发生森林火灾,GS省森林消防总队陇南支队重庆驻防队伍刚刚完成北碚缙云山灭火任务,又立即转战奉节火场。据了解,这是他们转战的第八个火场。

    19时25分,驻防队伍按照应急预案迅速出动80人9台车,由该支队政委唐时军带领星夜兼程驰援距营区450公里的奉节火场,预计8月27日1时许到达并展开救援。

    据了解,重庆今年连续的极端高温是自1961年以来再次出现新高,这也是导致重庆多地频发山火的重要因素。自八月中旬以来,驻防队伍先后深入璧山牛心山、巴南莲花、FL大梁山、南川三泉、江津支坪、北碚歇马、璧山八塘等地连续14天鏖战300小时,在当地军警民的配合下成功“拿下”了七个火场。高效完成任务区扑火任务,充分发挥了应急救援主力军和国家队作用,生动诠释了新时代“最美火焰蓝”的使命担当。

    “接到大足火情的命令以后,你们赴汤蹈火,紧急驰援,五天五夜不分昼夜。”8月26日12时,全员核酸后正当返程归建时,CQ市DZ区人民政府为参与扑火的SC省森林消防总队、武警官兵、民兵、地方专职队员和志愿者举行隆重的欢送仪式。

    现场锣鼓喧天、红旗招展,附近的DZ区居民也自发在人行道附近排成长队,“送别救火英雄”“川渝一家亲”“致敬逆火而行的英雄”一条条横幅的赞扬,车上的消防救援人员饱含深情,泪水也在眼眶打转,向车窗外的父老乡亲挥手致意,这一刻消防救援人员感觉到了雾都人民真正的热情,也体会到了竭诚为民的意义所在。

    8月20日16时许,CQ市DZ区万安镇发生森林火灾。接到命令后,四川森林消防总队迅速调派力量紧急赶赴火场参与扑救,共计出动228人33车。

    8月23日下午17时许,火场南线突然刮来6级大风,现场浓烟滚滚,扑火人员无法靠近火场。根据联指紧急部署,所有参战队伍撤离火场调整待命。突如其来的大风给森林火灾扑救带来了诸多不确定因素。按照联指定下“清火点、拔烟点,力争实现‘三无’”的总体作战意图,决定在南线开设一条贯穿东西的隔离带,现场消防员、武警官兵、民兵与时间赛跑开设南线隔离带,森林消防队伍依次架设蓄水囊铺设管带连接“三通”,利用水泵依托隔离带做好阻截火头的充足准备,并持续对隔离带附近植被增湿,防止火头借助风势进一步扩大蔓延。火场南线经过两天一夜的全力阻击,“借风起势”的南线火场得到有效控制,隔离带的开设为防止火势蔓延发挥关键作用。

    8月25日6时,重庆大足火场明火全部扑灭,火场实现“三无”,所有扑火人员随即转入纵深清理看守阶段。

    据了解,通过CQ市委市政府统筹调度,SC省森林消防总队、武警重庆总队、市航空救援总队等500余名专业救援力量迅速集结并奔赴火场一线进行灭火作业,成为本次火情处置的“先锋队”“主力军”。根据火情火势,先后组织区内消防、应急、林业、公安、人武、党员干部等救援力量7000余人次,紧跟专业队伍做好火场清理、抢挖隔离带、巡查巡防与后勤保障等工作。

    据统计,火情发生后,紧急征调皮卡及山地越野车50余辆、洒水车30余辆、挖掘机70余辆,有力保障物资输送、水源供给、隔离带挖掘等关键工作;DZ区利用本土企业生产的高分子土工膜材料,在隔离带内5小时建成2500平方米消防蓄水池,为打赢南线隔离带阻击战提供坚实保障。加强前线物资供应保障,为灭火一线输送食物、水、灭火器等物资920余吨。设置火场周边道路封控卡点3处,部署摩巡队和警力动态巡线、守护疏导,确保了应急救援通道畅通。每天统筹10辆120救护车跟随救援队伍,累计投入医务人员1100余人次参与救援工作。

    持续14天、鏖战300小时、转战7个火场……自8月重庆多地发生山火以来,GS省森林消防总队陇南支队重庆驻防队伍近百名消防指战员火线支援重庆山火扑救,昼夜奋战,用使命和担当在火场上筑起了一道道不可逾越的钢铁长城。

    迅速——闻令而动紧急驰援重庆山火

    GS省森林消防总队陇南支队重庆驻防队伍是这次投入火场最早、扑救时间最长、转场次数最多的队伍。“我们自8月11日接到CQ市应急管理局的商请以后,闻令而动、紧急驰援。”GS省森林消防总队陇南支队重庆驻防队伍中队长杨建军说,近百名森林消防指战员先后深入璧山、FL、南川、江津、大足、巴南、北碚等地连续进行灭火战斗。

    8月19日17时,JJ区支坪镇新房子附近发生森林火灾,GS省森林消防总队陇南支队重庆驻防队伍立即出动9台车80名队员,携带灭火装备300余件套参与扑救任务。21日凌晨,该总队副总队长刘雪峰带着总队前指向火场开进。

    “到达火场一线后,我们科学指挥灭火作战,及时与现场联指对接沟通,通过无人机空中观察,了解了火场态势,多次深入火场核心区及周边了解灾情,全面掌握火场信息情况,准确研判险情、制定紧急避险方案,坚持多种灭火战法相结合,在保证作战人员安全的前提下高效处置火情。”刘雪峰介绍,当时火场平均气温达到40℃左右,风力风向为东风2到3级,高温天气是造成扑救困难和火场复燃的主要因素。

    在这样危急的情况下,他们采取以水灭火战法,利用火场附近水源便利条件,架设水囊10个、水泵11台,铺设管带1320米,在友邻单位3架直升机吊桶作业的支援下,用水泵输水26吨,利用地方环卫车喷水90余吨,共扑灭火线500米,清理烟点90余处。

    困难——气温、海拔不适应时刻警惕复燃

    高温天气连续作战,对这群来自海拔3000米以上青藏高原的小伙子们来说,困难重重。

    杨建军介绍,目前在重庆驻防的队伍是GS省森林消防总队陇南支队合作大队,那里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来到海拔300米的重庆,这之间的落差将近达2700米,横跨了6个维度,气温相差更是接近30℃。

    “这样的温度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考验。”杨建军告诉记者,在周围气温达到40℃以上的环境下,消防指战员们要穿着全套防护服,在整个作战过程中身上的汗出了又干、干了又出,很多队员由于长期出汗并在高温环境下工作,身上起痱子。

    在FL火场救援时,杨建军感受最深。他说,通常采用的都是水泵接力以水灭火,在扑打完明火后,周边火场内残留的水分会迅速蒸发,可能导致火场复燃,必须十分小心谨慎,继续观察,排除隐患。

    同时,跟甘肃相比,重庆的山高、坡陡、林密,森林植被丰富,特别是林下的一些可燃物和杂草交织在一起,让森林消防员接近火场十分困难。

    “重庆森林里落下的树叶堆积起来的腐殖层比较厚,火很容易烧到腐殖层的底下,如果灭得不彻底的话,一脚踩下去鞋会烫坏烧掉。”杨建军还说,树林里面的树木多、密度大,风一吹容易发生燃爆,因此要提前用水枪对现场进行降温,再对明火进行扑灭,随后清理火线、余火及腐殖层下面的火。

    危险——燃爆就在面前

    “危险!兄弟们赶紧撤!”8月23日凌晨1时许,正在缙云山南线一带开展扑火任务的GS省森林消防总队陇南支队重庆驻防队伍五中队队长助理白雪光,发现风力突然加大,位于他左前方的山火发生了燃爆,他立马大声呼叫,让队员们赶紧撤离。

    白雪光回忆,当时自己站在靠近火线的位置,发生燃爆的火势距离他只有30米左右,声音听起来就像放鞭炮一样,噼里啪啦不停地响,他们本打算用水泵和水枪把火势压下去,但眼见着风势已经起来,来不及了,必须马上撤离。

    “简直是争分夺秒的撤离。”回想起那晚的情形,白雪光依然胆战心惊,整个驻防队伍60余个兄弟都在那儿。等到他们全都撤离到安全地带,再回头看,燃爆的山火已经蔓延至山顶。

    但稍事休整,小伙子们又向山火逼近……

    持续14天、鏖战300小时、转战7个火场后,26日晚7时许,奉节县青莲镇附近发生森林火灾,GS省森林消防总队陇南支队重庆驻防队伍又赶赴第8个火场,投入新一轮的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