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重启帝国 » 第五十四章 大练兵

第五十四章 大练兵

    离开登州府的第五天,和李家的交易也在一座无名的小岛成功进行,精盐的确是上品,对方也没有食言,每斤一两二分,一共让刘辰得到了一千二百两,银子这不由让他直接把自己招收流民的资金全部补了回来。

    不过如今天气却成了问题,春天虽然是万物复苏,可是也代表着最难熬的日子,吃了上个月的鱼肉虽然不时有野味打打牙祭,可是三个月的不见粮食,有些人已经难以忍受,没办法由于刘辰的命令所有的小麦等农作物都必须作为播种储备。

    不过由于这并不是后世,华夏人又是最为坚韧的民族,尽管有些受不了,可是依旧还没有什么大事,至少如今比以前好多了,吃穿不愁。

    而屯地青壮农耕之后,开始进入了紧张的训练当中。

    刘辰成立的军器局,已经给每名青壮都打造了一把长弓和一,同时也制造了几千把长弓分发了下去,当然长弓都是统一的英格兰长弓,复合弓短时间还是不要想了,没这时间和资金。

    大部分青壮都在努力训练,争取能在团练大比中获得名次,那样会有银子拿,本来对于艰苦的训练有些怨气的青壮们,拿到城主的补贴之后,也都没了怨言。

    枪术、箭术和队列是每个青壮必须训练的项目,枪术和队列排第一,箭术排第二,毕竟不是人人都能成为长弓手,但成为长枪兵却没有那么困难。

    训练的目的又以纪律为第一,训练纪律的同时,所谓的纪律,刘辰就在这其中做了点手脚,不仅是真正的纪律,其中更是还有一大串在后世被称之为洗脑的玩意。

    每一个屯刘辰都安排了一名指导老师,这些老师不仅是要讲解如何训练,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每晚一节课对于这些人洗脑,让他们明白如今这一切到底是谁给予他们的,而谁又是值得他们拼命之人。

    另外为了打破这些人封建桎梏,每天更是灌输一些后世的知识给予他们,当然所谓的后世知识也是刘辰说的算,到底是什么只有天知道了,那些所谓的老师也只不过照本宣科而已。

    当然所谓的训练刘辰也不可能这么简单的定下,练技,当然也有练心,也就是所谓的练胆,刘辰的练胆很简单和后世的蹦极差不多,用绳子把双脚捆住,直接丢下悬崖,正好汉城外十里处有做不大的山。

    当然所有的一切安全准备都做好,是确保万无一失的情况下才进行了,而且所有练胆之人都会先简单测试一下有没有心脏病再说,不然可好玩了。

    这一招刘辰可不是从后世蹦极中想到的,而是从戚继光的《练兵实纪》中得出看到的,当然这时候他可没有这本神书,也搞不到,这是他前世所看到而记得脑海之中的。

    至于刘辰这招还是根据俞大为的思想加以后世眼光而改成了,据说在前世福建还保留着俞大猷的‘练胆石’。

    嘉靖三十九年,戚继光利用作战间隙撰成《纪效新书》。他在序言中说:“夫纪效,明非口耳空言;曰新书,所以明其出于法,而不泥于法,合时措之宜也。”书中阐述了选兵、号令、战法、行营、武艺、守哨、水战等内容,还吸收了同时代人的可贵经验,如卷十二收录了俞大猷的《剑经》,卷十四收录了各个拳派的拳法。这本书是他抗击倭寇的经验总结,也是他训练戚家军的教本。

    《练兵实纪》是戚继光镇守蓟州时撰写的兵书,完成于隆庆五年。练兵方面,戚继光主张严节制、明恩威、正名分,训练时要练伍法、练胆气、练耳目、练手足、练营阵,关于行军队形、行军规则、野营布置、宿营规则,及作战纪律、注意事项,戚继光也作了系统阐述。练将方面,戚继光认为将领必须德、才、识、艺四德兼备。兵种方面,戚继光详细介绍了马营、步营、辎重营的组织,以及各兵种的挑选及操练方法。《练兵实纪》是戚继光守边经验的总结。

    这两本兵书简直就是现代军队的雏形练兵方略,所以对于这些刘辰还是印象比较深的。

    戚继光认为,《孙子兵法》虽然纲领精微,却犹如禅家所谓上乘之教,下学者无以措手足。

    意思是说《孙子兵法》虽然精妙,但对于没有经历过战事的人来说,即使知道了也不知如何去做,的确孙子兵法太过高深,至于哲学,普通人恐怕看一生都未必看的懂,孙子兵法纵观古今看懂了又有几人能应用的又有几人。

    对于戚继光的观点刘辰深感认同,孙子兵法他都背烂了,但那是高手才能运用的东西,至少前世他就没有用到过一次,要知道他刘辰的智力可还不是一般属于一流那种的。

    戚家军的胜利还建立在严格甚至是严酷的军法上:如果作战不力而战败,主将战死,所有偏将斩首。偏将战死,手下所有千总斩首。千总战死,手下所有百总斩首。百总战死,手下所有旗总斩首。旗总战死,手下队长斩首。队长战死,而手下士兵没有斩获,十名士兵全部斩首。斩级的赏赐也颇丰,每一级赏银30两!这样每个士兵都会全力作战,一直战斗到获胜或是战死。

    当然在这个时代戚继光这种做法简直就已经无敌了,之前就说过了华夏本就不怕死,特别你能给他一个拼命的理由之时更加如此,这一点东方人共通。

    特别华夏文明影响之地都是如此,哪怕是倭国也不例外,后世抗日战争前期俘虏几乎没有,不怕死的精神让世界震撼。

    华夏也不例外,真正的军人,无论是那个党派那个势力,在抗日战争之中,只要战斗,永远是流近最后一滴血。

    与西方人最大的区别华夏人就是不怕死,而戚继光这三十两银子就是给予这些人拼命的理由,一两几乎等于七百两,三十两两万多,足以为他戚继光卖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