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重启帝国 » 第六十六章 再回登州

第六十六章 再回登州

    随即就是玻璃以及玻璃镜的销售细节上,为此刘辰想了几天终于确定了下来,毕竟这玩意要暴利主要的销售路线还是要搞清楚的。。

    玻璃就不用说,明显一看就是高档货,尽管实际上他和高档货那是没一毛钱关系,玻璃镜要在镜框上做章,如果是官员用的大面镜,就在镜框上刻上‘平步青云’之类的字,如果是商人,就刻上‘财源广进’之类的字。

    寓意吉祥,又够气派,正是那些钱多得没地方花的权贵们喜欢的东西,寓意上还可以继续细分,针对婚嫁的,针对平安的等等。主要让玻璃镜引领潮流那时候利润就大了。

    欧洲的镜之所以在华夏没有成为时尚风潮,主要是化方面的差异,此时的国人对西方人的审美观并不太认同,两个不同文化当然也不可能引起很大的影响。

    同时也因为镜的数量不足以在国形成风潮有关,毕竟海贸不稳定,没有源源不断的供应,人们想买有时候都没地方,而且华夏人对西方人有一种来自心底的看低,所以对于他们的物品也不会有什么重要的。

    此刻刘辰大规模还是准备玻璃镜,毕竟其他玻璃器具销路难以打开,而镜子却不同,玻璃镜比之如今铜镜不知道好上多少个档次,销路根本就不成问题。

    而在销售上,则是先卖小块的,大块的暂时不卖。

    毕竟现在小面的镜就可以卖到很高的价格,为什么要卖大面的?而且小面的镜也不愁销路的,到时候只要玻璃镜打开销路,玻璃器具也不会是什么问题了。

    虽然如今整个华夏没有形成对镜的巨大需求,但只要有就必然有人买,那只不过还没有出现而已,不代表不会有。

    等小镜高价时卖不动了,再出大一号的,小一号的退居下一级市场,然后顺便推出玻璃器具,这样弄下去才能攫取最大的利润。

    所以暂时推出的只有两种型号,一种是用铜做镜框的‘玻璃铜镜’,一种是木制梳妆盒里面的梳妆镜。前者男女都能用,后者女人用。

    刘辰当然第一时间需要的是凑齐人手,不过七千的流民而且这些还是大部分山东人,找一些工匠十分的容易,很快刘辰就以每天两斤鱼肉的代价雇佣了他们。

    没错就是雇佣,尽管如今刘辰犹如他们再生父母,就算什么也不给这些人也愿意干,可是刘辰还是花费了两斤鱼肉,为的就是整个社会不会因为他而破坏了规矩。

    不过刘辰这一举动很显然是对的,人手到齐后,造镜的进程很快,仅仅十天时间,第一批铜镜就已经出来了,模具什么的已经制好,以后造这种铜质镜框的镜就快多了。

    之所以用铜做镜框,主要是因为目前流行的就是铜镜。

    第一批铜镜,大多所刻的寓意都是‘升官发财’‘平安吉祥’这类,打造好后封装到箱里。

    准备了两天,刘辰带着人启程出发,前往登州城出售这些镜。带去五箱玻璃铜镜,每箱装着三十块,规格都是普通铜镜大小,直径大概十几厘米。梳妆镜则带了三箱,每箱装着二十个梳妆盒。

    这次他只带上了一个营的兵力,哪怕是陈虎他也没带,这一营的护卫队除了弓箭之外全副武装的跟着他前往登州府。。

    刘辰就这样带着商队时隔一月又再度进入了山东,一路向着登州府城而去,可是行之一半,碰上一处关卡。

    “停下,你们去干什么的?”几个官兵带着人挡在车队前面。

    没办法刘辰只能派人上去交涉,“我家公去济南城探亲,尔等为何阻拦?”

    “探亲?那为什么你们还带着刀剑?”其一个官军问道,虽说明朝不禁武器,可是带着刀剑去探亲这情形无论咋看都是坑爹货。。

    “我家公身为秀才,自然能仗剑游历天下,现今登州世道有些不太平,带些刀剑不过是自保罢了。”交涉的护卫不由轻笑的开口说道,接着他掏出了几两银塞进那官军手里,“几位军爷在这保境安民,倒是辛苦了,一些茶酒钱还望收下。”

    “过去吧!过去吧!”那几个官军掂了掂手上的银,也不搜查,直接给放行了。

    “这些人这般好说话?”看着几名官兵就这样简单的离去,刘辰不由纳闷的开口道。

    “公有所不知,这设卡收税,有些官员愿意收,有些官员则不愿意收。敢设卡收税的,也不敢做得太过份,毕竟当今天下的商人势力雄厚,一旦收过头的话,难免官位不保。”护卫队一名似乎比较了解的人开口解释道,“像我们这样的商队,就算我们不交税银,他们也不敢刁难,给几两银双方面上都好过。要是规模小上一些的,那便不是这般好说话了。”

    “这么说来,还是规模问题。”刘辰不由微微笑,心中甚至有些庆幸自己带来的是第四营的护卫队也就是刚组建的,这些人还只是刚刚离开山东,所以对于这里的情况比他了解的清多了。

    “小规模的商队,只能用守法,凡出外,先告路引为凭,关津不敢阻滞,投税不可隐瞒,诸人难以胁制,此系为守法。”那名护卫也轻笑着回答道。

    明朝言官如狼似虎,不仅京城有大量言官,每省也有言官。所以地方官不敢收太多商业税,有的怕麻烦甚至不收。

    毕竟到了明朝后期,已经形成了官就是商,商就是官的形式,官员已经成了商人的代言人,谁敢碰,那些商人要不是财可通神,要不本身就是大家族除非有人找死。

    这一情况应该是从明朝中期时开始出现的,逐渐演变到了允许商籍弟科考的地步,更是加重了这样的情况。

    商人的地位,在明朝后期到晚期这一阶段是非常高的。

    谁敢和商人过不去,保不定拿天被参上一本,甚至可能让朝大佬们直接出面整死你。所以遇到规模较大的队伍,这些关卡的使吏都不敢刁难,要是那些规模小上一些的,那就要‘秉公执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