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红楼梦里没好人 » 54花溆就好,何必蓼汀

54花溆就好,何必蓼汀

    宝玉显摆完学识后见了贾母,贾母知贾政没难为他,也很高兴。

    贾宝玉在贾政哪里得了夸奖,自是欢喜,忙着去找姐姐妹妹们去炫耀。

    第一个自然去与黛玉汇合。

    见了黛玉这里袭人也在,袭人见宝玉气喘吁吁,就忙倒来茶,一点也没拿黛玉的地方当外人。又见宝玉衣衫不整袭人又说:“你身上的东西又让那些没脸的小厮解了?”

    黛玉一看,果然自己送宝玉的荷包不见了。黛玉还不知道这里的凶险,女子所秀随身之物,只能送与亲人身边,若是让外人得去了,就一个说法,世俗不饶人的。

    只是黛玉不知道,还只当是宝玉不在乎自己。赌气说:“再想要我的东西,可不能了!”转身回房,拿起剪子把为宝玉做的香袋铰碎。

    宝玉忙跟进来,见她把香袋无故铰了,也有些气,就把衣服解开,从里面衣襟上解下荷包,说:“你瞧瞧,这是什么?我可曾把你的东西给人?”

    黛玉见他如此珍惜,低头不语,后悔方才莽撞。

    宝玉见黛玉知道了冤枉了自己内疚哪,就上脸说:“我把这荷包奉还如何?”说着把荷包掷到黛玉怀里。

    黛玉气哭了,这宝玉是惯出毛病了,拿起荷包又要铰。

    宝玉见吓不得黛玉,忙夺下来,赔笑说:“好妹妹,饶了它吧!”

    黛玉赌气上了床,面朝里躺下。宝玉就“妹妹长”、“妹妹短”地赔不是。黛玉被缠不过,起身就走。宝玉跟在后面,说:“你到哪里,我就跟到哪里。”黛玉又被他逗笑了。

    两小无猜就这么回事,女神啊,你不止要能逗她笑,还的会把她弄哭再舔乐了!(我以我编辑性命发誓我没开车)

    二人笑闹一阵后来到王夫人房中,宝钗也在那里。贾蔷已从外买来十二个女孩子及行头,聘来教习。

    王夫人让他们在梨香院排戏,此时薛家也知道这贾府内的是非了,已经不住梨香园了,早就搬到东北角一处房屋居住。

    这梨香院是当日荣国公暮年养静之所,先是被王夫人用来接待商户人家的亲戚,然后用来养小戏子,咱也不知道,当年这荣国公是把王夫人怎么着了,死后让王夫人这么糟践,咱也不敢说,咱也不敢问啊?

    王夫人安排好戏子后。管家的又来回:“采买的十二个小尼姑、小道姑都到了,道袍也做好了。还有个带发修行的,出身仕宦之家,因自小多病,入了空门,带发修行,法名妙玉,今年十八岁。她文墨极通,经典也极熟,模样又好。去年她随师父来京,在西门外牟尼院住。如今老姑子死了,只她一人在此。”

    各位可记住了,那个只瞧得起宝玉,剩下谁的瞧不起的妙玉,可就是个贾家采买来的道姑!

    王夫人说:“你怎么不把她接来?”

    林之孝家的说:“她不愿到公侯门第来。”

    王夫人说:“那就下帖请她。”

    宝钗见这里忙乱,就与宝玉、黛玉来到探春房中。

    自此荣国府天天忙乱,直到十月方才准备完毕。

    贾政这一日大朝上朝奏本请命省亲,皇上批下:“明年正月十五日贵人省亲。”

    如此行径,也叫众京官知道了,贾家两方不和。

    不然这请旨的事宜万不可越过贾赦这个侍郎而由贾政这个员外郎来做的。

    这不是亲疏远近的问题,这是二人差的品级太多了。元春以后在宫里到底算贾赦侄女国公府家女儿还是贾政一个从五品员外郎的女儿,这下大家都心领神会了。

    贾政奉旨,两府更忙了,年也没过好。到了正月初八。就有太监来看了别墅,安排好举行各种仪式的地方。

    接着,就有关防太监带着小太监在街上安放围障,还有人来教习贾府各种礼仪。工部指挥人打扫街道,五城兵马司撵逐闲人。到了十四日,花灯烟火都备齐,上下通宵未眠。

    十五日五鼓,贾母等有爵位的,都按品级穿戴整齐。却也只是小猫两三只,只有贾母,贾政,林如海,王夫人,四人。

    而就在近在咫尺的王熙凤都没露面。

    贾赦虽然这段日子也住在荣国府,可是一个吏部侍郎,要忠于国事,这天要上班,大家没意见吧。

    别问为啥平时不上衙门,非得今天去,问就是今天忙!

    大观园内是富丽堂皇,静悄悄无人咳嗽一声。贾政等男亲等在西街门外,贾母等女亲等在荣府大门外。

    一位太监来到,说是贵人到天黑后才能来,王夫人就劝贾母等先回去歇息,自有她照料。到了晚上,她便命人点起灯烛。外面忽然响起马蹄声,十多个太监赶来,直拍手;接着是一对对各司其职的太监陆续来到,十来对后,方听远处隐约传来鼓乐声。

    不久,一对对龙旌凤翣、雉羽宫扇,又有销金提炉,焚着御香,然后是一把七凤金黄伞相继过来;随后是一对对手捧贵人专用品的侍女走来,后面才是四个太监抬着一顶金顶镶黄绣凤銮舆,缓缓而来。

    贾母等慌忙跪迎,就有太监过来搀扶。进了大门、仪门,在东面的一座院落门前停下,太监跪请慎贵人下舆更衣,接着抬舆入门,太监散去,只有彩嫔引元春下舆。

    园内花灯闪烁,还有一个“体仁沐德”的灯匾。元春更衣,再上舆进园。园中香烟缭绕,花影缤纷,灯光相映,细乐声喧。元春叹道:“太奢华了!”

    她下舆登舟,见两岸彩灯都是水晶玻璃的,干枯的树枝上扎满了绫罗绸缎做的花,水中的水禽、荷花,都是蚌螺羽毛做成,船上又有各种盆景灯。

    船入一石港,上有一灯匾,现出“蓼汀花溆”四字。元春说:“‘花溆’就好,何必‘蓼汀’?”太监报与贾政,立即撤下“蓼汀”二字。

    “蓼汀”反切为“林”,“花溆”反切为“薛”

    反切就是是中国传统注音方法,即用两个汉字合起来为一个汉字注音。简单的说就是“上取其声,下取其韵”。

    元春这个荣国府二房的主心骨,明确的表达了自己的态度,让林如海这个在江南政治斗争中就要落败来寻求庇护的人,脸色苍白。

    船至岸边,元春下船上舆,见前面石牌坊上写“天仙宝境”。元春命换上“省亲别墅”四字。

    来到行宫,巨烛燎空,香屑遍地,火树银花,金窗玉槛。元妃问:“此处为什么无匾?”太监说:“此系正殿,外臣未敢擅题。”元春升座,两下奏起乐来,二太监引贾政,林如海等于月台下排班,彩嫔传谕:“免。”又引荣国史太君及女眷自东阶升月台,彩嫔再传谕:“免。”

    献了三次茶,元春更衣,乘了省亲车驾,来到贾母上房,要行家礼,贾母等忙跪下止住。大家相见,都忍不住热泪滚滚。元春又传谕,请薛姨妈、宝钗来见。接着元春原来的丫头们也来拜见。母女姐妹叙些久别情景,家务私事。唯独没有传林黛玉

    原本王夫人还想让元春传谕贾琏一家子来见,可元春始终没有搭这个茬,王夫人不懂,元春自己却明白,自己的传谕在贾琏哪里不好用,到时候别人没传来,却传来一顿训斥,丢人的可是自己。

    毕竟皇后宫中太监夏守春就在附近看着呢!

    之后贾政至帘外问安,元春在内答礼。父女相见,只能说些官场上的应酬话,什么皇恩浩荡、苍生有福,不能叙父女之情。

    贾政又说:“园中所有亭台轩馆,都是宝玉题名,如有一二处可取的,请即赐名。”

    元春说:“有进益了。”就传宝玉来见。宝玉行了国礼,元春把他揽在怀里,抚摸着他的头说:“比以前长高了好些……”一语未终,泪如雨下。这哭的也不知道是久别不见的亲情,还是自己响当当的一个贵人,却活的人不人鬼不鬼的,一大家子人,不是指望自己一个女儿过活的,就是当贾家没有这么一个女儿的。也不知道该怪谁。

    元春矫情了一会。珠大嫂子李纨等来报:“筵宴齐备,请贵妃游幸。”元春起身,命宝玉引道,同众人步至园门,游览了“有凤来仪”、“红香绿玉”、“杏帘在望”、“蘅芷清芬”等处。

    她称赞了,又说:“以后不可太奢了,这都过分。”来到正殿,元春让免礼入座,大开筵宴。贾母等在下面相陪,李纨捧羹把盏。元春命笔砚伺候,题别墅名“大观园”,正殿匾为“愿恩思义”,对联为:

    天地启宏慈,赤子苍生同感戴;

    古今垂旷典,九州万国被恩荣。

    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叫大家孝顺,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贾家现在的荣光,全部都来自于皇帝的宠信,大家不能因为皇帝的宠信就恃宠而娇,要知道知恩图报。

    要为臣忠,为子孝。

    这也是在说贾链,也是在为贾母张目。

    这就是贾琏不在这,要是贾琏在这,匾都给与她砸了,骂谁哪,就你有文化啊?

    后又改题:“有凤来仪”赐名“潇湘馆”,后来又叫林黛玉住进来,这也说明也元春知道自己在宫里的处境不妙,希望能把林黛玉送进来帮衬她顾宠!

    这也让全程没有说话的林如海的脸更黑了。

    凤凰可不是随意叫的!

    新书《重回九五当好爸爸》求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