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为皇长孙 » 第二十二章:修路

第二十二章:修路

    “嘿,父皇还别说,此事发生在雄英身上,儿臣竟然觉得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朱标又把史书打开,细细品读,越品读越有味道。

    “咱不打算把此物公开!”朱元璋细细品了一口茶水,又把茶叶吐掉,开口道。

    “哦?父皇,此符号利国利民,为何不公开?”朱标疑惑道。

    “咱打算,先让国子监把藏书都给过一遍,标上标点符号,然后直接下令工部印刷,若是在朝堂上拿出来讨论,说不定就有些腐儒跳出来反对,还得扯皮,咱直接跳过!不给这些腐儒反对的机会!”朱元璋说道。

    “好!父皇此计甚妙,当他们反应过来,新书早已下发各个学堂,他们阻止都阻止不了!”朱标哈哈大笑,用崇拜的眼神看着朱元璋,让朱元璋有些洋洋自得。

    “可是父皇,还有一事,工人不够怎么办?”官员职位出现的空缺,可由县府的胥吏补充,可打工人们不够,又该如何?难不成让农民放下手中的锄头过来帮忙?那不种地能行?

    “由工部官员带领,路修到哪,就地征用民夫!农忙也就这一阵子,等过了六月就会缓解。”朱元璋算了算日子,北方农忙的日子差不多过去了,但南方还要晚上小半个月。

    “那父皇,我们先修哪几条路?”朱标随后问道。

    “当务之急是修一条由应天府通往北平、云南的官道!各边疆之地可暂缓,若官道畅通,我大明儿郎即可获得充足补给!不再像以前那般小儿姿态,咱要率大明的骑兵踏平漠北!”朱元璋指着背后大明舆图说道。

    朱标仔细揣摩地图,不停地用手写写画画,“那花销由谁承担?”

    “当然是各地府县承担!各省的承宣布政使司组织人员运输粮食,保证后勤补给和所需人手!”

    “父皇,儿臣以为不妥,所需花销如果一律由各地承宣布政使司承担,江南富庶,没有多大问题,但若修到其他不那么富庶的地区,可能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事端,不如适当给些补偿。”

    “补偿?要什么补偿?搁到咱小时候,要是有人来给咱村修路,别说要补偿了,别被那些贪官剥下一层皮就算好了!”

    “父皇,我大明毕竟与前朝不同!”

    朱元璋沉思良久,朱标也来回在朱元璋面前走动,二人都在思索一个对策。

    “不如,由地方政府垫付,来年从税收上补回来?”朱标开口朝朱元璋请示道。

    “不妥,里面上下其手的空间太大,容易引起腐败。”

    “那...富庶之地照常?穷困潦倒之地由朝廷出粮草?”朱标又想到一个法子。

    “不妥,不患寡而患不均,为何富庶之地就要比穷困潦倒之地多出钱?百姓知道后定然不愿意。”

    “不如这样,标儿,修路的沿途各地府县税收暂缓押送,由各地承宣布政使司负责保管,路修到哪,就由那地的承宣布政使司把税收交给修路的负责人,具体花销由负责人规划,如何?”朱元璋回道。

    “父皇,那多出来的税收?又或者税收不够怎么办?”朱标问道。

    “笨!各地税收肯定有用不完的,用不完的就跟着大部队走,到下一地了接着用!在富庶之地刚好用完不就行了?用完了就由当地承宣布政使司承担一部分花销!”朱元璋流露出一丝狡猾的笑容,像个算计人的老狐狸。

    “用完不用完不是咱说的算?实在不够了周围几个地区各自承担一部分,花销就出来了!”

    合着是空手套白狼呗,反正各地运输的税收在路上还要消耗一大笔火耗,不如就停在原地,直接划拨,用在修路上。

    “儿臣还是一知半解,不如等明天朝会,放在朝堂之上讨论一下!”朱标朝朱元璋提议。

    “可!”

    ......

    第二天,朝会。

    “臣觉得有些不妥...”

    “臣觉得应该这样...”

    “陛下,户部实在无力负担!”

    “陛下,工部人手不够!”

    坐在皇位上的朱元璋,看着乱糟糟的大臣们,太阳穴突突的跳动。

    “行了!”

    “胥吏之事,就这样定了,吏部可有问题?选拔之人务必查实,宁缺毋滥!”朱元璋问道。

    “陛下圣明!”吏部尚书李信拱手道。

    “工部,户部,你们还没商讨出章程吗?”

    “陛下,臣以为,可以动用沿路税收!”工部尚书赵俊回道。

    “陛下万万不可!”户部尚书郭允道站出,“户部已大概略算今年税收,已无挪用的额度!”

    “那按你们之说,修路只能暂缓?”朱元璋面色不虞,阴沉着脸。

    “陛下!就算陛下降罪于臣,臣也拿不出这么大一笔钱啊!陛下不如先修一条,这样算来还有挪用的空间!”户部尚书郭允道见朱元璋沉着一张脸,话锋一转。

    “哦?那按照户部的意见,先修哪条路合适?”朱元璋问道。

    “回陛下,臣以为,北方粮草由运河负责运输,防守有余但若支撑大战,怕是捉襟见肘,不如修建通往南方的官道,一来征伐云南的大军即将回京,可沿大军行进的路线,在驿道的基础上扩宽路面。二来,军中随军文书必然携带诸多云南的详细地图,有助于修路。三来,云南初定,若要将云南彻底归入我大明版图,需要移民大量的百姓,路通,有助于移民。”

    “好!就按照郭尚书的意见来,要想加强控制,道路和驿站必不可少!传朕旨意,擢工部郎中李端试工部右侍郎,全权负责修路事宜!”朱元璋大手一挥,既然水泥一事皆由李端负责,又是朱雄英看好的人,那就先试试工部右侍郎,若是成了,自然好,若不成...哼哼。

    “臣,李端,叩谢陛下!臣,定不负陛下所托!”李端从人群末尾走出,从五品的郎中一下升到正三品的右侍郎,李端的内心是复杂的,是惶恐的,是激动的!他仿佛能够看到自己光明的未来!

    早知道跟着皇长孙有肉吃,早就来了好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