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神剑动风雷 » 第四十二章 宗师之墓

第四十二章 宗师之墓

    果然是偏爱幼子。

    “和王聪明伶俐,生性跳脱,为人却很是仁善,不愧是陛下的好儿子。”齐墨云微微一笑,语气却十分果断,“只是,他不适合做皇帝。”

    永庆帝面色不豫:“所以齐卿之意,立储当立长?”

    “陛下若是强要立和王为储,康王齐王两位,必定不服,将来兄弟阋墙之事,恐怕难免。”齐墨云彻底打消皇帝的幻想,“靖王治理南疆,早有政声,其人胸襟如海,立身持正,已树声望,岂非最为合适之人?”

    “云狴——”永庆帝面色悻悻,“人品固佳,可是其母出身卑贱,朕若是传位于他,群臣纷议,必定难免。”

    “母以子贵,或是子凭母贵,这都是细枝末节。”齐墨云毫不客气,“康王身后,是学宫南宗,齐王身后,是钧天道门。此之所以陛下犹豫不决也。”

    “这也是朕作茧自缚,”永庆帝长叹一声,到底还是不死心,觑着齐墨云问道,“齐卿还是决意支持靖王,云蛟这孩儿,当真不可么?”

    “在下还是那句话,至尊春秋正盛,这立储之事,可留意于心,却不必急于决断。”齐墨云拱手说道,“今日之事,还请陛下收回成命,遣一中官,往赴康王府,命其不可对秦校尉,再有非分之想。”

    “齐卿,朕好歹是一国之君,”永庆帝有些恼怒,“你这般咄咄逼人,未免有些过分。”

    “君子有成人之美,至尊以仁德治天下,何必强为婚姻?若是秦校尉抗命不遵,才是真正折了陛下之颜面。”

    “齐卿,你这可是要挟。”

    齐墨云毫不退缩:“那么至尊之所为,岂非乱命?”

    永庆帝紧紧捏住筷子,面色阴沉。

    “卑不谋尊,疏不间亲。在下草莽布衣,今日举动,实犯人主大忌。”齐墨云忽然换了话题,“不过,在下还想请至尊,且将眼光,望向北面。”

    “北面,”永庆帝有些困惑,“齐卿言下之意,北燕?”

    “北燕年轻一代高手之中,卫寒霜、上官雨虹已经晋入天元。而南楚国中后起之秀,并无能与其抗衡之人”齐墨云眼神透亮,从容不迫,“至尊想必不会忘了,当初在下一剑,将卫寒霜刺落腾龙境——在下能败她一回,就能败她十回。”

    永庆帝回想起齐墨云从西南写来的那封书信,终于冷静下来。他捏着眉心,长叹一声:“好,朕今日,便应允了齐卿。不过,卿如今已是内制之官,那就替朕拟了诏罢。”

    齐墨云点点头,长身而起,向皇帝躬身抱拳:“多谢陛下。”

    未初之时,便有内侍急赴康王府,宣读皇帝手诏。

    王府后殿之内,康王面色铁青:“父皇两个时辰之前才应允了儿臣,为何又朝令夕改?”

    “和王殿下和齐公子午时入宫,然后便有了至尊这份手诏。”那内侍小心翼翼说道,“殿下,事已至此,还请接诏罢。”

    殿内一片沉寂,康王僵立不动。王府长史文超尘连忙接过诏书,向内侍道谢,将他恭送出去。

    待他回转来,就见康王满面怒色,正要撕扯诏书,却被几个王府属官死死劝住。

    “殿下息怒,这事要是传扬出去,至尊必定不喜,于殿下更无益处。”文超尘连忙上前拱手道,“那齐墨云已经摆明要与殿下为敌,咱们不如先赶去黄鹤城,徐为后计。”

    “就这么离京,孤王岂不沦为百官眼中之笑柄?这一口气,孤王咽不下去。”康王神色愤恨,转头吩咐道,“速请金中监,前来商议对策。”

    消息很快传至后院,康王妃姜氏先是松一口气,又担心夫君气恼之下失去理智,便由两个使女陪伴,悄悄前往后院正厅打探。

    “此议是下官提出,原本是想替殿下添一助力,也是向韩统领示好之意。”屋内响起康王之岳丈、户部员外郎姜昌盛的声音,“不意竟被那齐墨云,横加阻挠,说到底,还是下官虑事不周,请殿下恕罪。”

    竟然是自己的父亲提议让康王再娶一个女人回来,姜氏听了这番言语,满心不是滋味。

    “这是岳丈替小王谋划,原为良策,岂能怪你。”康王连连摇头,“谁能想到,那齐墨云藏匿数年,忽然出现,却处处与小王作对?”

    他哀叹一声:“此人境界高深,又深得父皇信重,这往后,小王的日子,便难捱了。”

    “天底下又不是只有他一个天元境,行事如此嚣张无忌,是全然不把金某放在眼里了。”另外一个声音响起,这是金百雄,冷哼说道,“活着的天元境,才被陛下借重,若是他死了,陛下难道会因为一个死人,就此贬黜金某这个南楚第一高手?想来他也不会糊涂至此。”

    “舅父肯出手,那真是再好不过了。”康王大喜,“不过此人与阿舅境界相当,倒是不可大意轻敌。”

    “又不是比武决斗,金某自然不会贸然行事。”金百雄森然说道,“殿下设法迁延,不必急着出京。总之,待金某取了那齐墨云项上人头,朝廷百官,自然知道该如何取舍了。”

    姜氏不敢再听下去,领着使女,匆匆退走。

    翌日,依照约定,齐墨云只身至城西太平门,等候靖王。

    一直等到午初之时,靖王才带着王府长史陈策,匆匆赶来。

    他向齐墨云拱手道:“有劳公子久等,父皇忽然召见,是以延误了。”

    齐墨云觑着他面颊之上一道细细的伤痕:“出了什么事?”

    “没有什么事,咱们乘船过江罢。”

    陈策身形高大,不似文士,气愤对齐墨云说道:“殿下出宫之后,被金吾卫副总管涂百胜拦住,非要拉着他比试——”

    “陈长史不必再说了,的确是孤王技不如人,”靖王神色很是平静,“输了便是输了,并不是什么了不得之事。”

    他们上了一只渡船,划过平静的芙蓉江,行至对岸。

    那里是郁郁葱葱的云麓山,三人在岸边小饭铺胡乱吃些,便拾级而上,过了观枫亭,四面皆山,苍翠欲滴,于炎炎夏日之中,令人倍觉凉爽。

    齐墨云这时才问道:“殿下所习之武技,出自何处?”

    “孤王年少之时,便只身前往龙角山,拜师于东岳学宫。”靖王告诉他,“孤所学之功法,唤做正气五剑。”

    “正气五剑?”齐墨云微微挑眉,“听说这是学宫之至高武技,极难学成。数百年来,所习之者,少之又少。据在下所知,上一个修行此功法之人,正是百余年前的唐希正唐宗师。”

    “是,学此剑法者,必得先炼浩然正气,不可行违心之举,不可行无道之事,不然,则前功尽弃。”靖王继续说道,“又无捷径,无诀窍,只能以笨工夫日日积累。孤王资质不足,到如今依旧只是观海之境,说来甚是惭愧。”

    “此功法光明正大,至刚至阳,是以甚为艰难,令人望而生畏。”齐墨云却有些感慨,“不过却与殿下心性,极为相符,倘若坚持不懈,或许也能如当年唐宗师一般,一日连破数境。学宫之因材施教,确有过人之处。”

    “哪里敢与前贤相提并论,”靖王摆手苦笑,“不过,唐师之秉性风骨,正是孤王榜样,甚为仰慕之也。”

    山路寂静无人,他们很快行至唐希正墓前。陈策从包袱中取出火烛等物,上香、洒酒,几人默默行礼。

    齐墨云忽然问道:“在下记得,昔年唐宗师逝于南康州,其遗骨何时迁来此处?”

    “齐公子所记不错,宗师之墓,实在南康州明秀山,此地实为假坟。”靖王告诉他,“高祖神皇帝迁都麓安城,因思念故友,特在此处,为唐宗师建一衣冠冢,以便四时祭拜。”

    “原来如此,果然在下觉着有些不寻常。”齐墨云说着上前一步,再次躬身行礼,“宗师英灵庇佑,还请神兵现世。”

    他话音才落,喀啦声响,石墓就此裂开。

    “啊?”靖王和陈策都是大吃一惊,“齐公子这是做什么?”

    齐墨云并不答话,右臂前伸,张开五指。

    但见石墓之中,缓缓升起一柄长剑,倏地飞入齐墨云手中。

    他拔剑出鞘,但见剑身通体乌黑,寒意逼人。

    靖王失声叫道:“君子剑?”

    齐墨云注目细瞧,剑柄护手之上,果然刻有君子二字。

    “这是当年唐宗师所使之兵器,堪为学宫至宝。”靖王告诉他,“我南楚帝室,向来于修炼之道,资质平平,想必高皇帝因此将神剑埋藏,以免为奸邪之辈所劫夺。今日宝剑重现于世,倒要给公子贺喜了。”

    齐墨云凝神思索一会,双手捧剑,神色郑重,递给靖王:“此剑非在下所能有,当归于殿下。”

    “此剑为公子召唤所出,小王岂能夺人之好?”靖王愕然摆手,“况且,以阁下天元境之能耐,有此神物,正是如虎添翼,群魔辟易,交与小王,那才是暴殄天物矣。”

    “齐某的确在寻找一把剑,但不是这把。”齐墨云正色说道,“殿下所学之武技,恰是唐宗师之传承,如今神剑现世,大有深意,正该归于殿下才是。”

    靖王仍不肯接,齐墨云加重语气:“神剑,是在下替靖王召唤而来,所谓君子不虚行,行必有正。愿殿下时时警醒,砥砺奋进,不失前贤之所厚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