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重生周隋之际 » 293 内外之争

293 内外之争

    开皇十七年(公元597年)正月,漠南草原,旌旗蔽空。

    大胜而归的将士们一路上欢声笑语,而作为三军主将的崔澈却眉头深锁,显得心不在焉。

    都蓝可汗之弟,都速六,屡次三番的找上崔澈,请求统御突厥降兵,扰得崔澈不厌其烦,只得答应他,回到大兴以后,会为此向杨坚进言。

    然而真正让崔澈烦躁的并非是突厥降兵的归属,而是回到漠南后听闻的一则消息。

    高句丽去年侵袭辽西,这让杨坚为之震怒,准备加以报复。

    崔澈清楚,真要兴起东征高句丽之战,自己麾下这八万步骑绝对脱不开身。

    相较于从关中、江南调兵,杨坚更可能会在河北就地征召府兵。

    只要一想到隋朝对高句丽的战绩,哪次不是死伤惨重,崔澈就食不下咽。

    ‘罢了!见机行事吧!’

    崔澈心道。

    八万步骑来到朔方,准备由此进往关中,一如当年伐陈大胜,大军回京受赏的旧事。

    然而半路上,杨坚却派人来传旨,命令大军向东返回幽州,只有崔澈等有功将领入朝领赏。

    这让军中弥漫着怨言,联系到此前收缴关东之人的兵器,都能觉察到杨坚对他们的防备。

    崔澈凭借自身的威信,安抚住将士们的情绪,向他们作保,应得的赏赐,不会短缺一分一毫。

    将士们这才罢了议论,跟随崔澈转道向东,近白道川,过代州,于开皇十七年(公元597年)二月上旬抵达恒州。

    三万突厥俘虏暂时被羁押在恒州,就地解散了六州五十镇的将士,崔澈命博陵骑卒暂且留在恒州看押俘虏,自己则领了一众将领回朝。

    二月二十四,众人快马加鞭抵达大兴,一同入朝的还有都速六。

    来不及回家探望妻儿,崔澈领着众将通过皇城,来到宫城外等候召见。

    不久,便有宦官快步奔至广阳门,一见崔澈,便一脸地奉承笑容:

    “唉哟!恭喜燕公!贺喜燕公!又得漠北大捷,至尊这些天可一直在念叨着你呀!”

    崔澈笑道:

    “有劳大监出迎,还请前面带路。”

    宦官答应一声,脸上的笑容不减。

    崔澈等人跟随他来到大兴殿。

    此时朝会早已散去,崔澈进门便领着众人俯首见礼,杨坚坐在御座上,朗声笑道:

    “驸马可算是回来了,出塞万里之遥,北渡仙娥河,断绝消息,别说是乐平公主寝食难安,就连朕也为你提心吊胆,皇后也常常在宫中为你祈福。”

    崔澈感激道:

    “幸得二位圣人护佑,才使臣侥幸建功。”

    杨坚笑意更浓,他挥挥手,命人宣读早已准备好的赏赐诏书。

    崔澈本人仅仅只是得到了布绢三千段、良马五百匹,封赏主要落在了他第三子崔彦卿的身上。

    崔彦卿受父荫,封安平县公、正五品仪同三司,时年六岁。

    至于嫡长子崔弃疾,早在崔澈平定江南五教之乱,他就已经被授予从三品的上开府仪同三司,有燕国公的爵位需要继承,自然封爵就落在了嫡次子身上。

    其余刘方等人,或封县公、或升郡公,杨坚对于有功将士,各有封赏。

    八万步骑的赏赐,将会直接送往幽州,由幽州总管李景代为分发。

    众将谢恩告退后,杨坚却将崔澈留了下来。

    随即又命人从皇城衙署唤来杨素、高颎、虞庆则。

    朝廷四贵齐聚,杨坚说道:

    “高句丽侵犯辽西,藐视天威,朕欲伐之。

    “但西南有爨人作乱,岭南有李贤据州而叛。

    “朕不知应该以何处为先,如今也想听听四位爱卿的意见。”

    崔澈心中一凛,抢先说道:

    “回禀陛下,高句丽并非弹丸之国,若无万全的准备,不宜妄动。

    “此前远征漠北,幽州将士疲惫,更是不堪驱使。

    “况且他们与家眷分离已久,还请陛下怜悯人情。

    “臣以为攘外必先安内,不如暂缓北方战事,优先平定南方叛乱。”

    话音刚落,虞庆则便笑道:

    “燕公此言,着实迂腐。

    “爨人之乱,李贤之叛,皆乃癣疥之疾,成不了气候。

    “而高句丽趁中原内乱,侵夺辽东,占据我汉家旧土尚不满足,又觊觎辽西之地,狼子野心,昭然若揭,正是心腹大患。”

    说着,虞庆则向杨坚拱手道:

    “陛下,我大隋带甲百万,岂能因幽州之兵疲惫,便只医小疾,而置大患于不顾!”

    崔澈听他这么一说,可就来了精神。

    他反对的不是远征高句丽,而是不愿幽州兵遭受重创。

    杨坚沉吟不语。

    高颎见状,出言道:

    “陛下,臣以为大军出行,不能违背天时,陛下若是有意此时出兵,则与敌在夏季交战,岭南多瘴气,便应该先伐高句丽。

    “若是秋后出兵,则与敌在冬季交战,则要弃高句丽,平定南方叛乱。”

    眼见杨坚不由自主地点头,崔澈、杨素、虞庆则三人也纷纷附议。

    杨坚没有当即做出决定,而是唤来此前顶替崔澈担任民部尚书的牛弘,询问国家府库的储存能否供应大战。

    此前牛弘出任吏部尚书,任期满后,又接替崔澈,代为管辖民部。

    牛弘回答道:

    “回禀陛下,燕公得胜而还,为大军颁下赏赐,耗费布绢近百万匹。

    “但府库丰实,富贵有余,足以供应大战。”

    对于这个回答,崔澈一点也不意外,毕竟他也执掌过民部,对于隋朝的富庶,印象颇深。

    杨坚闻言,起身道:

    “朕意已决!夏征辽东,冬伐岭南!”

    此话一出,崔澈、杨素、高颎、虞庆则纷纷请命,愿为征讨高句丽的主将。

    杨坚目光扫过四人,最终落在了高颎的脸上,说道:

    “高相,朕以你为汉王元帅府长史,赐你临机决断之权,征召河东、河北之府兵三十万,辅佐汉王,远征高句丽!”

    时隔多年,高颎又一次感受到了杨坚的信任,强压住心中的激动,应道:

    “臣遵旨!”

    杨坚的目光又转向崔澈:

    “驸马!朕命你再往幽州,统御幽州兵马,作为后备,随时支援高相!”

    “臣遵旨!”

    崔澈高声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