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重生周隋之际 » 601 扬水运河

601 扬水运河

    徐世勣、薛收自然不会询问崔澈是如何将图纸弄到手的,他们注视着江陵城防布局,一如此前的崔澈,倍感棘手。

    许久,二人收回目光,崔澈问道:

    “二位爱卿可是有了眉目?”

    徐世勣与薛收对视一眼,都从彼此的眼中看到了茫然,徐世勣只得拱手道:

    “城内守备充足,臣观此图布局,未曾发现破绽。

    “陛下,臣以为,不可强攻江陵。”

    崔澈本就没有强攻江陵的打算,江陵可不是长林。

    在慕容三藏、张衡相继驰援后,江陵城周边已经聚集了十余万守军。

    若是放在野外,别说十余万隋军,哪怕是二十万,崔澈凭着麾下十二万精锐步骑,也有必胜的把握。

    但很明显,张衡不可能出城与他浪战。

    十余万守军依托城池坚守,防守方天然占据优势,也能够最大限度的抵消与燕军的实力差距。

    而江陵又有南北两城,哪怕付出巨大的伤亡,能够攻破其中一座城池,还有另外一座坚城等着燕军。

    一场江陵大战打下来,只怕崔澈带来的十二万精锐也将伤亡惨重,所剩无几。

    二人暂时没有头绪,崔澈也不责怪他们,毕竟他自己也苦思冥想了许久,发现除非是宇文士及能够发挥作用,偷开城门,否则自己真的找不到江陵城防的破绽。

    崔澈将图纸重新卷好收起,又从书架上取下另一个长盒,将其打开,盒中安放的赫然是另一张图纸。

    “江陵水军如今驻防东赤湖,这便是他们水寨的布局。”

    崔澈将图纸铺在书桌上,介绍道。

    徐世勣、薛举这一次倒没有了此前的惊讶,崔澈甚至弄来了江陵的城防布局,又何况是区区的一个湖中水寨。

    东赤湖位于江陵以东,湖周五十里,江陵城北侧的扬水自东赤湖西侧注入,东侧流出,汇往汉江。

    扬水并非天然湖泊,战国时期,楚国北上与晋国争霸,极其依赖漕运,用以向前线输送物资。

    当时楚国的都城,也就是如今的江陵。

    江陵与襄阳直线距离仅有400余里,但若是走水路,经长江绕往汉口,再溯汉水而上,抵达襄阳,这条水路却长达1800余里

    为了缩短这一距离,楚国令尹孙叔敖奉命挖掘一条运河,连通江陵与汉水,无需再绕往汉口。

    这条运河便是扬水。

    扬水发源自江陵城西北十八里的赤湖,流经江陵城北侧,在经过东赤湖以后,一路向东北,由东荆河口(今湖北潜江)汇入汉江。

    而东赤湖也是燕朝的南阳水军借道扬水,去往江陵的必经之处。

    崔澈也不敢让南阳水军走汉口,入长江,再开往江陵。

    且不说1800余里的漫长水路,真要是进了长江,水军将士不熟悉长江水文。

    在水流湍急,江面宽阔的长江上作战,战斗力得要大打折扣。

    毕竟燕朝水师最初创立是在泗水,而后被崔澈调往鲁州,熟悉汉江,从未来到过长江。

    崔澈、薛收、徐世勣三人围着书桌,在绘有东赤湖水寨布局的图纸上指指划划,各抒己见,尽情讨论。

    三人沉浸其中,不知时间流逝,直到崔澈口干舌燥,他抬头望向窗外,旭日东升。原来不知不觉间,已经是第二日的清晨。

    崔澈又将这份图纸收好,对二人笑道:

    “彻夜议论,终有所得,二位爱卿快些回去歇息,朕明日发兵,若能克城,二位爱卿功不可没,朕绝不会吝惜赏赐。”

    显经过三人彻夜议论,对于如何攻取江陵,崔澈已经有了头绪。

    徐世勣与薛收的精神头明显不如崔澈,这也与二人必须时刻保持专注,好回答崔澈的疑问有关。

    一整夜的时间,精神高度紧绷,也着实难为了他们。

    徐、薛二人再度打起精神,向崔澈告辞。

    而崔澈自己也来了困意,毕竟是四十出头的人了,长年累月的纵情酒色,崔澈的精力、体力都比不得年轻的时候。

    次日,留下数千从后方征召而来,用于占领州县的河南府兵,防守长林,随即拔营南,沿着汉水南下。

    行至东荆河北岸,崔澈并未直扑江陵,而是渡过东荆河,兵临紫陵县城。

    紫陵县属南郡,位于东荆河口西南,夺取此地,便可使南阳水军由东荆河自由出入扬水,地理位置不可谓不重要。

    然而张衡却并未在紫陵县布置重兵,仿佛是在故意放开道路,引燕军西进。

    当然,有宇文士及的存在,崔澈也清楚张衡在打什么算盘,无非是想要与自己的水军在东赤湖决战。

    张衡选择东赤湖,也是有意为之。

    东赤湖周长五十里,水流平缓,正是理想的战场。

    运河的水流,自然没有江水那般湍急,对于燕隋两方的水军而已,可以说是一个相对公平的战场。

    张衡认为自己要考虑的,不是如何打败南阳水军,那是统领江陵水军的周法尚应该思索的问题。

    他所要做的,而是诱使燕朝的南阳水军前来决战,以免南阳水军避而不战。

    崔澈不熟悉水战,但并非蠢人,如果江陵水军占尽地利,他又怎会轻易派遣水军决战。

    当崔澈领军抵达紫陵城下,紫陵县令早已逃之夭夭。

    没有援军,让他如何坚守,长林县令的首级如今还悬挂在南面城楼上。

    虽说弃城会受到朝廷的追责,但总好过被俘而降,牵连家人。

    大不了辞官归乡,隐姓埋名,至少不会祸及宗族。

    留下来维持紫陵县城治安的县尉可没有那么多的顾虑,他出自紫陵当地大族。

    如今燕军来势汹汹,而江陵却无救援紫陵之意,紫陵县尉索性大开城门,以迎接燕军入城。

    毕竟燕军在内战期间,军纪还是值得称道的,只有在塞外作战,崔澈才会松一松手中的缰绳。

    在南阳水军由东荆河口驶离汉江后,崔澈当即下令,在东荆河口两岸设立堡垒,打造投石机,布置在河口南北两岸,以防南阳水军被前后封堵在扬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