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唐:我能连接一千年后 » 第三十三章 小学学校

第三十三章 小学学校

    “哥,这是三姐亲手给你做的哦?”在刘三喜走后,苏嫣神秘兮兮的跟苏落说道。

    苏落闻言,只是“哦”了一声后,便没有再理会。

    在他看来,刘三喜还是刘葛氏,并没有什么区别。

    要不是苏嫣现在还不会做衣服,他也不至于还要穿着刘葛氏和四婶娘缝制的衣服。

    苏嫣见苏落的态度如此,觉得没啥意思,也就躲到一旁看菜谱去了。

    这个菜谱,是苏落从网上搜下来的。

    虽然唐朝时候,没有辣椒,但是葱姜蒜以及花椒、胡椒等调味料都是有的。

    酱油、醋在春秋时候,便已经出现。

    苏落只是将辣椒这味调料去除。

    尽管达不到最好的味道,但跟普通的食物相比,已经算是非常可口了。

    苏落甚至还搞了一个土制火锅,偶尔也改善改善伙食。

    唯一的缺陷,就是不容易吃到牛肉。

    在唐朝,牛作为重要的耕作工具,是严禁屠宰的。

    《唐律疏议》中就有明确的确定:“诸故杀官私马牛者,徒一年半。疏议曰:官私马牛,为用处重:牛为耕稼之本,马即致远供军,故杀者徒一年半。”

    也只有当耕牛年老无用的时候,向官府报备申请后,才能够宰杀。

    只是可惜,三家村的耕牛,每一头都处在壮年,他见到这些耕牛,也只能咽着口水,但却无可奈何。

    “鞭炮的杀伤力太小了,而且还要保证安全性。”苏落在群里说道。

    他们在群里,讨论的是苏落提出的火箭。

    以苏落的意思,在考虑特定的生产条件下,模仿鞭炮的制作是最为科学的途径。

    只是要达到一定程度的爆炸效果,就需要试验很多次。

    在有了钱森的黑火药配方之后,梁非凡的进度已经很快了。

    最慢估计,也只需一个月的时间,就能制造出黑火药。

    也不知道,清虚子是否已经找到。能不能赶得及。

    “三弓床弩的射程最远也就一千五百米。考虑引信长度和爆炸威力的话,其实还不如使用陶瓷罐式的炸弹。”钱森说道。

    “我们可以在里面放上一些石子,一旦爆炸后,石子的冲击力,就会对士兵造成伤害。”沈蓉提出一个建议道。

    既然以目前的水平,无法让火箭具备高杀伤力,就考虑让其具有减少战斗力量。

    “这种方式不错。石子虽无法直接造成死亡,但会使其失去战斗能力。”沈蓉说道,“我记得,抗战时候,就有一种类似的炸弹,叫做延吉炸弹。这种炸弹,以放入铁片的效果最佳,杀伤力也更加强大。”

    在经过讨论之后,钱森负责火箭的配方设计。

    “还有一个月就是暑假了,我准备回去杞县。”钱森特意艾特了苏落,“到时候我们就可以知道,我们在不在同一个世界线了。”

    苏落见到钱森的话,颇为好奇的问道:“你打算怎么验证?”

    “在杞县有一座唐代的建筑,名叫大云寺塔。我们到时候就靠这个塔来判别就行。”

    “你想怎么判别,我记得这个塔,是明代重修过的。”

    “虽是重修,但却是在原来的旧迹上补建而成的。到时候我自然会有方法来判别的。”

    钱森既然这样说了,苏落也就不在纠结。

    虽说他现在对于在不在同一个世界线上,已经没有太大的兴趣。

    但钱森既然想要判别,苏落也没有太大的意见。

    这个大云寺塔,并不在雍丘城,而是在东南的瓦岗村。

    三日后,苏落便得到了一个好消息。

    刘三胖和苏大壮带着清虚子来了。

    “尊驾就是清虚子道长?”苏落看着眼前精神矍铄的道士,面容白皙,青丝如瀑,身量雄伟,甚是一副仙风道骨的模样。

    只是看不出他的具体年纪。

    “贫道便是清虚子。我听说公子手里有一种神奇的炼丹材料?”清虚子问道。

    苏落在让苏大壮和刘三胖去请清虚子的时候,便告诉他们,如果清虚子不愿意来的话,就说自己手上有一种很稀有的炼丹材料,可以提高炼丹的成功率。

    总之先将清虚子骗过来再说。

    “清虚子道长在哪儿?”苏落还没有回答,就听到一个声音传来。

    不多一会儿的功夫,便见梁非凡火急火燎的跑了过来。

    他东张西望,终于看到了清虚子。

    因为整个院子里,只有清虚子穿着道袍。

    “弟子梁非凡,拜见清虚子道长。”

    清虚子可是一个非常有名的道士,梁非凡早就对他歆慕已久。

    万万没想到,竟然在三家村一睹真容。

    清虚子看着眼前这个灰头土脸的人,轻声问道:“你是何人,我们似乎并未见过。”

    “弟子并未见过道长,但对道长仰慕已久。今日一睹真容,实在是弟子三生有幸。”

    清虚子微微点头。他虽然不慕名声,但他道行高深,在修道界却也有一定的名声。

    “道长,我所说的炼丹材料,便是在他的手上。”苏落指着梁非凡说道。

    “真的?”清虚子惊讶的问道。

    梁非凡明白苏落将清虚子请来的目的,于是便慌忙说道:“道长,苏先生的确将配方给我,我正要向道长请教一二。”

    在梁非凡领着清虚子走进了简易的实验室之后,苏落便在心里盘算另外一个事情。

    那就是在村子里开办一个小学。

    无论是任何时候,人才都是最重要的。

    尤其是想要支撑苏落的种种设想,必须要有足够的专业人才。

    邱廓、钱森和沈蓉能够给他提供智力上的支持,但却无法进行实操。

    而且他的很多设想,都远远超过了这个时代的知识水平,培养一批合适的人才,显得非常重要。

    三家村识字的人非常少,因此他决定从小学开始。

    整个三家村适龄儿童,并不是很多。八岁以下的孩童,只有二十余个。

    对于这些孩童,苏落打算,从最基础的内容开始教授。

    而对于八岁到十六岁的孩童,苏落打算让他们边学手艺,边进行学习。

    “你要办学校?”刘大树听到苏落的打算,有些吃惊。

    他们世世代代都是农民,对于读书这件事,并没有多少关心。

    而且读书,也是一个非常耗费钱财的事情,单就是书籍,就不是他们这样的百姓家庭能够承担的起。

    他虽然不知道苏落为何有这样的想法,但还是决定要劝劝他:“小落,我们村子没有几个人能够拿的出钱来供孩子读书。”

    即便是在苏落的帮助下,三家村的村民的生活水平上了一个台阶。但若是要读书的话,只会加重家庭的负担,甚至会比原来过得更加困难。

    除了书籍费用,还有给老师的束脩,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三叔,凡是来读书的孩童,都是不要钱的,而且还会给他们管一顿午饭。”苏落说道。

    “什么?”刘大树闻言,惊讶的问道,“你说不要钱?还管午饭?”

    刘大树很清楚,如果苏落的学校,不收钱而且管午饭的话,村子的人都愿意将孩子送去上学的。

    毕竟这些孩子,干不了活,平时也都是散养着。

    如今有个地方去,而且还管饭,也给他们减轻了不少的负担。

    “八岁以下孩童,可以报名小学。八岁到十六岁的孩童,我想让他们跟着葛叔学习手艺。每人每月三百钱,同样也管午饭。”苏落说道。

    “小落,你这样花钱,是不是太浪费了。”刘大树说道。

    虽然他也知道,苏落的香皂工坊和纺织工坊的生意非常火爆,但是他这样花钱的方式,即便是赚再多的钱,怕是也不经花吧。

    苏落闻言,却是缓缓一笑:“三叔,钱就是要花出去的。而且钱这东西,越花越多的。”

    刘大树不禁摇了摇头。

    他知道自己劝不住苏落,便没有再劝。

    他知道自己老了,跟不上苏落的想法。

    苏落要办小学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整个三家村。

    随后全村里所有的适龄孩童,都前来报名。

    只是苏家村里,并没有识字的先生,他只好来到县城里去请。

    “你要办学校?”当张巡听到苏落的打算,也是感到非常的吃惊。

    县令牧治一方,也是有着劝学的任务的。

    但他也很清楚,想要劝学是一个很难的事情。

    最主要的问题,还是读书的成本问题。

    一般人是读不起书的。

    只有那些士绅人家,才能够读书。

    书籍,在古代是非常重要的资源。尤其是活字印刷术还没有发明的时代。

    唐代出现了雕版印刷术,但是雕版印刷的成本仍旧是非常的高。

    因此即便是唐代,想要获取书籍仍旧是一个非常苦难的事情。

    苏落点了点头说道:“是的。同时我还想找一个雕版师傅。”

    他来到县衙,便是希望张巡能够帮他找个教书先生以及雕版的师傅。

    身为儒家弟子,化育万民,本就是他们孜孜以念的事情。

    因此对于苏落的请求,张巡没有犹豫,就答应了。

    雍丘城里,倒是有个落魄的书生。已经六十余岁。

    他并没有经过多少考虑,便答应了苏落。

    这个老先生蹉跎一生,又无儿无女,没有什么牵挂,能够去三家村教书,也算是一个归宿。

    而懂雕版的师傅,雍丘城里并没有,只能从洛阳城里聘请。

    好在苏落给的银子够多。

    “苏先生,这是教学的教材?”老先生名叫沈宏,看着苏落手里的一叠纸张,颇有些讶异的问道。

    “是的。这只是第一年的教材。”苏落回道,“到了明年,就再根据他们的水平,更换新的教材。”

    苏落手里的纸张,是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材。

    他经过了慎重的筛选之后,选择了一套苏教版的数学教材。

    毕竟数学是科学的黄冠,没有数学基础,将来的那些自然科学的知识,也是很难加以理解的。

    古代自然也是会学数学的,只不过那时候叫速算。

    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御中的数,便是指的术算。

    只不过古代的数学水平,还是处在比较低的水平。

    沈宏小时候也是学过术算的,只不过是当时学术算,是为了当官打基础。

    而他却想不到苏落竟然是以数学为主课。

    除了数学之外,苏落让沈宏做一些开蒙的工作。

    也就是教他们识字。

    “如果能够在半年内,将这个教材全部学完,那就最好了。”苏落向沈宏说道。

    对于苏落而言,他最缺的可就是时间了。

    除了即将到来的安史之乱,再加上支撑他的庞大计划,都需要大量的人才。

    将小学交给沈宏之后,他就没有再管了。

    村子里八到十六岁的孩童共有六十多个。其中男孩有四十多个,女孩有二十个。

    苏落将他们都安排到了葛宏的机械工坊。

    女孩主要的工作,是进行作图。而男孩的主要工作,是跟着里面的铁匠和木匠学习手艺。

    他们除了学习手艺之外,同样也得拿出两个时辰,来学习文化。

    最开始同样是从数学开始的。

    教学的工作,是苏落亲自进行的。

    他原本是想将这个工作交给沈宏的,但考虑他的年纪问题,最终还是选择了自己来教。

    在这些孩童中,苏落特意挑选出了五个孩童,让他们学习雕刻技巧。

    当然更多的,是让他们自己摸索。

    这五个人,是为了后面活字印刷术培养的。

    等到雕版的师傅一到,苏落就开始转手活字印刷术。

    这样苏落就又会多出一项可观的收入。

    毕竟便宜的书籍,对于普通的百姓而言,或许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但是对于寒门士族,就是一个非常振奋的事情。

    这意味着他们将能够跟豪门士族一样,拥有相同数量的书籍。

    这将使他们至少在知识的获取上,获得同等的权利。

    “唉!缺人啊!”苏落忍不住叹息道。

    他终于体会到力不从心的感觉。

    这个时候,梁非凡和清虚子的黑火药炼制成功。

    苏落终于能够畅想热兵器了。

    虽然以目前的进度而言,安史之乱发生之时,最好的程度,也就是火箭的威力得到完善。

    但这已经是将近两百年的跨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