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提剑斩斜阳 » 第二章 负子

第二章 负子

    山有尽时,见诸白云之章;雨有停处,在乎江渺之地。

    譬如牛角山势,腰低而顶尖,缓坡急道,以牛角顶立可过云端闻名;又似春桃江水夹两峰突兀,风雨滞留江尾,近滁州一地却少雨多晴,故有桃江一行春两立的说法。

    可这一山一水出名,偏偏是那不出众的琅儿山多事。

    少年去而折返,沿山道急行,见前方路断在一陡坡处,脚步轻点几下,便翻过山坡越到一棵巨木之上。

    风起奏,吹得少年衣袂飘飘,而那头戴斗笠,背负长匣的少年却不再前行,白衣立于树尖,紧盯着前方牛角山顶。

    云越下越低,雨却越下越小。

    最终雨丝化作缠绵薄雾,萦绕山川之上。树大招风,风起而雾散,落到山间便是一层厚厚的纱布,把少年隔绝在云海之外。

    少年打量四周,也只有巨木与山巅在云层上隐约可见,深吸一口气,他到底是起身一跳,来到顶端。

    那黑衣老者便坐在山石之上,满脸岁月留下的褶皱,身形嶙峋,白发苍苍,正一手捏着黑子,一手扶颈,呆呆地看着眼前的棋盘。

    纵横十九道,黑子先行,起初如搏虎之势占据过半棋盘,反观白子颓然,大有败军之相;临近中盘猛虎已是力竭,白子刚有突起之相。此时老者执棋不定,无非有两处下法,一是壮士断腕,舍弃前期大好局势换来喘息机会,二是破釜沉舟,提起一口气继续猛火攻心,逼对方出决胜子。

    而白棋不温不火,只需延续当下状态,依旧能小赢而不输。

    老者下棋,一旁的少年观棋,一人紧皱眉头,一人沉默不语。

    “此棋该落何处?”

    那老者竟缓缓抬头,问向少年,“小友可有见解之处?”

    “无他,当在此处落子。”白衣轻抖,少年伸手指向棋盘一处,正中白子包围。

    “此处怎可行棋,白子强盛,落此地无疑引颈受戮。”那老人皱着眉,落眼于棋盘之上,满是疑惑。

    “既不愿兵行险招,又不愿徐徐图之,先生何不走出迷瘴,去另寻他法?”那少年说道。

    在他看来,下棋无非是两种情况,赢与输,凡是无法得胜的棋子,不如早早舍去。像老人这般坐立百年,千年,不下一子,早已不是对结局的纠结,而是一种执念,对如何取舍的执念。

    若是当初肯背水一战,如今又会是谁立于山巅之上。老人不语,少年不知。

    但不可回头。

    “何不下山看看?”那少年追问道,其实破局很简单,不过是延续二字,老人既然纠结于过去,那么看到现在,自也会知晓另一种选择的未来。

    老人不做回答,掷子于罐中,起身拍打衣袖,走到山崖边,有风吹来,面向老人瘦骨嶙峋的身姿却不敢造次。

    片刻后,老者,问道,“今夕是何年?”

    “建元二年。”

    “离楚亡已近三百余年。”少年补充道。

    “原来已经过了这么久了,那天下人可安康?米价几何?有无食粮?”老人感慨万千。

    少年人却没敢直接回答,思考良久,才郑重其事道,“我自幼于书斋长大,今年方在世间行走,但我所见之处人间多富饶,只是近几年连逢旱涝,粮食金贵,按徐州标准,斗米能有千文。”

    老人转过身来,看向少年,果然人生年少令人羡慕,这少年虽穿素衣,却也是云锦华服,依照少年所说,想来人间已比当初楚时富饶,只是他常年在此,所见之人寥寥无几,自不能管中窥豹,看清当今天下。

    “当朝者仁政,只是天灾人祸不断,五谷不收,百姓多有不济。”

    “看此天下与我楚类啊,”老人唏嘘不已,又问道“今剑阁几楼?”

    “十三楼,自先生归山百年间,登顶者络绎不绝。”

    “好,好,好!”老人情绪变得激动,想要拉住少年,领他往山巅处看风景。

    谁知老人手竟如虚影穿过少年身姿,老者先是一惊,也未多说什么,片刻后缓过神来,指着远处的山水境地。

    “你看这当如何?比得上第几?”

    少年原以为老人会情绪震荡,便下意识拽紧木匣,此刻见老人宽慰,也是稍稍吁了口气,躬身望去,良久才回答道。

    “波澜壮阔,堪比鬼斧神工,当得上剑阁前三。”

    老人哈哈大笑。

    “高看老朽了,当时不过借水势所为,哪能比得上前人。”老者抚须大笑,看向少年,“你叫什么名字?”

    “晚辈沈煜。”

    “好,沈煜,你可愿学我这一剑?”

    “晚辈自是为这一剑所来。”名叫沈煜的少年向老者深深行了一礼。

    风生水起,牛角山重回多雨的鬼天气,树林潮湿,在山间不断拧出水来,不过原先的树叶轻颤声消失,只剩下杂草横生,羊肠小道在泥泞。

    隐在灰蒙蒙的山中,树林里冒出两颗红色的灯笼,正死死地盯着山巅,一刻,一更,一天……

    阴雨绵绵,开始一点一点吞噬掉牛背山,只留下山巅处的两人毫不在意。

    突然,铿锵声起,万千光线在四处穿插,山雾像是热油煮沸,开始动荡不安,雨势不甘心地停下,一座山的阴沉落幕。

    阳光打进来,把湿濡濡的山晒得通透,天空晴朗,只留下对面的琅儿山独自阴沉。

    白衣少年从地上拾起长匣,重新背上,正了正衣襟,对老人深深行了一礼。

    老者依旧一袭黑衣,如朴素农家,又如教传儒士,对少年的行礼坦然受之。

    沈煜头戴斗笠,一身白衣,背负长匣,径自下山而去。

    瞧着少年背影,老者不禁感慨年少时好,自己也是这番打扮四处游学,只是当时楚国还在,天下太平。

    他又望向刚刚逃离的巨大身影,不禁自语道。

    “少年当有屠虎志。”

    老人囔囔自语,重新坐于山石之上,只是这此他捏起黑子,赫然放在少年所指的位置上,起步白子吞下肥地,黑子趁机崛起,很快又揽大势,任白子屠掉大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