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大哥叫李定国 » 第一百三十二章:盐田

第一百三十二章:盐田

    窦逐北在作坊里转悠了一圈,最后来到了海边。

    窦逐北在琼州府外大片的滩涂上,扩建了一座大型盐场。

    晒盐这个行业,在海南岛已经盛行了几百年了。

    古往今来,制作食盐不外乎蒸煮法、晾晒法。

    蒸煮法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需要盐民将海水挑起来,放在罐子里,用柴火烧干,得到的颗粒,就是食盐。

    这样的制盐方法,需要大量干柴。

    是以,在后世,大都是晒盐法。

    一般晒盐都是将海水引入盐池,然后晒制,直到水分蒸发,浓度升高,结晶之后得到盐分。

    而琼州这里的工艺却有点与众不同。

    儋州市洋浦半岛盐田村,有一处千年古盐田,这里奇特的晒盐方式,举世无双,而且盐的品质好。

    这里的海边遍布火山岩,大多呈黑色,或大或小的横卧海边,人们把这些岩石打磨,表面平坦,形成凹槽。

    这样的岩石分布在海边近千亩地的范围内,

    自古人们就在这岩石槽内晒制海盐,因为这里地处海南岛西部,是东南季风的背风坡,气温高,晴天相对多,再加上黑色的岩石升温快,所以虽然范围不是很大,但晒盐速度,比大多数区域在海滩上利用滩涂盐田要高效的多。

    琼州人在盐田周围,修建了大量的泥沼,海水先被引到这里,进行初步的蒸发,大量的盐分就积累在泥沼中。经过一段时间之后,盐分含量提高到一定程度,再过滤出浓度很高的卤水,作为初步原料。

    然后在制造了一处过滤池,池子底部铺一层厚厚的稻草,用来过滤泥沙和杂质,比较干净的卤水就可以用来晒制了。

    盐民会将卤水倒入这些石槽中,宽浅的石槽在白天日照风吹下,再加上黑色的岩石升温比较快,傍晚就可以收集到白花花的盐了。

    早晨将卤水倒入石槽,傍晚收集白花花的盐,正好避开了一天当中的高温,盐工们不至于在酷暑下工作。

    窦逐北自然知道,当地的百姓之所以这样制盐,是因为他们没有办法让黑色石块拼凑起来。

    而这一点,对于窦逐北来说,却不是问题!

    自从打下了琼州府,窦逐北就在谋划这件事了。、

    而广东大半的收复,窦逐北当即签发了命令,招募工匠,开始修建盐池。

    石匠们将黑色石块劈开,整齐的铺设在平整后的滩涂上。

    这样一来,石块和石块之间,就有了一圈缝隙,甚至有些大的地方,更是能够容纳一个拳头。

    窦逐北来到盐田的时候,工人们正在将这些铺设完毕的石头,重新拿出来,然后朝里面填充一种白乎乎的玩意。

    这是火山灰水泥。

    火山灰水泥,指的是天然或人工含有以活性氧化硅、活性氧化铝为主的矿物质材料。

    这东西经磨成细粉后与石灰加水混合,不但能在空气中硬化、而且能在水中继续硬化。

    具有玻璃相和微晶相的两重性质。

    最初,火山灰是指火山爆发喷出地面的岩浆,因地面温度低、压力小而聚冷生成的玻璃质物质。

    后人们发现在石灰中掺入火山爆发时喷出的“火山灰”后,不但能在空气中硬化,而且也能在水中硬化,获得与一般水泥相似的水硬性质。

    火山灰质混合材料是一种活性混合材,它可以作为硅酸盐水泥的混合材料,制成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和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在水力研磨没有发明出来的时候,纵然水泥的制造很是简单,窦逐北也是无法大量提供的。

    尤其是制造一座盐田,需要大量的水泥!

    窦逐北当即想起了这个玩意。

    好在南洋一代火山很多,而火山灰却是不值钱的玩意,甚至就像是南洋岛屿上的鸟粪一样,根本就没有人需要。

    窦逐北表示自己需要火山灰之后,琼州的商船,当即给他带回了几十船火山灰。

    他让人用筛面的细罗,筛除了碎石子等杂物,然后将生石灰碾碎,再次筛除了碎粒,这两者混合起来,填充在石头缝里,就足以建造出一个晒盐的盐田了!

    只见工匠们正在将一块块石头,用火山灰填充起来,做成一块平整的地面,而盐田两侧,都是有一条开挖出来,连通大海的沟渠,一座座水车,已经布置到位。

    而旁边的一座盐田,已经完工了。

    窦逐北到来之后,匠人们赶紧上前行礼。

    窦逐北摆摆手,示意众人起来,这才是开口道:“这个东西需要大量水浇灌,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凝固,这一点,可不要忽略了!”

    因为火山灰水泥的特性,使得在使用的时候,是需要大量水分的。

    工匠们指着一边的水车:“侯爷放心,我们每铺设了一段,都要用水车浇灌的,这一座已经铺设完毕的盐田,却是并没有出现漏水的情况。”

    “那就好!”

    窦逐北笑了起来。

    晒盐法与煮盐法的优势,已经不需要赘述,前者可以只用后者十分之一的人手,就能生产出比后者多了数倍的食盐!

    单单是这一点,就能为他带来了大量的财富!

    “侯爷,这一块盐田,已经是确信不会漏水的,侯爷可要看看效果如何?”营头杨宏宇开口道。

    窦逐北点头:“那就开始灌水吧!”

    “灌水咯!”

    杨宏宇吆喝起来。

    工人们走到了水车处,脚踏水车,将沟渠内的海水引入了盐田。

    一股股清凉的海水,缓缓流入了盐田,地面上铺设的黑色石块,黑的耀眼了。

    因为盐田两侧都有沟渠,使得海水的灌入速度很快,不过是半个时辰,盐田内就有了三指深的海水。

    杨宏宇再次吆喝一声,盐工们纷纷走下水车。

    琼州岛地处热带,全年都适合晒盐。

    高温的环境下,使得盐池内的水分,两天时间就能晒干了。

    窦逐北勉励众人几句,见到天色已晚,当即朝着琼州府返回。

    柳真儿已经做好了饭菜,正在等待他回来了。

    “侯爷回来了!”

    侍女小兰提着襦裙,小跑着过来汇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