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回到三国:从徐州开始 » 第七章:帐下一小卒

第七章:帐下一小卒

    布施?

    不,这并不是一场简单的布施。

    站在台前,难民们却出乎意外的并不乱哄哄的。

    其中很多已经是来过很多次的流民。

    他们大多如同苏飞一般,战乱中,失去了自己的亲人,唯一的遮风避雨之处也被焚烧殆尽。

    他们也许是因兖州蝗灾,被兵丁夺去过冬粮食,家人也被做成肉干,成了军粮。

    他们也许是因为世家大族坑占田地,没了赖以生存的资本。

    可无一例外,他们皆是走投无路,迫离开自己家乡。

    但是,他们依旧排好队伍,等待着属于他们的那一碗稀粥。

    事实上这份布施并不免费。

    天底下哪里会有免费的午餐呢。

    征兵!

    “姓名。”

    男人甚至没有抬头,身上穿着并不鲜亮的布甲。

    红色底色,只是仿佛蒙着一次灰蒙蒙雾气。

    胸前绑着黑色长条,陶片似的。

    一点儿也不英武霸气。

    不过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只要能靠近,只要能给自己一个机会!

    “姓名!”

    男性的声音浑厚中带着些许不耐烦。

    “苏飞。”

    “籍贯。”

    “兖州。”

    男人终于抬头了,用着极其审视的目光。

    “就你这身体,也来当兵?”

    还真不怪男人这般怀疑的语气。

    身高吧,苏飞还真不低,小一米七的个子,虽说和史书上动不动身长八尺的好男儿无法相提并论。

    可是在这个物资并不充沛,多少人食不果腹的时代。

    一米七,真的不低了。

    只是苏飞的精气神实在是过于难以言表。

    衣物早就磨损破旧,很久未曾更换。

    断裂的草鞋,脚趾无情的踩在地面,仿佛不知疼痛。

    衣着尚且如此,身体就更不用说了。

    脸色苍白而没有血色,期间沟壑密布,生活的重压在其眉头刻上深深地烙印。

    原本白皙的面孔上,刀刻斧雕般,细密的伤口愈合大半,只有横跨整个左脸,树枝刺穿的痕迹依旧醒目。

    如果说当兵不看外貌,那么苏飞的身形则更是摇摇欲坠。

    双手,裸露在外的半截胳膊只有一层皮耷拉在上面。

    即便是那层皮,也不太好看,宛若秋日落叶,伤口密布的同时枯黄无比。

    整个人的身子好似被重物压制,腰部下曲,脊梁却无形中挺直。

    只是这也改变不了苏飞气息宛若断线风筝般,毫无规律的四处飘散。

    就这种人能当兵?

    炮灰都不够格。

    上了战场,怕是逃跑的力气都没有。

    这样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当兵又如何,只要有一口吃的,只需要一口吃的。

    可是啊,军营终究不是难民营。

    所以男人只是无奈的挥挥手。

    “回去吧,下一个。”

    “我识字,而且会算数。”

    男人眼睛一亮,却是忽的想到了什么。

    怪不得初次筛选的人会将苏飞这样的体格放进来呢,感情是有特殊技能呀。

    “会写字吗?”

    “会一点儿。”

    其实这个一点,着实有点儿少。

    别的不说,从一写到十,苏飞怕是都写不出来。

    倒不是古汉语与现代简体字相差甚大,乃至于像是两种语言。

    同一时间的钟繇已然是小楷名家,再往后,到了西晋,天下闻名的王羲之所写的《兰亭集序》,现代人去看,也是看的懂的。

    苏飞完全是因为自身知识水平的落后。

    简体字倒是能写,繁体字嘛。

    啧啧。

    只能说是半个文盲。

    能认,能抄,不能写。

    初中都没毕业的学生嘛,能有多高的文化水平。

    不过嘛,算数上,苏飞的能力可就大了去了。

    说是超过这世界上任何一人也不为过。

    虽说三国已然是有了《九章算术》这种名篇传世,不过比起苏飞的初中水平还是差远了。

    当然了,这也有点儿夜郎自大的意味。

    不过可别因此小瞧苏飞,虽说是初中辍学。

    苏飞的数学却一点儿也不差,小学是还参加过奥赛。

    就凭这两点,苏飞有这绝对的自信能够入军。

    事实也的确如此。

    男人抑制着眼底的惊奇,却是从侧旁拿出一张纸来。

    这倒没什么好惊奇的。

    造纸术西汉便已改进。

    主要是上面的题:圓材埋壁

    今有圓材,埋在壁中,不知大小以鋸鋸之,深壹寸,鋸道長壹尺,間徑幾何?

    就这玩意,要是穿越回来迟一点儿,苏飞还真答不上来。

    一来是看不惯繁体字,看的费劲,二来是压根不知道尺寸的转换。

    现在嘛,几乎是稍加思索。

    “二十六寸!”

    “好,好,好!”

    几乎是一连说了三个好字。

    “快,上报将军,让将军亲自决断!”

    就特么离谱。

    苏飞心中欣喜之情更甚。

    将军?

    关羽,还是张飞。

    事实证明苏飞还是想多了。

    别看刘备现在只是驻扎小沛,可怎么也算是顶着豫州刺史的名头不是?

    更别说除了刘备从平原带来的军马,陶谦甚至还赠送给了刘备三千丹阳兵。

    顾名思义,这些精兵,都是陶谦从老家扬州丹阳带来的。

    丹阳山险,民多果劲,好武习战,高尚气力。

    相传李陵正是以五千丹阳兵,死战八万匈奴精锐。

    故此丹阳也得了个‘精兵之地’的称呼。

    只是不知有了三千丹阳精兵,为何刘备还会从流民中征兵。

    而且征兵频率,十不存一。

    哪里有一点儿征兵的意思。

    不过现在嘛,苏飞已然是成功通过考核,在两侧身披布甲的兵士带领下来到军营。

    与其说是军营,倒不如说是村落才更为合适。

    想要去往军营,首先经过的,便是一道道紧密排列的农田。

    没错,就是农田!

    挽起裤腿,挽起袖子的老农农忙期间。

    插秧,除草。

    苏飞也分不清楚,只是知道在这烈日下,他们依旧在农忙。

    向里行去,哪里有什么带甲兵丁。

    几乎全是扛着锄头的老农。

    惊讶?

    也许吧。

    苏飞只是麻木的走着。

    “柳山将军,我给你带人来了!

    这位可是既识字,又懂算学的大才呀!”

    苏飞目光审视。

    眼前的男人个子不高,只比苏飞高上些许。

    体型上却是壮硕不少。

    只看上臂,都快赶上苏飞小腿粗细。

    标标准准的国字脸,一眼看去,老是跟别人欠他钱似的。

    怎么说呢,这人第一眼给苏飞的感觉就是精明,攻于算计。

    真是可惜了那张看起来就精忠报国的脸型。

    再说衣着,比起街上的那些门面兵卒。

    柳山的装着就更寒酸了。

    胸前的黑色甲片,破破扇扇,少了三片,正好成了一个‘品’字。

    将军,就这?

    苏飞既不拜,亦不作揖。

    柳山?

    呵呵,无名小卒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