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皇明朱慈炲 » 第一百七十二章 明旗插遍济州

第一百七十二章 明旗插遍济州

    ??明军大炮,一阵狂轰,还没反应过来的济州城池顿时乱做一团。

    ??身为济州城防将领,以经死在了乱炮之下,这济州城更是连一门大炮也没有。

    ??明军舰队驶来,庞大的舰队笼罩在济州守军心上,开完第一轮炮,第二轮依旧对准济州射击。

    ??随后,二线运输船向着济州港口杀去,此时城中乱作一团,没有将领指挥守城城中恐慌不以,纪侓更是一无所有。

    城内家家户户收拾起行囊,赶着从东南城门往城外跑。

    坐船跑回半岛是不可能的,因为敌人就是从大海来了,早就对海上庞大的舰队震惊不以,两岸被阻隔,他们能跑的,只有向城外济州岛各处逃跑。

    朝鲜对于济州岛并不重视,东瀛也不打这里,而守将之类的也是由上面指派的。

    ??明军战船炮火,火力猛烈,一次发射同时开炮一百门大炮,一个卫的战船编制,有战船也有运弹、供粮、各种用度船支。

    ??陆上的明军一卫现在只配备了二十门大明一等炮,反观海上就不同了,一卫的海军则达到了一百门以上的大炮,以这种火力而言,一轮几里外远远的就可以把城墙轰塌。

    ??两轮炮击,一城墙倒塌,城中房屋更是有五成被毁,三四万的城池,一时间就死了数千人,数百颗火炮落进城中。

    ??当大明军与二线部队靠近到济州港口时,丝毫没遇到抵抗,周边有惨叫有尸体,港口处竟然空无一人。

    ??二线部队安、宽、车三卫大明指挥,调动起二线士卒,向济州发起了冲锋。

    ??三万六千人分批涌向济州城。

    ??济州与朝鲜内陆不同,郑明知道这里生存着许多汉人,因而下令,不得抢掠,以防伤了大汉子民,以往劫掠也是绕过济州岛,向朝鲜进攻。

    ??二线部队的将领到最低层的班长,都是正统大汉儿郞当任,上头下令,他们执行就成。

    ??当这些人冲入城中后,迅速控制了整个济州城,遇到的反抗更是少之又少,一面大明皇旗插在城上,这座城池全面易主。

    ??济州城中,一队队二线士兵在将领带领下,一排排笔直站立,近千艘船早以停在了港口外。

    ??一个时辰后,大明军控制了济州城,站在城门口。

    ??郑明对三卫指挥使道:“你们带着二线军,往各处村庄镇插上我大明旗帜,任当地我汉老为官,每一卫必须给我招到一万两千人,打击各地中人(地主),命新村官乡镇官员,组织分发良田”。

    ??二线三卫指挥拱手道:“末将领命”。

    ??随后,二线部队兵分三路,向着济州岛各地杀去,施行管制征兵,每到一个村庄,必插大明旗帜,每一处地方更是任命了以汉人为主的村官。

    ??济州百姓对于大明军,他们并未做反抗,大汉字他们都会,反以遇到的阻力很小,此时的济州还不是后世高丽捧子不识汉字,虽然治下三卫是浪人高丽人,可统领他们的是正儿八经的大明汉儿。

    ??此时代朝鲜官方语是汉语,官方字是汉字,像朝鲜本土语其实是地方语,丑不拉几的朝鲜字更是没人写。

    ??陈家村。

    ??明军到来,大旗摇摆进入村庄,一时后,男女老少集合,一个个面黄饥廋,吃的上顿没下顿。

    ??杨营总道:“陈家村_中人(地主)是谁”。

    朝鲜这个时代是由三个阶段组成,中人就如同地主一样。

    一般而言你要问地主是谁,杨营总说,把中人叫出来就行,朝鲜阶级王族和士大夫(两班贵族)、中人、平民,朝鲜这个阶段还挺有意思。

    一个肥头大耳戴着大圆帽,一身松散锦秀装灯笼裤走了出来,道:“大人我是这里的中人,大人是朝鲜的人”。

    杨营总道:“本将大明军将领,这是陈家村,你是中人也是村长,姓什么叫什么,有多少田”。

    肥头大耳人正了正衣服道:“大人,小人姓金名一,是济州城金光荣的表舅,这陈家村的田全是在下的”。

    杨营总脸色不定道:“来人将此人带走,抄了他的家”。

    这时金一发现不对了,边上的二线士卒上前,架着这位中人就走,刀更是架在了脖子上。

    “我是守将大人表舅,你们不能捉我,放开我,你们是明朝人无权捉我朝鲜人…………”。

    一边又有一连士卒冲入了这位金一的家中,干起了最苦最累抄家的活。

    陈家村上百人望着杨营总,有些忐忑不安,不知道接下来是否会被带走。

    “尔等皆姓陈”。

    一群人点头。

    “本将乃大明军杨营总,今日到此是为了为你等分派田地,那金一中人的田以后全是你们的了,没有人会在压迫你们,现在你们选一个最信任的老人为村长”。

    一群百姓喜出望外,接着推选出了一位村长,村中更是插上了一面大明旗,接着在这百人村中招了二十余位青少年。

    从中人家中抄出的粮食分给了百姓,一群百姓欢送着杨营总人马离去,而杨营总则向下一个村而去。

    ??明军插旗任官,征兵工作很顺利,整个济州岛有百姓近二十万人,一次性就招收士兵达到三万六千人。

    ??两天以后,陆续有三卫士卒领着数万青壮年向着济州城归来。

    ??更让人没想到的是,这些人后头还跟着许许多多的老百姓,推着各类抄得中人所得的金银。

    ??郑明没让人抢平民百姓,老百姓们自发相助押运中人地主金银,听说大明回来了,还招收士兵保卫济州,一个个争相报名,连上了岁数的老者,都想出一份力。

    ??征兵没遇到压力,明军一来,不说回归,单单是任本地汉人为官,又分田地,就以经深入人心。

    ??大军回到济州城,出去三万六,回来则是七万二,后头还有看热闹的老百姓。

    ??城主府中,郑明招集了各卫指挥千总想聚,讨论扩编事项。

    ??郑明道:“今济州以占领,二线部队表现不错,你们与军情司商讨,问寻可有愿意为一线大明军者,此次将只提升一卫人马为一线士兵,各种事项一定要说明”。

    ??海巡属一线二线三线部队福利不同,一线固定工俸禄,火器军,配夫人,顿顿肉食管够,严格训练,二线负责冲锋,所抢充公一半自留一半,五百纹钱一月,三线则是一百纹钱一月,包吃住,冷兵器作战,防守冲锋。

    ??郑明又道:“你等三人,谁卫中报名者最多,谁就为一线第四卫指挥使,一定要将规矩说明白,吴司长,将新收的三万六千人进行区分”。

    ??一旁的军情司吴司长道:“末将领命”,海巡属都督府军情司长,这事理应由他来做。

    ??三卫指挥一阵高兴,他们都想做一线全制式火器大军卫指挥使,指挥战船大炮,比冲锋要来的威风,总会感到一线高二线,现在连三线部队都整出来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