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皇明朱慈炲 » 第一百七十四章 科举学术之争

第一百七十四章 科举学术之争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运往辽东狮子岛的各项物资准备,还得要有数月准备,粮草、火器、那怕是新式冬装军服,都要准备好,各种调动朱慈炲都得亲力参与。

    ??内阁殿,以近八月底,秋风瑟瑟,朱慈炲今日特意来到内阁殿。

    ??八月底朱慈炲治地,最热闹的莫过于即将临近提前的科举,经内阁商定,九月中各地将进科考。

    ??当朱慈炲到达内阁殿外时,殿中一阵喧嚣嘈杂争论声,理学派与心学派。

    ??理:“内王外圣,格守本分,尊天敬地,循规蹈矩,切以自私,分心镜”。

    ??心:“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皆可成圣”。

    ??理:“空疏浅薄,流于禅学,似是佛佗之流”。

    ??心:“荒谬,吾心之道,人弘道,非道弘人,皆道也,何以禅定辱我心学”。

    ??朱慈炲楞了一楞,一群人站在大殿外,听着里面正在那开讲白的争吵。

    ??:“不必宣,本王听会”。

    ??把守在殿外的禁军被朱慈炲止住,一群人静静的站在殿外听着殿内争吵。

    ??朱慈炲向禁军问道:“内阁殿时常争论,所为何事”。

    ??禁军道:“禀王上,好像是学派之争,为定科题,以有半月有余,时常争论,其余的末将不知”。

    ??自半月前为选定科举题目以来,内阁殿中的大臣们,天天开吵,他们早以司空见惯,也了解一点,不外乎学术之争,谁能标题。

    ??朱慈炲对这些不解,向一旁的云公公道:“不就是科举试题吗,怎么会有争论”。

    ??他对科举的一切门道是不了解,前身为东厂的云公公等人,在京城经历了那么多年,应当会比自己懂的多吧,不就是个试题吗,有什么好争的。

    ??云公公看了眼自家的王上,王上随心所欲,在于创造神迹,在学术方面,那是很少看各种治世之书,更让他奇怪的是,不怎么看治世古礼教类之书的朱慈炲竟把治地,治的井井有条。

    “禀王上,依这位将军所言,又听殿中争吵,当是两道之争,正统试题之争,只有争论到一定时,方是出题”。

    ??明朝还有学术之争,朱慈炲感学怪易,也不怪他,他以前就不关注明朝的学术之争,但他感觉,好像那里不对,他又说不出来。

    ??朱慈炲道:“何术之分”。

    ??“以阳明心学与古理之争,朝庭往年每到科举时,两派先生都会对此争论不休”。

    ??接下来云公公开始为朱慈炲讲解起了这学派之争,从王守仁出世后明朝的学术开始了争论,后来万历皇帝把王守仁与陈献章搬入了孔庙。

    ??自此之后,大明党派纷纷乱乱,明朝又不以学术而定罪,这一吵就是上百年,上至官员下至百姓都在这种争论中争论。

    ??王守仁号阳明子,他的心学论影响了明朝,本来保守的明朝,因为心学起了波澜。

    ??两派都相信天理、天道,理学认为道在万物之中,王阳明认为道在人的心里。就是这道在不在又演变出了许许多多的道理。

    ??现在明朝主政一方,是以理儒学说为代表的东林党,打击其他党派,程朱理学发源自宋朝,心学则在明朝。

    ??明朝的学派就像后世的美帝两党,吵着吵着国力退败,官员无心治国,宋儒东林党程朱理学一面说忠君报国,一面贪赃枉法。

    ??

    经过云公公一番讲解,朱慈炲惚然间明白了,大明鼎鼎的王守仁他好像听说过弄了一个心学,经云公公这么一讲,忽然感觉,老子天下还没一统,你们这么吵,什么时候开科考试。

    ??从前他还以为儒就是儒,没成想,现在的儒还分派系,朝堂上有党争,民间更有学院派系之争。

    ??云公公深入为朱慈炲讲了半个时辰,朱慈炲听的很深入光怪陆离,理儒保守,一切有规矩,心儒开放,打破规矩,他是左右为难啊。

    ??用保守的,开放的要闹腾,用开放的,保守的就不干了。

    ??没成想,内阁那些默默劳动的官员,一到学术上就争论不停,听着这大殿的意思,今天争完明天在争。

    本王以前好像说过,让内阁与教部主持,怎么变成了朝堂学术论讨会了。

    ??:“云公公,宣本王驾临”。

    ??朱慈炲觉得,必须要制止这种争吵,当官还吵,吵个球,还治不治国了,有心思吵,还不如将心思放在政事上,一个个学着后世西方竞选不成,你们是争考题多少,还要争到什么时候。

    ??这就像民意一样,一个国家出现两种思想,是会造成撕裂的,可又一想,有争议才会进步,一家独大,终究会退步。

    ??“王上驾到,群臣恭迎”。

    ??云公公一声尖锐之声,在若大的大殿之中响彻,此时两方正争的面红耳赤,冯知远身为总理两不相帮,两方文臣分坐两边,劲渭分明,一派尊古尊宋儒,一派尊古尊心儒。

    ??正争的面红耳赤的两方,停下了争论,冯知远领着众人相迎,朱慈炲进入内阁殿中。

    ??“臣等恭迎王驾”。

    ??朱慈炲道:“诸位爱卿免礼平身”。

    ??“谢王上”。

    ??朱慈炲在冯知远的位置上,看着群臣道:“今日本王来此,是想问问臣公们可定好科举试题,何时开科式举,选拔人才,本王老远就听到内阁争论之声所为何事”。

    ??冯知远道:“启奏王上,试题取四书五经,方才争论为今学策论,治世为人之道,论以出题,因教部能力不足,所以臣召尚书们共同商讨,待百题上奏,由王上选定”。

    两派之争,摆上朝堂,总理与教部尚书不同学说。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在这些中,心学被列入了其中,后来朝代消毁打压心学,自东林执政,心学更加入不了试题,取题不题心。

    ??为什么在这里发生争执,因为朱慈炲内阁十部官员有一半让他没想到的是学的是心学,今开科举,让他们觉得可以在提心学内容加入题中,万历时期开科举时就有用心学做题。

    ??争论,当然理儒不想让心儒将心学做题搬入考场了,这样会威胁到他们,你看京师多好,全是东林儒。

    ??心学儒生们看到了希望,所以重提心学提目加入试题当中,像什么众生平等男女平等,解放迂腐之类的,无政府那就不提了,连他们都知道无政府社会动荡。

    ??朱慈炲故作不知道:“爱卿们这讨论了多少时日了”。

    ??张尚书道:“以有十天半月”。

    ??财部张尚书是个另类,建宁候张图车本是将军出身,自跟随朱慈炲后,一直打理着财部,财部尚书,连朱慈炲都没想到,这粗汉子,竟将财部理的劲渭分明。

    ??他也烦这样吵,要不是理儒拉着他入伙,他也不会站在理儒一旁。

    ??朱慈炲道:“十天半月了,例位爱卿还要吵到何时,科举是否要延期,即然争论无休,本王觉得对半分,对就是对半分,理与心各出一半题,这样就不会耽误科举了”。

    ??“这这这…………”。

    ??科举出题对半分,这还真闻所未闻,一众人望了望朱慈炲,看着过分年轻的王上,你说要是不听,他们这要吵到什么时候,是否真要误了科举时间。

    ??冯知远拱手道:“王上圣裁”。

    ??“王上对圣裁”。

    ??朱慈炲笑道:“那就对半分了,对了,此次试题,以前本王说的将术算之道加以科考如何了”。

    科举不考算,由宋元开始。

    ??冯知远道:“臣等相商由、周髀、九章、海岛、张丘建、夏侯阳、五经算术、缉古算经、缀术、五曹、孙子算经等十经中各取十题,到时王上各取一提以十题载之”。

    每外算经选十提,最后朱慈炲拍板定十提加入其中。

    冯知远属于那一派,其实他属于心学一派,只是身为内阁总理,他不能选边站吧,还是立在中间两不相帮,对于加算术,他其实还是赞同的,当官算不出几只鸡,那真叫人笑话。

    朱慈炲笑道:“诸位爱卿可别糊弄本王,到时庭试时,本王可要出题考一考,别到时考生答不上来还能进庭,本王可要彻查”。

    你考你的,你们选你们的,最后庭试(殿试)的时候,我在当场考考你们,答不上来还能进殿的,有文化没算法的,说明有问题。

    不怕你们在科举上有人做手脚,贪赃枉法,最后我亲自出题,来个当面考试,就知道有没有鬼了。

    有些人心扑腾扑腾的跳,本来还想做点手脚,即然知道题目了,不就可以卖钱了吗。

    你说一群人定题,题目有很多,最终拍板的还要程上来给朱慈炲一观,最终划定题目,现在知道题目不代表朱慈炲就会按着他们的意思来。

    朱慈炲面上笑,内心藏了一把刀,很显然,从试题最终定夺到最后庭试(殿试),他们都明白,自家的王上不好糊弄,有些人准备不参和了。

    出出题就好,不然到时不是枪毙就是坐牢,收那么点钱,还不够去牢中一呆。

    “臣等不敢,定严于律己”。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