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们是文官集团 » 187【仓厫】

187【仓厫】

    昆山旧有米仓在县治南,

    名为玉峰仓,最早由黄泾和金潼等仓合并而来。水次仓原本在西门外,因嘉靖年间的倭乱,后全移至县城中。弘治之前就有六百五十余间,如今在县东南傍河二处,两仓旧有二百五十间,进二十年再新添百十间,但也只当全盛时期的一半。

    旧有仓大都百废待兴,而新修仓厫其实也未发挥原有作用。原因一是苏松太漕额较明初劾减了三成左右,二是现如今民间多征折色,即便本色米也是随收随兑,无需仓储,这点跟苏州城内的米仓倒是一致。

    苏松太漕额减少全因太仓、嘉定、宝山等县的土地,在明初尚能种稻,后来因海水侵蚀而不堪种,反而适合植棉,遂官定为永折。

    如今再看这些仓厫,反倒成了‘鸡肋’,但昆山依旧在这些年陆续新修重建了不少仓厫,这实属执政者的眼光和格局。反正魏进忠是相当满意这位知县的所作所为,再加上仓厫所处位置好,全集中在县城内,又傍河,不仅安全有了保证,而且运输也极为便利。

    所以魏进忠当即拍板决定全部赁下,甚至那些坍损渗漏的旧米仓,他也愿出资重修。冯知县自然爽快答应下来,就没有不答应的理由。

    粮仓附近还有官厅二所,两人难得一见如故,就在此间畅聊许久。顺带还搞定了租赁合约,并付了全款,可见魏进忠办事风格也属干脆利落。

    “其实江阴县也有百余间仓厫空置,”冯知县亦提到了别处粮仓。

    魏进忠连忙问道:“江阴那里又是什么情况?”

    “江阴有和丰仓,专门收储白粮,还有永利仓,收储漕粮。这仓最早也在县城外一里处,后来因起运不便,故建在了城内,而且就在兵备道署的东边。”

    江阴北控扬子江口,东至常熟界有九十里,东南至无锡漕河有一百四十五里左右,位置极佳。

    “兵备道……”魏进忠忽然想起了太仓兵备道,好像在嘉靖年兼理过苏松常镇四府的钱粮,后来又改为苏松督粮道。

    冯知县又道:“如今朝廷重设苏松常镇督粮道,又派督粮使专督逋税。其实督粮道可不止督逋税,四府漕粮皆归其催督押运,甚至还能调整部分征收政策。对了,下江船厂也归督粮道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