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嗨来了老弟 » 第一章 那个初中和那些老师

第一章 那个初中和那些老师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这首《梅花》是周宜萱小学时候就学过的。不过在周宜萱土生土长的这个地理位置处于北方,虽然曾经辉煌过,但现在已经算不上有多发达的城市里,周宜萱却从来没有体会过“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的意境。

    这个遗憾一直持续到周宜萱升入初中,发现学校围墙内靠近后门的地方,种了一片水红色三角梅的时候,才慢慢放下了。

    勤于开花的三角梅,在春夏秋三个季节只要光照充足、温度适宜、水分适当,都会不断地开出深深浅浅的花朵。

    周宜萱觉得这些三角梅就像自己所在的第五中学的学生们,虽然不名贵,更没有华丽的外表,但也是在阳光下努力盛开的花朵。

    第五中学是这个城市里一所不太起眼儿的公立中学,既不很出彩也不很垫底,所在位置也不是在这个城市的繁华区域。

    并且五中是一所单独的初中,没有小学、没有高中,生源都是学校片区内的孩子,偶尔有几个本校老师家的孩子,也不是那种特别出类拔萃的,升入的高中多数在二、三类高中,其中三类高中还偏多一些。

    有些能力的家长或者比较优秀的孩子都想办法去了师资力量更雄厚、硬件设施更完备的长吉大学附属中学了,再往下一等的争相去了二十中、市实验中学等。

    在九年义务教育结束后,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能考入到长吉大学附属高中、市第一高中、省实验高中,华中私立高中这些比较知名的学校。其中前三所是公立学校,这四所学校也被家长们私下称为本市的四大校。

    周宜萱就是按片区划分的学生中的一员。

    在五中有一个五班,这是个特殊的班级,也是比较奇葩的班级,因为初一是没有五班的,不管当年招了多少个班级,五班始终是在初二才算正式成班。

    据说因为曾经有一届学生只招满了四个班级,但是当时的校长别出心裁的成立了初二分流制度,成立了第一届的五中五班,实际上就是俗称的快班儿,只有四十人。

    并且特别有面子的是,当届五班就有五个学生中考时考入了最好的长吉大学附属高中,创下了历史新高,所以五中五班就这样延续了下来。

    虽然这五个学生当中有三个是因为各种原因念了两年初三的,但不管怎么说,这也算是锐意改革的成果了。

    当时的校长后来也借着这一波风骚操作跳槽到了另一个区域比五中好了那么一点点的学校继续任校长,继续风骚走位。

    五中五班就这样历时了好几届,虽说再没有一下子五个最好重点校的成绩,但是也不乏考入一类、二类的学生逐年逐渐增多,五中也在本区域里多多少少的有了点小小的知名度。

    但是因为学校都是按部就班的老师,按部就班的教学,没有创新,新上任四十多岁就开始谢顶的校长老人家更是致力于将学校向鸡头凤尾的方向冲刺。

    因此他老人家为了改变这种不尴不尬的局面,大胆革新,很有魄力的在初一启用大学刚毕业的老师组成一个教学班子,希望通过不一样的教育方式,给学校带来一些创新,用他老人家的话说,这个叫:鲶鱼效应,不破不立。

    期望藉此带动一下经久不变的暮气沉沉的教学环境。他老人家用人之大胆,眼光之长远,想法之惊奇,现在还说不好对学校未来的发展到底是不是一个值得赞赏的策略。

    周宜萱同学所在的这一届的初一一班则有幸成了这次创新的试验田,主科老师语文、数学、英语皆是由血气方刚的刚出大学校门的年轻男老师担任。

    语文老师也是一班的班主任吴彦泓,瘦瘦的,有点单薄,看着像个高中生,笑起来嘴角一侧有个小梨涡,最有特点的是吴老师有一对小巧的耳朵,配着一张不精致但很瓜子的脸,有种莫名的亲切感。

    语文老师总是有种刻在骨子里的浪漫,上课时吴老师喜欢把诗词歌赋在黑板上画成画,据说吴老师的绘画曾经获得过国家级的奖项,不过他自己没承认过。

    同学们喜欢叫他“吴先生”。

    就是这位浪漫的吴先生和本班的帅的像金城武的英语许老师联手,拎着班级里冬天扫雪用的铁锨和大扫帚,赶跑了偷进学校里欺负学生的校外流氓,从此成为了本班学生的偶像,也在其他班的同学中打响了名号。

    数学老师也是一位二十郎当岁的小青年,嘴巴有点轻微龅牙-地包天,名字叫做包重骅,数学思维相当敏捷,能徒手画圆、直线、各种图形信手拈来,与用工具画出来的不相上下,被同学们称作“不重画”老师。

    最重量级的是一班的英语老师许晓湖,与当红明星金城武模样气质有个五六分的相似,并且有一管堪比播音员低沉磁性的好嗓子,有一付篮球运动员般185的身高,属于穿衣显瘦、脱衣有肉的类型。

    当然许老师也不是泛泛之辈,在全心教授一班的同时,也在备考雅思、托福,做着出国深造的准备。

    校长老先生能把许老师请来也是颇费了一番心思的。同学们私下里直接就把英语老师叫做“许城武”。

    除了班主任吴先生只带本班外,其他两位科任老师除了教授一班还各自给另一个班做科任老师,但都是与一些老教师搭班子了。

    虽说这几位老师都是各自学校毕业生中的佼佼者,但是毕竟还不是全国非常有名的学校出身,因此其他校领导班子成员都不是很赞同这种安排。

    也因此校长他老人家排除万难,最终妥协的结果是初一一班成为了一个试验型的班级,并且班级入口成绩是七个有效班级当中最低的。

    最近的检验结果就是看初一下学期期末的分流考试,看看能有多少学生进入五中五班,这个延续了好几届的快班儿。

    幸运的校长老人家这次没有走眼,一班在分流考试中,有六个同学进入到了五班,比四班全员资深老教师的班级还多一个学生。

    其中就有四十名中垫底的周宜萱同学。

    全初一一共366个学生,够老师每天点一个名不带重样的,还富裕一个,能考进前四十,不管是真聪明还是真幸运,至少也都算是用功的好学生了。

    既然五班是为了冲击重点高中的主力部队,所有的老师配置也是全年级规格最高的。

    英语老师是留学回来非常洋气的三十多岁的女文艺青年高敏老师。

    每天开车进出,上午下午都换不同的装束,一口流利的英式英语,课堂上几乎全程英文教学,要想跟上高老师天马流星拳一样的上课速度,必须在课下用十倍百倍的努力,甚至更多。

    高老师也被同学们私下叫做“羔羊老师”意为姓高的洋气的老师。周宜萱一度很想问问“羔羊”老师有没有看过“沉默的羔羊”。

    英语羔羊老师家里在校外有实体,经济优渥,因此跟校长早就讲好只带一个五班,不兼其他班级课,不以赚钱为目的,只为成就梦想:一群按照她的理念教出来的优秀学生。

    语文老师是一位返聘回来的高级教师马程远老先生。

    上课时永远端着一个印有“为人民服务”的搪瓷茶缸,慢慢啜饮。马老师也因此被同学们私下里叫做“马服务”,久了就变成了马夫老师,马老先生听到了也仅是一笑置之。甚至有时候跟学生调侃时也会自称“马夫”老师。

    马老师讲课时慢条斯理,引经据典,但是他的提问却是让学生措手不及,明明正在讲“晚来天欲雪”,却会突然问白居易晚年隐居在哪里。

    如此的出人意料,让学生欲罢不能、欲哭无泪,唯有在私下里用功,在当时网络还未普及更谈不上发达的时代,学生们要想不被马夫老师“鞭挞”,也只能课下拼命查找各种资料,提前预习了。

    马夫老先生因是返聘,年龄大,精力有限,也只教一个班。

    数学老师是一位四十多岁有多年教学经验的中年男老师韩笑生。

    有一头很朋克的过耳卷发,据说是自来卷,不胖不瘦中等身材,类似混血的深刻立体的五官,看上去极具威严。

    韩老师有一个五岁的女儿,偶尔会带到学校,像混血儿一样特别可爱的一个洋娃娃。周宜萱每次见到,都特别想伸手捏捏她肉嘟嘟的小脸蛋儿,但是梁静茹没有给她勇气。

    韩老师在面对学生时候的严厉和面对女儿春风化雨般的温柔形成了极大的反差萌,让他的学生眼睛掉了一地。

    因为韩老师对作业、各类考试的成绩要求及其严格,一道错题动则五倍十倍的同类型题做题量,让学生们咬牙切齿的起了“含笑错题”的外号。

    “我不能让你们含笑九泉,那就含笑错题吧。”此为含笑老师经典语录。

    含笑老师倒是兼了另一个班的科任课,但是因为学生的成绩不同,反倒没有像五班要求那么严厉。

    物理老师是一个中规中矩的四十多岁的中年女老师徐梦洁,同时也是五班班主任不带其他班级的科任课。

    业务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中规中矩的上课,长于押题,善于通过以往的考试寻找出题方向,每年中考总有那么一两道比较重要的题,出题思路被徐老师压中,因此也被学生们称作“算题大仙儿”。

    初三的化学老师是一位碎嘴的胖乎乎不太高的四十多岁的男老师金欧阳。

    据说他母亲复姓欧阳。每次上金老师课都跟听单口相声似的,寓教于乐真的是贯彻始终了。被同学们毫不留情的私下叫做“金元宝”。“金元宝”谁见了都喜欢。

    当然金元宝老师只在初三教五班的课,初二还没有开设化学课,同时金老师作为纯粹的科任老师还另外兼了三个班级的课程。周宜萱有幸初三的化学课还是金老师教。

    当然周宜萱同学的上一届初三五班也有各自优秀的老师们在奋起发力,势要打造出来一批优秀的重点高中学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