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快穿之我是女王我怕谁 » 3、下乡去了

3、下乡去了

    次日一早,乔木早早起床。

    她不得不振作起来,明天要下乡,在乡下有钱买不到东西,碗盆暖壶被褥都要随身携带,今天必须出门准备,否则在乡下洗个脸喝口热水都困难。

    据乔爸介绍,奶奶所在县是产糖大县,知青去了那里,多数要从事垦荒、种甘蔗、收割甘蔗、榨糖这类农活。除了榨糖,那里的经济支柱是农业,工业薄掉渣,工业品就更不要想了,很有必要采购一些日用品备用,什么热水壶、铁锅、手电筒、雨鞋、雨衣、牙刷、牙膏、肥皂、毛巾、搪瓷缸、搪瓷盆一类的生活必需品。

    想到要卷起袖子干收割甘蔗这种农活,乔木颤抖了一下,越想越觉得像穿越争霸文里草原战俘、奴隶以及流放人员的工作,他们这些从城市去的知识分子的价值就是当最廉价的劳动力?

    去供销社看了看,乔木拿着乔爸给的钱票,给自己化了个大妈妆,穿上乔妈的衣服,遮遮掩掩地去了黑市。

    海市是大城市,家底厚的人不在少数,购买力消费力向来全国数一数二,而有需要就有市场,总会有人千方百计搞来货源,

    按照购物清单购买了供销社里紧缺的物品,钱票也被花了个干干净净,但乔木还有些意犹未尽。不是有智者说了嘛,何以解忧?唯有暴富,唯有买买买。

    想到几年后只有高考能改变知青的命运,乔木自然不会轻视,又去附近的回收站捡漏,自然不是为了什么古董,而是那套闻名网文界的《数理化自学丛书》。

    相信任何一个重生穿越人士到了七十年代都会到处寻找这套书,当然,若你是文青,或许还能尝试拯救那位写下“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诗人。若你有意在文艺界奋斗,说不定考入电影学院、中戏,同第五代导演、一大波明星同学呢。看吧,前途如此绚烂,哪怕道路还有几年曲折,却也是光明的。

    在海市这样的大城市,又是丛书发行单位海市人民出版社的地盘,在废品站找到一套完整的书籍并不困难,乔木在书堆里扒拉出了一堆,整三十四本,正是两套,一套自然是给小弟乔森准备的。

    拍拍书本上的灰尘,找了根细绳,捆好,乔木就拎着走向回收站工作人员:“金阿姨,这套书多少钱?”

    金阿姨正在织毛衣,小小的,明显是给五岁的小孙子织的,见乔木来问,抬起眼皮看了一眼,道:“给一毛钱吧。”

    这个价位是大家都接受的价位,也是给邻里方便的价格,乔木忙掏出一毛钱,递了过去。

    金阿姨接过钱,却小声问:“侬要下乡呀?乡下可苦了,你吃不消的我给你讲。侬是不是傻呀?”

    乔木一愣,立马义正言辞道:“金阿姨,阿拉响应领导人号召去乡下为祖国做贡献,不怕苦不怕累。苦了我一个,幸福千万家。”

    金阿姨一愣,不高兴地撇撇嘴,但终究没有再说什么。

    乔木笑眯眯地拎着书和她告别。

    望着乔木远去的身影,金阿姨不屑道:“蠢蛋也变机灵了。”

    好吧,金阿姨是附近八卦小分队队长,每每知晓某条街坊邻居的独门八卦,都如食用大餐的饕餮一般享受无比,这也更坚定了她到处瞎打听的决心并付诸行动。乔木甚至怀疑,有关原主的事情她知道的都比乔木多。

    毫无所获的金阿姨自然不喜欢乔木的嘴巴紧闭如同蚌壳,人人学乔木,到哪里享受八卦的芬芳呢。

    三十几本书可不轻,一路走了几条弄堂,乔木回到家里时,手已经勒出一道道红痕,让她忍不住心疼自己——下了乡,那可是铺天盖地的农活,是拎这点书的数百倍体力劳动!

    她没下过地,但也看过电视作品,看过书,那些写农民的作品在八九十年代层出不穷,生活有多苦多累简直难以想象。不仅累,还穷。尤其农业税取消之前,国家用农业补贴工业造成的工农业剪刀差,农民的生活贫困无比,九十年代还有吃不饱的地方。想到这里,乔木欲哭无泪,觉得昨天被乔爸晃点了。

    对此,乔爸可不承认,他没说一句谎话,只不过没说完整罢了。

    回到家中,用网兜装好陶瓷缸、陶瓷盆、暖水瓶,捆好被褥衣服,她又去厨房,拿出杂面、鸡蛋,给自己烙了五十张鸡蛋葱油饼,这是路上的干粮。

    傍晚,乔母下班回到家里,见平时全身懒肉的女儿竟然做了两荤两素四个菜,不由惊讶地看了她一眼。

    “看什么呀,不就是多烧了两个菜嘛。”乔木嘟囔道。

    不是她懒,是原主懒,她只是个背锅侠。

    说到原主懒,这也是乔爸乔妈给惯得,小姑娘从小就温吞,做事手脚不快,偏偏乔母和乔爸一样都是急性子,觉得家务女儿做要花半个小时,他们几分钟就能搞定,除非太累,否则就不让她做。长此以往,人可不就懒散下来了。

    想到明天女儿就要离家,乔妈眼圈红了,这一去还不知道有没有回来的时候呢。

    乔木见乔妈真情流露,温言安慰道;“妈,放心,你女儿我能是一般人嘛,去了也能过好,放心。”

    听了这话,乔妈又是一惊,忍不住盯着女儿看起来:“怎么想开的?”

    乔木笑道:“你和爸花了代价让我去红旗村,已经很好了,还有去云南XJ的呢,那可是不毛之地。”

    乔妈欣慰地点点头:“你能想通就好。知识青年下乡是国家政策,时代洪流,几亿人没人能抵抗。”

    乔木点头:“没事,我会随波逐流的,妈放心。”

    回家同妹妹告别的大哥大嫂也道:“小妹放心,爸和妈一有机会就会接你回城。”

    乔木心里撇嘴,回城指标那可是很难办的,根本不指望。不过,脸上还是笑着道:“有机会就办,要是代价太大就不必了。说不定哪一年国家政策就变了,所有知青都能回城。”

    乔爸微微点头:“政策不可能永远不变,国家发展离不了人才,知识青年都下乡,这城市里的人才势必断层,未来定然有高考恢复的一天,你下乡也不能忘了学习。”

    乔木惊讶地看着乔爸,这绝对是精英人才,竟然在全国山河一片红、将老师看做臭老九的时代看到这一点,这眼光已经穿透历史的迷雾、走到大多数人的前方了。

    忍不住竖起大拇指,她笑道:“爸,你真牛,我也觉得是这样,说不定几年后我就考上大学回城了。”说着,她又敲了敲闷头苦吃的小弟,“小弟,给你准备的那套丛书记得全部学精,不懂就问爸。”

    乔森嘴里塞满饭菜,“呜呜”点头。

    乔木又敲了敲他的头,哀叹:“我和小弟可能会是同一届的大学生,这太让人郁闷了。”

    家里人被她乐观的情绪感染,不好打击她说高考已经停了好几年,却也为这美好的愿望笑了起来。

    “小弟,你可一定要努力,争取和你姐一届。”乔大嫂笑道。

    乔森咽下嘴里的食物,点头道:“一定努力。”

    乔木再三交代:“一定要精通那套丛书里的知识点,听到了没?”

    “真啰嗦,听到了。不用一遍又一遍的交代。”

    “你个臭小子,你姐多说两遍又怎么了?”乔爸一瞪眼,乔小弟就怂了,不吭声了。

    一家人欢欢喜喜吃完饭,送走大哥大嫂,乔妈就翻查她白天整理好的物品,帮着查缺补漏。等发现该带着的都整理好了,才回房休息。

    ……

    带着乔妈的眼泪和乔爸的叮嘱,乔木“哼嗨哼嗨”地挤上火车,在靠窗的座位坐下。

    整个车厢都是下乡的知识青年,年龄相仿。在这个火热的年代,并不是所有人都同乔木一样思想落后,想留在大城市。至少,这节车厢上,就有好几个积极分子,正满脸兴奋地高谈阔论、指点江山,讲着如何奉献祖国,如何扎根农村,为人民服务。

    与这些积极分子有数十年的代沟,乔木表示无法理解这些人的激情与想法。她认真看了看大讲奉献的几个青年人的神色,他们……他们是真心觉得如此,并不是在说大话。这让人咋舌,让她有了一丝来到七十年代的真实感!

    随后,整个车厢的年轻人在积极分子的带领下,唱起了大合唱,不知道是什么歌,但还挺好听。

    就这样,一路走一路唱,在火车上连着呆了两天两夜后,众人开始变得昏昏沉沉,没有了刚上车那会的激动,显然是精力消耗地差不多了。

    乔木看着车厢里一个个犹如瘟鸡般的青年,心里暗笑,这才到哪,等到了下乡的对方干了农活才知道海市的生活多么美好。

    透过绿皮火车的车窗玻璃,太阳白惨惨地照着,应该是中午时分了。乔木从行李架上拿下网兜,将里面的搪瓷缸拿出来,又将一块葱油饼撕成小块,这才收起网兜,拿着搪瓷缸去车厢尽头打热水。热水是火车唯一提供的贴心服务,至于餐车,不管有没有钱去消费,可就凭挤满了人的车厢,根本无法走过去。没错,就是车座下面都坐了人,厕所里也挤满了人,更不要提通道了。没座位站着的连两脚着地都做不到,只能金鸡独立,呵呵,这滋味,谁乘车谁知道。

    开始吃午饭的不止乔木一个,不一会,车厢里就弥漫着诡异的混合气味,食物的香味、体臭味、汗臭味、脚臭味、厕所传来的便溺味……简直了!

    乔木忍了又忍,才将胸口泛起的一阵阵恶心压下。硬着头皮将午饭吃掉,她决定未来的一天一夜辟谷!

    同一车厢里认识乔木的有好几个,都是一个街道的,只不过原主不善言谈,同其他人只是面熟,从来没有打过交道。换了乔木,却不会如此,而是联络了下感情,并记下了各自下乡的地址。其他人见此,也纷纷留下各自的信息,让乔木很意外,这会的青年很热情很有理想,让她这个自私的人有些羞愧。

    “到了,到站了!”当火车在铁轨上缓缓减速的时候,“南方站”三个红色大字徐徐映入众人眼帘。经过数天的旅程,大伙儿终于到了下乡的地界。

    车厢里的青少年们再次激动起来,一个个跟打了鸡血一样,恨不得立马下车,好投入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并为之奉献终身。

    乔木心里泛起苦笑,这些年轻人难道不知道即便到了这里,离下乡的地方还可能很遥远吗?要转车,或许是小火车、汽车、卡车,甚至是牛车驴车,乃至于步行!

    果不其然,还没有出站,众人又开始转车。就这样走走停停,一路奔波,等众人到了甘泉乡已经是第二天。

    从把人摇晃地昏昏欲睡、屁股开花的车子上下来,知青们迎来了各村接人的村干部。

    红旗村是开着拖拉机来接人的,这让乔木惊喜不已。

    乔爸没骗自己,红旗村竟然有拖拉机,这比后世开迈巴赫还NB啊。

    她默默爬上拖拉机,等着出发。

    分到红旗村的有八个人,三女五男,年龄和乔木差不多大。见有人先他们一步上了车,同村干部打过招呼,就毫不客气地将行李丢到车上,爬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