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生之我不是猎头 » 第六章 吹响出击的号角

第六章 吹响出击的号角

    但兼职也是分很多种,得先定位清楚,才能从细分领域切入,而不是毫无章法的乱打一气。

    比较常见的兼职就是发传单,游离在店铺周围,走过错过不要路过。因为你一路过,就会有人往你身上塞传单。你不接,又觉得人家幸幸苦苦发,挺不容易,一旦你好奇看看,搞不好发传单的就开始贴过来了,烦不胜烦。

    这种兼职,适用性广泛,任何店铺都可以用,也最常用。尤以小商铺用的较多,算的上是市场主流,可弊端同样明显,体量小对接麻烦,不划算。但这种方案,大商超也会用,嗯,可以考虑大型商超。

    拉访,简单粗暴,一般会在店铺附近一两百米的范围内,不能太远,拦住的潜在客户们,是不会愿意浪费过多时间跟你去陌生的地方的。通常,拉访人员会手持宣传单页,或是一些小礼品之类的礼物向路人推荐,这种兼职一般都是按人头算,拉一个到店多少钱,比较考验亲和力和运气,健身机构和楼盘用的比较多。

    只是同样,小的健身机构不太划算,时间成本太大,而且这种模式,有点类似提成,工资不恒定,不太受到学生们的欢迎。楼盘和大一点的连锁健身机构,倒可以考虑考虑。

    扫楼,难度就更高了,需要很厚的脸皮,办理信用卡的银行推销员用的比较多,回报也比较丰富,对心态比较考验。

    好处是,背后的金主给钱爽快,可以列为备选选项。

    收单,一般是在小区附近,或人流较多的商场附近,摆放一些礼品、玩具之类的。章冬见过的最有心机的是放了一台棉花糖机,一个家长号码就换一个棉花糖,这种东西,对小孩的杀伤力简直巨大,一个下午就可以盆满钵满。这类主要是锁定小朋友家长,客户以教培机构居多。

    它的问题和拉访一样,机构小的不划算,如果是连锁,倒是可以成为目标。

    可惜,这个时代,微信还没开发出来,无法扫码+微信,否则,就凭借脑子里的想法,搞起私域流量,卖卖货也能发财。

    汇总后,章冬发现目标基本可以锁定在:大型商场,银行、以及连锁店,不管是餐饮还是培训、健身、药店,只要是连锁就可以,规模上来了,一切都好说。别的商家暂时就不考虑了,能把这些吃下来,也够他消化一段时间了。

    目标搞定,剩下的问题就是,如何解决上游的供应链的问题?通俗点讲,就是人从那里来。

    人,其实很好锁定,那就是周末闲的蛋疼的大学生,这些人,不太在意价格,也不太知道行情,难点在于怎么能触达到个人,这才是关键。

    总不至于去校园贴小广告吧,不是说不可以,但成本高,信任度底,还不一定效果好。

    寝室的灯已经关了,室友们陆陆续续开始上床睡觉,偶尔还传来几声打闹,只有章冬的脑海中还在不停的思索,该如何向目标进发。

    次日上午,没有课,因为是周末,宿舍里鼾声依旧,章冬起了个大早,昨天晚上睡前,他约了管理学院学生会主席,今天见一面。

    之所以一个短信就能约出来,那是因为章冬大三还是院学生会组织部部长,现任学生会主席,当年还叫他一声章部长。

    10点,章冬见到了学生会主席李子龙。

    两人在图书馆外的阳台上,聊了一杯咖啡的时间,就谈的差不多了。学生本就有兼职的需求,如果李子龙能自己拉来业务,对于学生会主席的他而言,给下面的人找点福利,赚点零花钱,无疑是能给他长声望的。

    何况,章冬还承诺一个人,就给李子龙3块钱佣金,两人一拍即合。中午吃饭,李子龙还给章冬介绍了院志愿者协会的会长,加入他们都小团队,当然,志愿者协会的会长佣金没有李子龙高,只有2.5。

    但李子龙也没有揭穿,两人会心一笑。

    接下来的几天,章冬凭借着前管理学院组织部部长的身份,合纵连横,搞定了4个学院的负责人。

    剩下的任务,就是如何能把单子给接到手,章冬最大的短板就是,没有渠道可以接触到这些机构的人力资源负责人。

    莽上门,那肯定是不现实,没等他找到部门位置所在,就已经被保安给赶出来了。

    章冬决定曲线救国,应聘,他决定应聘这些机构的招聘专员或者人力资源主管,这个岗位是直接隶属于HR部门的,可以见到最高决策人HR总监。但如果按照真实身份去应聘,大概率通不过,没有人愿意要个没经验的菜鸟,经验是硬伤,他决定造一份假简历。

    事实在职场上,简历造假普遍存在,甄别简历,就成了考验一个HR的重要手段。

    轻微的造假,就是改变时间,为了让自己工作的时间更连贯,很多候选人,会把两份工作中间的间隔时间进行合并,合并至前一家企业,或后一家企业。

    还有人会虚拟自己的职位,把专员写成主管,把主管写成经理,借此太高身价。这种有一定的风险,如果遇见企业背调,很容易就穿帮,但现在这个时节,背调的企业还不多,专门做第三方背调的企业,也很少。

    把别人的奖项或荣誉放在自己的身上,这种造假,在应届生中用的比较多,比如明明没有得到过校级优秀学生,可以ps一个,或在简历里写上。这种造假,面试官往往难以查证,但却能潜移默化的增加求职者自己的闪光点。

    学历造假也是屡见不鲜,毕竟国内学信网2001年才把各类高校的毕业信息电子化,所以2001年之前的学历,就很难查证。还有些国外野鸡大学,颁发的花里胡哨毕业证,那些中小型企业的HR们,别说识别的方法和途径,有的连毕业证上的单词都不能认全。

    其实,如果是无中生有的造假,还是很容易识别的,毕竟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做过和没有做过,这种差别,在老手的盘问下,轻而易举的就会露出马脚。

    和谎一样,九假一真是最难识别的,职场中也是如此。比如:明明是项目副组长,但他写自己是组长,就很难甄别。主要是他本身就会承担一部分组长的工作职责,另一方面,因为长期一起工作,他对于组长的工作职责也是非常清晰的,如何解决,也异常熟悉,差异有的时候只是视野的区别,所以这种造假识别很难。

    但对于章冬来说,造假问题并不大。

    他前世摸爬滚打数十载,HR所需要具备的能力,他都具备,在工作经历和工作能力上,他无可指摘,压根就不担心考验。

    至于最后被识别学历造假什么的,重要么?不重要,只要能见到人力的负责人,章冬的终极目标就算完成了。

    开干,十分钟后,一份鲜活的简历出炉。

    章冬,中南民族大学市场营销专业毕业,工作时间1年半,国内某知名外企商超临安分舵HR专员,离职原因:家人生病,回江城发展,照顾家人。

    修缮了下校园学生会任职经历,给自己添了份商超优秀员工的荣誉,搞定。

    打开电脑,投递简历,出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