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初唐:从木材商人开始的帝国时代 » 第三十九章 吏部铨选

第三十九章 吏部铨选

    回到京城后,许森就准备参加吏部铨选。

    由于许森是门荫入仕,他初次当官的品秩要按照他爹许文宝的官位来定。

    许文宝官拜太仆卿,虽然较之前的贝州刺史更为清贵,但在品秩上依旧是从三品。依唐制,从三品子门荫从七品下,所以许森的散位就是从七品下的宣议郎。

    不过散位虽称本品,只与俸禄待遇挂钩,具体的职务还得由吏部负责考察分配。

    而且职事官与散官的品级一般不会一致,散官低而充高级职事官称守某官,散官高而充低级职事官,称行某官。

    当然对于初入仕途的人来说,一般只会出现散官高而职事官低的情况。

    像许森这样门荫出身的人,大都会被派往各府州充任参军作为起家官。和六曹参军不同,这种参军无实权,但对于刚走上仕途的人来说可以在这个位置上快速熟悉政事。

    许森之兄许鸿当年初入仕途的时候,就是做了一任普通的州府参军后,期满再次参加铨选,才升任荆州都督府仓曹参军。

    不过,说了这么多,你首先要过了铨选这一关再说。

    唐朝的吏部铨选有四条标准,一曰身,谓体貌丰伟;二曰言,,言辞辨正;三曰书,楷法遒美;四曰判,文理优长。

    换做人话就是,首先你得长得帅,如果长得实在太丑,直接就gameover了。

    这点许森这副穿越后的皮囊,还是有点自信的,虽然不能说貌比潘安吧,但也做到了让武家大娘子芳心暗许。

    第二就是面试时能否口齿清晰,对答如流,这一点许森也不担心。虽然前世是社畜,但今生在国公面前都能谈笑风生,早就锻炼出来了。

    第三就是书法功底了,本来是许森的弱项,还好躲在少华山那半年里勤练书法,现在总算勉强能拿得出手。

    只有最后一项文理优长这点许森就犯怵了,写白话文也就罢了,文言文实在无从下手。所以,得知要参加铨选后,许森便一直在突击训练文言文写作水平。

    好在吏部官员对门荫出身的待选官标准比较宽松,让许森的“笔试”勉强过关。

    到了去吏部“面试”的前一晚,许文宝特意把许森叫到书房面授机宜。

    “三郎,正常情况下,你应该会被外放到府州任职参军。其他我不担心,就怕吏部会把你分配到河东去。”

    许森心里一惊,顿时没了将要当官的兴奋感,严肃道:“阿耶是担心李世勣?”

    “正是!”

    “那该如何是好?”

    “这就是我今晚找你过来的目的。”许文宝接着说道:“明日铨选时,主持铨选的吏部侍郎到时候会问你们这些待选官希望去哪里任职。”

    “那就好!”许森顿时放下心来。刚刚他属实被吓到了,还好吏部铨选还可以“报志愿”。

    许文宝摇摇头道:“你听我把话讲完。我回京的时间不长,对吏部侍郎唐皎并不熟悉。但这几日和其他相熟的同僚打听过,唐皎此人颇为古怪。”

    “古怪?”

    “对,就是古怪!”许文宝忍俊不禁道:“听同僚说,唐皎曾问待选官想到何地任职,有待选官答称家在蜀中,希望在剑南为官,结果最后被唐皎分配到吴地。而回答要去江南道的,反而被唐皎指派到陇右。”

    “这……”许森无语,这都是什么人。

    “所以,到时候唐皎问你,你就回答老家在河东,故而想回并州为官。如此一来,就能避开并州了。”

    许森担心道:“阿耶,既然那个唐侍郎的癖好都已经传开了,他会不会反其道而行之,将计就计啊?”

    许文宝没想到许森想的那么远,迟疑道:“也不排除这个可能,但这是目前最好的应对了。如果到时候搬石砸脚,真把你分配到并州的话,我们再从长计议。”

    翌日,许森“面试”时,吏部侍郎唐皎果然问到了希望到哪里为官。

    许森连忙表示想去并州。

    唐皎点点头,在面前的纸上添了几笔后,便示意许森可以离开了。

    两天后,唐皎把这次铨选的官员名单全部分配完毕,然后交给吏部尚书高士廉审核。

    高士廉翻着翻着看到一行字,“并州许森,本品宣议郎,拟授淮南道庐州参军事。”

    抬头问道:“并州许森?可是许太仆之子?”

    唐皎作为主持铨选的吏部侍郎,这批待选官的履历都在脑海里装着,思考片刻便道:“正是许太仆之子,许国公以为有何不妥吗?”

    高士廉目光一凝,道:“我没记错的话,许森乃是许太仆的庶子,许太仆已经荫了二子,他本无门荫入仕的可能。”

    “这个皎知道,现在洛阳纸贵的《三国演义》就是他写,还发明了那个叫三国杀的叶子戏,圣人甚为赏识,故特许许森门荫入仕。”

    高士廉幽幽道:“既是简在帝心的俊才,仅外放庐州参军是不是有些大材小用了。”

    “啊?那许国公的意思是?”

    “我记得最近万年县尉好像缺了一个。”高士廉好似不经意地问道。

    “什么?”唐皎顿时惊呆了,像坐在弹簧上似的跳了起来,错愕道:“许国公,卑职没听错吧,您要让许森行万年县尉?”

    真不怪唐皎反应这么大,虽然万年县尉论品只是从八品下的职事官,但万年县是什么地方?那是长安城的两大附郭县之一。

    长安城以朱雀大街为界,西设长安县,东设万年县。而且相比西边的长安县,东边的万年县更加显贵,王公贵族多居于万年县,朝廷的赐宅也大多以东南为主。

    “许国公三思,许森初入仕便授万年县尉,无先例可循,恐不能服众啊!”

    唐皎暗思,没听说高士廉和许文宝之间有什么交情啊,为何高士廉要破格提拔许文宝的儿子。

    不仅没交情,上次在大殿上,长孙司空弹劾宣城康公时,许太仆帮宣城康公说过话。

    呃!想到这里,唐皎好似明白了高士廉的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