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初访记 » 111. 全貌(2)

111. 全貌(2)

    这任苏皇的父王,也不知会否真与“孪生”有关?反正,他哥哥确实难对付。或许,是这世上于他而言最难对付的人。

    他这个弟弟,看着他的哥哥,就像看到了他自己。对付哥哥,就好像在对付一面无形的镜子那边的自己。

    结果,他向镜子那边的自己发起多强大的攻击,那边也会同等程度地回敬给他,总是弄得两败俱伤,却还得时时在人前佯装彼此兄弟情深的。

    没有比这样的势均力敌更折磨人的了。

    他们甚至有一度连自己的脸都不想看见。觉得看见自己,就好像看见了对方,却又没法真正的赢过对方、让对方彻底消失。

    这样的折磨,即便是到了他们父皇去世后、他哥哥顺理成章地继位之后,也仍没能停止。

    因为,即便哥哥是皇,但弟弟拥握的兵力却一点都不比哥哥来得少。

    且,那些年的明争暗斗,弟弟在朝中、民间也拥有着不逊于哥哥的威望、民心。

    若哥哥想找个借口利用他皇帝的权力来除了弟弟,那弟弟也能找个借口的来起兵造反。

    何况,哥哥当时也才刚继位不久,“正统”的权威还未真正巩固。他的奉旨继位也只是完成了一半的“正统”,还需他与同辈的“初代后人”成婚后,并有同是“初代后人”的下一辈的女孩儿成为他的女儿(哪怕是过继给他的也行),成为他在位期间的会载入苏氏族谱的“苏国的公主”,那他的“正统”才会完整;他这个苏皇才会真正得到臣民们的一致认同。

    只有到了那时,弟弟的反对,才是真正的谋反,才是真正的名不正言不顺。

    反之,若弟弟在哥哥之前的,不仅娶了“初代后人”为妻,还有了有“初代血统”的女儿(哪怕同样也是过继来的——只要他有这个本事做到),那就算他不是先皇定下的继承人,他也还是会比哥哥更具“正统”——因为,选择他的是“天命”。这可是比先皇的选择要更有权威、更具正统。

    苏国人的信仰:别说先皇了,就是历代的苏皇——全都是“天命”所定的。初代和初代的女身后人们,就是上天派下的使者。所以,她们选了谁,谁才是真正的天命所归,真正的正统。哪怕不是先皇定下的继承人,也会比就算已经继位的却只有一半“正统”的继承人还要更具继位的正统性。

    只要弟弟在哥哥之前做到了,那哥哥就只能直接与弟弟比拼兵力了。

    这样的情况下,谁赢了,臣民就认谁。——毕竟双方都有一半的正统。且,双方还是势均力敌的状态……

    臣民们其实也是很现实的。就算他们再怎么自认自己的信仰虔诚,但那也只会在当“天命”属意的那一方的势力能够占据必须强过另一方一大截、能有把握打赢的情况下,他们才会愿意为了自己的这份虔诚而选择公然支持“天命”属意的那一边。

    否则……为了不做违心之事,但又要保全了自身,他们只会选择明哲保身地静静旁观。等着:谁赢了,就支持谁,就承认谁才是最后的正统。

    就算最后胜的是哥哥,他们也能给出证明哥哥的“天命所归”的解释。比方说:

    本来,神明是选择了弟弟的,但既然哥哥能够最终战胜了弟弟,那就说明,神明其实已经在他们对战的过程中看出了哥哥还是更胜一筹、更有资格成为苏国的君王的,于是就又改选了哥哥,哥哥这才能杀得了失去了神明庇佑的弟弟。哥哥的胜利,就说明了神明已经将这一辈的正统赋予了哥哥,让他能杀掉所有的异心者。

    这样的夺位方式,过去不是没有发生过。但能发生这样级别的夺位之战的前提,也确实太难实现。所以就算有过,也是屈指可数。

    近千年来,史书上有记载的,也不过一例。那之后,之所以再没发生,是因为后人们都吸取了教训,将它视为是比——与最具威胁者直接兵戎相见——更具威胁的首要必防的危险。

    若非有关家主为开辟新的生意而意外给当年还是世子的现任苏皇提供了这样新奇的“易容蛊”,那他这个自小就向父王立誓过定要夺回属于他们家的皇位、却在那年就早早失去了因病故去的父王的世子,怕也决不会无故想到——这“易容蛊”还能与身为苏氏皇族后裔必然会知的族史中仅发生过一例的“那事”——它们之间能有什么关联的。

    可就是这么意外地启发了他,让他在想到对策之时,瞬间就倍感这是天意的启示,是天命在告诉他:他该行动了!不仅是为了他自己自小立下的誓言,更是为了告慰他父王的在天之灵!

    这样的心声,一下就释放了他压抑至今的那股恨不能将他自己都燃烧殆尽的欲_火。这样的热度,又岂是正常的理性能够拉得住的?!

    其他的,关家主什么都不必参与,他选中的这位——他自己就会主动、积极地做他想做的,做到他能做到的。

    而关家主之后,则只需利用生意往来之便的借由同样也想推销他的“易容蛊”给当年尚还在世的先刘皇、和顾皇他们的这个契机,把“有位刚认识的苏国的王爷他都当场买走了一只蛊苗”这事来当作他的蛊种的“品质保证”的来向他们看似无意地夸耀了一番。

    两皇当然知道能是关家主才“刚认识”的苏国王爷,会是谁。

    结果,他们还真就“给面子”的也各掷千金地各买了一只,却并没试用在任何人身上,只是都不约而同地小心收藏了起来。

    但之后又都特地提出了他们同样是不约而同的要求:他们愿意将与关家来往的所有生意让利一成给关家,来交换关家主掌握的“易容蛊”的培育法。并且,若日后制出了解药,一定要先于另外两国的先把解药卖与他。

    对于后面的那个要求,关家主当时只说会慎重考虑,然后在听全了两位基本一致的想法后,就又借着之后的分别在两国的例行饭局,让他们都知道了对方同样的意愿,表示了关家主夹在中间的为难……

    结果,两皇似乎又都想到一块儿去了,就都是不知在计较什么的想了好一会儿后,就爽快决定让关家主就当那要求从没听过就好。——只要他不要让苏国那边知道了此事就行。

    关家主当然是要“如释重负”地答应了!

    只是啊,这事,当看全了宫变之前的全部经过,再有之后的那场宫变、及那两皇当年的反应,再到在洛蓝出现之前那整个局势本该继续的走向……

    那最可能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会是哪方?最能借势的以最小代价来不仅保全自身、还能趁机成倍壮大自己势力的,会是哪方?

    那么,当初,在那饭局上,会被关家主看似只是觉着聊得来才一时兴起地顺便推销了这“易容蛊”的那位“刚认识的王爷”——他,还可能会是关家主随便碰运气的给碰到的恰好合适的人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