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不努力种田就要和相公继承皇位了 » 第218章 明珠进京

第218章 明珠进京

    太傅还好,这辈子没有怎么挨过饿,但孟拂不同,孟拂是知晓的,打仗时粮草是非常重要的。

    若是粮草供应不上,几十万大军就得饿肚子,当年,圣上在外面的时候,也是因为有圣上在调度粮草,才未出现粮草供应不上的问题。

    孟拂看着这一个个硕大的红薯,不禁想起当年,她带着一小队出征时,途经一处山村。

    山村里的百姓们,饿得面黄肌瘦,饶是这样,他们也用仅有的一点粮食给她们做了一顿好吃的。

    对于普通老百姓们来说,他们最期待的就是没有战争,大家能安居乐业的过自己的小日子。

    原本当农民,收成好与不好,都得看天,天气好,收成可能会好点。

    若是遇上干旱,或是暴雨等恶劣天气,庄稼地里的粮食,也有可能是颗粒无收。

    若真是颗粒无收,那百姓就得饿肚子……

    不要说税收了,甚至就连人都撑不到来年粮食收成时。

    地里的红薯,全都挖了出来。

    用锄头挖红薯时,哪怕是再小心翼翼,也难免会挖断一些。

    谢明珠让人把挖断的红薯,挑了出来。

    “明珠,你准备用这些挖断的红薯做什么?”

    谢明珠看着太傅那好奇的模样,温声道:“红薯全身都是宝,生吃可以,煮熟吃,也是可以的,甚至还可以做成红薯干,在路上当干粮,不过,我今晚准备用这些红薯,做一份红薯丸子给我们尝尝。”

    做红薯丸子,其实一点也不难。

    把新鲜的红薯蒸熟,捣成泥,再适当的放入面粉,搓成一个个小圆子,放到油锅里慢慢炸熟。

    这种炸熟出来的小丸子,外壳酥脆,里面却是软糯香甜,口感极好。

    太傅尝了一个,不禁微声道:“蛮好吃的!做法倒也不难,就是有点费油。”

    也是因这里是明珠书院,不差钱,谢明珠又不是那种吝惜于油的人,才会做出这种油炸小丸子吃。

    要是普通人家,那肯定是不舍得。

    “的确是,现在百姓大家手里都没有什么钱,等以后有钱了,她们就可以自己做了。”

    谢明珠将挖好的红薯,放进烧饭灶里的灰堆里。

    草木灰的温度,会慢慢的将红薯煨熟,煨熟的红薯,更是香甜软糯。

    太傅品尝了半个,惊喜道:“明珠,这个做法,倒是简单。”

    谢明珠笑盈盈道:“是的,我也觉得简单,等以后红薯种多了,大家都可以这么吃,种红薯不像种田,对田会挑一些,红薯又好种,产量又高,挺方便的。”

    “行,那我们试试。”

    红薯堆成了小山,若是放在露天,自是不行的。

    好在,原本这原来的明珠书院,原本就有地窖,谢明珠又将一部分的红薯放进地窖里。

    当然,另外一部分,谢明珠是需要带到京城,到时候在京城推广一下红薯的种植。

    京城虽然达官司显贵很多,但是,也会有更多的老百姓。

    达官显贵们有钱,自然是会屯粮的,可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自己吃都吃不饱,哪里还有屯粮的机会?

    红薯种进麻编织的口袋。

    新摘下来的秋梨,一部分当成了大家的水果,另外一部分则是被谢明珠做成了梨子罐头。

    梨子罐头的做法也不复杂,秋梨稍皮去核,上冰糖,搁在蒸笼里蒸熟透,又不需要蒸得太过软烂,便可以装进罐子里。

    余叔那边虽然做了玻璃,但还不没有学会做玻璃罐头瓶子,谢明珠便只能用陶罐暂时当作玻璃瓶。

    她用一块干净的纱布,封在罐口。

    再塞上一块大小适中的木头,为了避免空气进入,谢明珠又特意用黄泥将罐口密封合适。

    做完这一系列的事后,谢明珠又去了自己的蔬菜大棚。

    天气转凉了。

    原本种下来的植物,又到了开花结果的季节。

    若是天气太凉,反而会影响挂果,好在,之前屋顶就盖了草棚,辣椒等其他的瓜果,都熟了!

    可以说,谢明珠的这个蔬菜大棚,是完全将现代百分之八十的蔬菜都种植过来了。

    谢明珠分别挑了一些新鲜的瓜果蔬菜,装进篓子里,便再三叮咛谢溪月。

    “溪月,你注意一下天气,这些蔬菜怕冻,若是冻坏了,就不会再生长了。”谢明珠将事先写好的各种注意事项交给了谢溪月,“红薯以及其他蔬菜的种植办法,我都发给你了,你好好种植。”

    “好。”

    处理完明珠书院的一切杂务,谢明珠便与赵氏、刘桂枝以及谢知琴谢知棋姐妹二人踏上了去往京城的道路。

    当然,同行的,还有太傅。

    谢明珠原本是犹豫了一下,是要先去京城,还是要先去蜀郡,等着秦澈他们一起。

    可她转眼一想,还是先去京城,先把余婶那边的事,安排的妥妥当当。

    等秦澈他们来京城之后,也好有一个落脚点。

    此去京城,谢明珠一行人,坐得是马车。

    之所以没有开皮卡车,也是因为谢明珠不清楚这一路的道路是否合适?

    因为拉了各种东西,一辆马车,自是不够的。

    谢明珠一行人,足有十两马车,前后两部马车里,坐得都是保护她们的人,其他的马车,要么坐是是赵氏等人,要么是装得带上去京城的东西。

    赵氏、刘桂枝带着谢知琴和谢知棋坐在一辆马车里。

    两个小姑娘,刚开始还很兴奋,可渐渐的,却有些坐不住了。

    “娘,为什么小姑姑不开卡车呀!?”谢知琴问。

    刘桂枝迟疑道:“这边的路不太好。”

    “不好就修呀!”

    谢知琴这话说的理所应当道:“以前谢家村的路,不也不好么?修就修好了呀!”

    修好了就能开电动皮卡车了!

    谢知琴这话,怼得刘桂枝哑口无言,她纵然再是无知村妇,她却也知道,这要是能把所有的路都修好,那也不是谢明珠一个人能所了算的。

    “修路的事,以后再说。”

    谢知琴撅着嘴,闷闷不乐道:“我喜欢坐卡车。”

    卡车又快,又舒服。

    不像这马车,又慢又不舒服。

    同样有这样想法的,还有太傅。

    ------题外话------

    手中有推荐票和月票的大佬,请把票票投给慢慢呀~笔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