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从今天起璀璨人生 » 8. 潦草的画了个饼

8. 潦草的画了个饼

    生意红火的台球厅人来人走,围在林昶身边的人从10个减少到了6个。

    女生两个,男生四个。

    实际上女生中只有李虞是为了林昶留下来的,她旁边那个女生纯粹是因为李虞才留下来。

    此时两人正在‘咬耳朵’。

    “今天从碰面到现在差不多过去了两个半小时,一共有11个女生明里暗里对林昶表达了喜欢。”

    徐小小低声说着。

    “你真的一点都不在意吗?”

    “林昶……他也说了,等上大学会碰到来自五湖四海的优秀同龄人,他们中甚至可能会有一省的状元啊探花啊,一定会有很多比林昶更优秀的男生。”

    “大望毕竟只是一个普通内陆小县城,经济基础决定了视野和事物远远不如京城首都,你肯定能在大学遇到真正懂得欣赏你爱护你的人!”

    说到后面,徐小小多少有点恨铁不成钢。

    李虞嘴角扯出了点笑意,先是耐心说道:“大望与京城确实天差地别,不过也是由人组成的社会,林昶优秀的地方不只是学习,学习大概是他最不擅长的事情。”

    “同校三年,他在校内有多游刃有余你清楚的吧,现在你也看到了,校外社会他同样如鱼得水。”

    收回看向闺蜜的目光,李虞瞟过林昶:“是很在意,所以我才会在这里。”

    “因为我知道我会害怕突然出现在林昶身边的人,因为她们不会失去什么,所以会更加无所顾忌的去获得他的好感,而我……”

    李虞没再多说,心中暗叹,继而自嘲一笑。

    看着李虞,徐小小不由叹气,她从一些言情小说中看到爱情这东西可能更讲究个一见钟情,此时嘴上喃喃道:“他就那么好?”

    “难道你不喜欢吗?”李虞听到这话,故意揶揄着反问。

    徐小小先是点了下头,然后又摇头:“有过喜欢,一中前后五届超过3000人里他是最出众的人,仿佛所有光芒都在他身上,学习好也就算了,还像个痞子一样,太招人!”

    学生时代,学生群体眼里‘痞帅’的人从不缺女生喜欢,一般而言不会缺女朋友。

    林昶这种都属于小县城天花板选手了,杀伤力高得要死。

    收到过的情书都能论斤算。

    徐小小确实也生出过那种朦胧的喜欢。

    看着李虞,徐小小认真道:“但现在不一样了,仔细想想,你能找到他身上很特别的地方吗?”

    “特别意味着单独针对,我找到的你不会认同。”李虞低了低头,将散落的发梢拨弄到耳后,很难得的散发出一种安静的美。

    徐小小放弃了说服,转而八卦道:“其实有个事情我一直非常好奇,他为什么会不喜欢你,你跟他站在一起真的很配,而且他也没去接受任何一个女生的喜欢。”

    李虞直言:“那得问他。”

    徐小小看了眼不远处大喇喇跷着二郎腿的林昶,没来由的有点心虚:“还……还是算了。”

    她不敢问。

    林昶在她和很多一中乃至附近二、三、七中的学生眼里,都属于只可远观的天花板。

    三年来,林昶不只是能跟小曹曹建国勾肩搭背,上到校长小到门卫大爷他都很熟络。

    连食堂大妈平素都会多给他两勺菜。

    至于校外,林昶在学校附近这几条街也有点排面,像台球厅老板送汽水的事情也不算特别的新闻。

    林昶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学生群体在类似场所发生的摩擦数量,而这些场所的主顾都是学生。

    毕竟永日哥身强体壮,从小就很会‘收拾’人。

    大多数林昶在场又有矛盾摩擦的时候,都会被邀请成为评理人。

    …………

    已经理清了思路的林昶拍了拍手掌,招呼道:“小陈,停一下,过来讲两句。”

    陈越一个滑铲凑了过来,兴冲冲道:“哥你说,什么事。”

    林昶看着四人,笑着问:“记得你们都是主要报考了京城的大学吧,具体什么情况?”

    “我被北邮录取了,信息工程学专业。”陈越当先回答,“好像在北师大附近,离人大也不远。”

    “我没被京城的大学录取。”

    “我也没有。”

    最后,留着中分,看上去比较秀气的沈峥回答道:“北工大,计算机科学。”

    只有两人是京城的大学,让林昶有些遗憾,不过他还是看向没被京城的大学录取那二人:“以后多多关注关注互联网上的动静,注册个QICQ加上好友,有事没事常联系。”

    “好咧。”

    “永日哥放心。”

    两人纷纷应声。

    见两人要识趣的避开,林昶伸手拦了下,笑了起来:“又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

    “只是想给大学生活找点乐趣,听我姐说大学自主程度非常高,时间会显得很宽裕,所以想折腾点业余事情试试看。”

    “前阵子上网偶然间看到了些消息,讲说现在这互联网跟疯了一样造富,我们动手能力都还可以,未必不可以试试看,毕竟现在大家的起点都大差不差,连互联网进入我国也才四五年而已。”

    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这个消息是众所周知的。

    陈越他们听得连连点头:“对对对。”

    “现在也只是有个想法,我们都将从大望走出去,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很丰富很繁荣,也很……费钱。”

    林昶双手做着各种手势,语气耐心说着。

    “远的不说,就说我们的大学学费,今年比去年要高,听说明年还要大涨,可能每年就要五六千学费,想想看什么概念……”

    “我们走出了小县城,依托大学这个平台接触许多新事物,有着远比在家的父母长辈更有信息优势,在有可能的情况下,我们应当想办法减轻家庭负担,对吧?”

    陈越、沈峥几人都用力点着头。

    学费这个事情距离现在很近,在林昶记忆中很清晰,从2000年9月开始的新学年起,他每年的学费是5500元。

    暴涨了将近3000元一年。

    原本林富国的决定加上后面做生意的骚操作,每年5500元学费竟让家里头疼,以至于后面林富国去走南闯北,最终一事无成,落到主要由秦淑华来支撑家庭的下场。

    “你们两个不在京城还不在同一个城市,一定别忘了常联系,学习上多用心,业余时间也别浪费,当然,我说再多也得你们自己想明白。”

    最后,林昶轻轻抬起下巴,拍着几人的肩膀,用一副语重心长的长辈口吻说道。

    “至于小陈、阿峥你们好好考虑一下,没问题的话,到京城后跟着我就行,我们试试看,正好你们都是信息工程类专业,办事会很方便。”

    陈越、沈峥再次认真点头。

    都没觉得林昶这种口吻和姿态有什么不对。

    如此这般,这般如此,林昶依托海量信息优势,有意识的通过‘愿意一起玩’这样比较潦草的方式,简单筛选出了高中同学里与自己关系最友好的份子。

    然后简单描述了时代发展方向,顺手画了个饼。

    这一切不为别的,只为人。

    办事得先办人嘛。

    不说远的,同学三年以来,陈越抛开不必多说,沈峥是什么样一个人,林昶心里也有数。

    更别说陈越、沈峥他们已经是大望这个县城同龄人中最拔尖的那一小撮,将来在各自领域都玩得很不赖。

    一县之才可领一国的嘛。

    林昶拖拖拉拉半天,就为了捡这个漏。

    马上要到来的21世纪什么最重要?

    人才嘛~

    毕竟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嘛。

    更何况,趁第一次互联网大泡沫破灭之前的最后疯狂,林昶也需要想办法加入进去以加快度过初期原始资本积累阶段。

    于林昶而言做什么其实无所谓,但不能错过刚好近在眼前的捡漏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