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锦衣辅国 » 256、妥协

256、妥协

    对于丁麟,张璟是放心的,“好好给我看住此地,多修几处墩台、哨所,用以监查往来可疑之人。”

    “小人遵命!”丁麟斩钉截铁的领命,“请总戎放心,若有差错,唯小人是问!”

    “下去吧,”张璟挥挥手,“用心办差,本官不会亏待你们的。”

    这条好容易开辟出来的商路,对方是绝对不会轻易被放弃的,就算暂时放弃了,一旦鞑贼完全占据了河套地区,这条商路还是会繁盛起来的,所以,张璟这也算是未雨绸缪。

    先钉根钉子在这里。交给其他人张璟也不放心,就只能交给丁麟了。至于宋成,继续种田吧,至少他搞屯田是把好手。

    中午时分,张璟的亲兵押着范用、孔义、陈作三人来到寨中,“候着,某去禀报总戎。”

    范用等三人自然不敢有什么意见,连忙陪着笑,“有劳军爷,有劳军爷。”

    “总戎,太原府商人范用、孔义、陈作三人求见。”

    这三人肯定就是与王良等人合作的奸商了,张璟懒得见他们,虽然在此事上,他除了妥协之外,并无其他的选择,但晾几个奸商一阵还是能做到的,“让他们等着吧,去把丁麟叫来。”

    亲兵领命去了。

    不大工夫,丁麟来了,他现在开始掌管木瓜园寨,自然要了解寨中的情况,其他的不说,单是熟悉人头,就够他忙活一阵的了。

    况且还远不止如此,木瓜园寨虽然只有二百余人,防区却极为广阔,府谷县地方就不必说了,边线拉的极长,在边墙未曾修筑起来之前,单独修筑墩台的作用不大,但如今总戎把他留在这里,严抓走私,那么墩台的报信作用便不可忽视了。

    这么长的防线,他才一千人马,就算累死,也守不过来,所以,在某些要道修筑墩台,派驻士卒,就能够起到很好的哨探作用。

    而一旦边墙修筑起来,与这些墩台连成一线,能够发挥的作用便更大了,不仅仅是通信,防御也能兼顾。

    因此,他这一上午忙的团团转,下午还要亲自率人,去治下的防线实地考察一番,纸面上的东西再详细,也比不上亲自去看看。

    “这几人由你处置吧,”张璟指了指外面的范用等人,“不必着急,先晾晾他们。”

    “小人遵命,”丁麟抱拳,“如何处置,请总戎示下。”

    “货物肯定不能给他们,”张璟说出了自己的要求,“至于人嘛,要放也行,拿钱来赎。”

    “是,小人明白了。”丁麟领命退下。

    张璟不甘的一拍桌子,只不过,再不甘他又能如何?他仅仅是个边将罢了,虽说官职看起来的挺唬人的,但并无多大权势,就算在延绥内部,如果延绥巡抚想要节制他,都有太多手段,让他无从施展,只能老老实实的呆着。

    就别说出了延绥镇了,出了延绥镇,谁认识他张璟是什么人?

    所以,别看他人赃俱获,就算没有那些顾虑,想要凭借这个,定王良等人的罪,也不大可能。

    还是那句话,你一个延绥总兵,有什么资格管其他地方的事情?况且又是政事,狗拿耗子,多管闲事,一个越权就够张璟喝一壶的了。

    这就是现状,他无法改变。

    虽然有所依仗,但见张璟一副不理不睬的样子,范用等三人一个个心中忐忑,六神无主,等的时间越长,就意味着这一关越发难过。

    是啊,招呼都不打一个,就跑到对方的地面上搞事情,换了谁都不会给你好脸色的。

    到了傍晚时分,丁麟巡边归来,这才想起张璟让自己处置这三个太原府商人的事情。总戎让字晾一晾他们,他倒好,直接晾了他们一下午。

    不过也无所谓,反正总戎也不待见他们,否则也不会让自己打发他们。

    “来,”丁麟站在寨门处,也不急着换下铠甲来,一手握着马鞭,一手对三人招了招手,“过来。”

    范用等三人早已站的腿软脚麻,心里跟长了草似得,这种等待审判的焦虑可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的,幸而他们三人也算是经过大风大浪的,从行商开始,数十年间的努力,成了太原府甚至整个山西数一数二的大商人,靠的可不是什么诚信经营,而是刀头舔血,这大半辈子打拼下来的。

    与同行斗、与鞑贼斗、与匪寇斗,甚至与边军、官府斗,这才有了现在的荣华富贵,所以,眼下这点阵仗并不算什么,不过是下马威而已,他们还承受的住。

    承受的住归承受的住,但这等无声的煎熬也绝非好受的。

    “小人见过军爷。”范用等人拖着沉重的双腿,一瘸一拐的走到丁麟面前,陪着笑行礼。

    丁麟上下打量着几人,冷笑道:“狗胆包天的东西,私通鞑贼的缺德事儿没少干吧,真是枉披了张人皮。”

    要是可以,丁麟真想砍了这几人的狗头,以儆效尤,只是可惜的很,杀几个人渣败类很简单,但后续的影响太大,大到他的上司张璟都无法承受,得不偿失。

    “人,你们可以带回去,但不能白白的带走;货,就别想了。”丁麟懒得跟这些缺德玩意多说,直接说出了条件。

    “小人等带了五千两银子,还请军爷行个方便。”范用陪着笑,唾面自干,别管人家骂什么,只要把事儿办成了就行,这些年自己挨的骂难道还少了,只要能赚钱,挨两句骂又怎么了?至于货物,他们本来就没打算带回去,能把人平平安安的带回去,就算达成了目标。

    五千两银子,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了,张璟虽然没明说,丁麟也知道,再多的话,怕也是够呛了,得了,见好就收吧,这些银子也是白得的,还有那么多军器呢,光是一百具铠甲就值了,这批铠甲丁麟看过,全是制作精良的锁子甲,光这一样,就值回票价了。

    丁麟吩咐人把崔豪等一干人放了,看着他们离开后,丁麟回去报告张璟。

    张璟闻言,不由叹了口气,不甘吗,真不甘!但是,还是那句话,有什么办法吗?没有!他一个小小的总兵,能管得了其他地方的事情?就连延绥镇,若是张楷想搞点什么事情,不说架空他这个总兵,起码也能分走他大半权力。

    “此地交给你了,”张璟让丁麟坐下,“这条商路,对方绝对不会轻易放弃的,最多闲置一段时间,待咱们放松警惕后,定会重新启用的,你的任务就是盯紧了,让他们有来无回!”

    “请总戎放心,”丁麟跪倒在地,“若出了差错,小人提头来见!”

    “不至于,不至于,”张璟连忙笑道,“人又非圣贤,岂能一点差错都不出?只要不是疏忽大意、甚至同流合污,本官不会怪你。”

    丁麟明白张璟的意思,张璟并不是一个苛刻的上司,这一点尤为难得,特别是在军中,主将便是天,掌握着下属的生死大权,说一不二,动辄打骂、杖责甚至杀头,这毫不夸张,有几个善待士卒的?

    一个善待下属,优抚士卒的上司,绝对是可遇而不可求,既然遇到了,又如何敢不效死命?

    “亲兵中谁堪造就?”张璟问道,“王汝忠带走了几人,也不知何时能历练出来?你若是有看重的,也可带在身边历练,你们几个本官是要大用的。”

    “倒还真有几个,”此时自然不是客气的时候,丁麟立即应了,“小人这就挑人去。”

    “去吧。”张璟点头,他自然希望自己的亲兵个个都是将帅之才,那当然不可能,就是能历练出几个百户、千户样的人才,也足够了。

    其实,最有才能的是李锋和齐亮等人,但他们要留在京师,帮袁彬掌控锦衣卫,要是自己把他们都带到延绥来了,锦衣卫可就不好掌控了。

    所以,张璟此时也只能培养王汝忠、丁麟等人了,张璟不怕他们有本事,就怕他们没本事,延绥镇这么职位,只要他们有这个能力,用谁不是用?至少这些人知根知底的,值得信任。

    第二天,再次嘱咐了丁麟几句后,张璟开始返回榆林,这次出来,又是一个多月,也不知道榆林城修的怎么样了。

    还有绥德州的开荒,那位张中丞不知道是否真如他所说的那般,以百姓为念。

    要知道,绥德的流民几乎都是张璟做主招募的,当初招募的时候,说的天花乱坠,万一张楷来个全盘否定,自己担一点骂名不要紧,那些受苦的百姓何辜?他们的要求其实很低,平平安安的,有口吃的,便不做他想了。

    张璟真心不觉得这是什么大不了的要求,绥德的土地除了军屯之外,几乎全部荒芜了,这些荒地留着干嘛?只要你能开垦出来,就是你的,种子、农具、耕牛都可以借给你,只要你能在绥德扎下根来,繁衍生息就行了。

    这是张璟的打算,完全不是什么镜花水月,完全是可以实现的,只要官府宽容一点、仁慈一点,这个目标很容易达成。

    就怕官府的那些官老爷们高高在上,视百姓们为鱼肉,甚至仇寇,如此一来,百姓们还能有什么好日子过?

    一路无话,回到榆林城时,榆林城的城墙已经修的差不多了,当然,仅有南城墙包了青砖,其余的三面城墙都是黄土夯筑的,包砖的工程此时还顾不上,城内的军营、校场、库房之类的都要修筑,哪儿顾得上给城墙包砖。

    “孙佥事,永兴堡修筑的不错!”回程的时候,张璟特意去永兴报看了看,城周二里左右,城墙高约两丈,虽然是黄土夯筑,但防御力还是非常不错的,驻军七百人,与镇羌、神木二堡遥相呼应,地势险要,所在的位置也较高,周围修筑了几个烽火台,更是如虎添翼,周围有什么风吹草动,一览无余。

    “总戎交代的事情,小人岂敢应付?”孙琦姿态摆得非常低,张璟虽然一出去就是一个多月,巡抚参赞军务,节制总兵,这是国朝的定制。但那位张中丞却丝毫不插手军务。土木之变后,什么时候见过文官对武臣如此客气?

    这是为何,孙琦不敢妄加猜测,但对张璟这个总兵却是越发的恭敬了。连巡抚都不触这位张总戎的霉头,他一个小小的卫指挥佥事,有什么资格托大?

    老老实实的听话办差就完事了,想那么多有的没的干嘛?

    “嗯,你做的不错,”张璟点头称赞,“于木瓜园寨设堡的事情,想必你也知道了?至于缘故,想必也瞒不过你,某就不多说了,你全力配合总兵府和丁麟,不得有误。”

    孙琦虽然是榆林卫的署指挥佥事,但张璟的总兵府设在榆林,所以,孙琦这个指挥佥事其实并没有多大的实权,权力都集中在张璟手里,他最多就起个上传下达的作用。

    “另于孤山设堡,事情紧急,要快,具体如何安排,自有总兵府与你交涉,你们商量着拟个章程出来,速速报于本官。”张璟接着吩咐道。

    “小人遵命。”孙琦当然不敢有什么意见,反正钱粮什么的都不缺,修堡就修堡吧,人多力量大,只要有钱有粮,别说就一座堡寨,就算是修他十个八个的,孙琦也绝无二话。

    孙琦离开后,张璟直接来到二堂,这是水静居士办公的地方,作为自己的幕僚之首,水静居士虽然是女子,但也没人敢轻视,毕竟水静居士代表的可是自己这个总兵,没谁想不开,想挑战自己的权威。

    “居士,最近如何?”张璟绕过屏风,笑呵呵的对水静居士拱了拱手。

    “见过都督,”水静居士当然知道张璟回来了,所以,并没有什么所谓的又惊又喜,“一切顺利,都督放心便是。”

    “绥德那边如何?”张璟意有所指的问道。

    水静居士明白张璟的意思,笑道,“都督放心,一切如旧,张中丞又聚集了数百户散居乡间的民户,并颁布了公文,凡所开垦之荒地,五年不收赋税,十年内赋税减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