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不打烊的星巴克 » 1987:我不知会遇见你

1987:我不知会遇见你

    一片黑白的视觉里,我不知如何描绘视线内的景色,和听觉里的声响。

    一片片池塘里,芦苇和荷叶交织着,阵阵蛙声此起彼伏。

    池塘的由来,是抗战时期,黄土深挖,垒积起来的高岗,下面是遇到敌军军机轰炸可以躲起来的战壕。后来解放了,和平时期还没来得及推平的土坑,就成了一片一片的池塘。

    听村里老人说,在没解放前,村子里乱的很,到处是土匪,是没有王法的。几个人合伙儿一商量,都可以把一个人给枪毙掉。

    听听都觉得吓人,那忌不是像极了香港影片里狱霸的剧情。在人人自危的抗战年代里,到处流转着神话的剧情和传说,没有报纸没有收音机没有电视的年代里,消息就靠着一代讲给一代人,流传着。或真或假,中间传的人多了,自然就有了神话的味道了。

    不过,池塘来源于抗战时期的战壕,是千真万确的。

    在无边无际的农田里,偶见稀疏的砖瓦房。在村落的中间,有几处建造豪华的“高房子”。高房子,房子建的很高,大门很漂亮,是祖传下来的,结构很好。后传人就住在里面,是村落里最美的建筑群。

    在古老的村落里,女子可以十一二岁就结婚,脚包裹的只是一点点,听说越小越代表着高贵。也有一个男子可以娶两个或多个老婆的。

    在充满神秘色彩的古老村落里,一切传说都有可能发生,都可能真实的存在过。

    传的最神秘的是,村落的东边有一颗生长了几百年的松树,树顶有一根直插云顶的主干。听说上面住着神仙。很久以前,有人准备伐树卖掉,可是伐树的人出了意外。之后就再也没有人提伐树的事了。

    还有人说,亲眼看到过那颗松树主干上冒过青烟,越传越神乎,以至于后来在松树旁盖起了一座庙,供村民上香祭拜。

    这座庙一直流传到现在,每年元宵节,村民们祈福上香,许愿还愿,比春节更热闹的节日。

    在村落的北边,有一条横穿村落的河流,在没有机械灌溉的年代里。这条河养育了整个村落的村民,吃水,灌溉。这条河成了全村的母亲河。

    这条河流的上游,连惯着村落西边一条贯彻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是人工河,宽约几十米。是方圆几十里最大的风景地。大运河深不见底,多的不计其数的鱼,虾,龟,蛙,蚌,水鸭…

    大运河的两旁种植着杨树,知了聚集的天堂,一到夏天,知了就要泛滥成灾了。加之大运河里的各种鱼虾类,成了所有村民们吃,玩,乘凉,娱乐的天地了。

    这些画面都是黑白的,无法上色。记忆是不带色彩的,彩色欲显得奢侈,或者根本不存在,用不上。

    池塘,芦苇,高房子,松树,寺庙,河流,大运河,知了,鱼虾,龟蚌,水鸭,这些构成的美轮美奂的黑白花卷里,只是冰山一角。更多的,刻在每个人的记忆里,或者用言语文字无法表达书写下来的。

    这幅所有人记忆中的黑白画卷,随着岁月的流逝,开始残缺不齐,越来越严重。一块一块的起皱,脱落,能连接,撑起画卷的力量越来越薄弱,最终的结局是,尘归于这片净土,像从来没有出现过一样。

    春雨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此刻,这两句古诗更适合在这个饱经岁月流逝过的村落。从哪里来,从哪里去,什么都没留下,就连模糊的黑白记忆,也会越来越少,直到消失不见。

    这多想一个婴幼儿的短期记忆。模糊,没有逻辑,没有色彩。生动,真实,活泼,可爱。天真无邪,没有任何加工修饰的成分,欲显示的可贵,欲不需要珍藏和上色,只属于这个岁月自己的记忆。

    这黑白景色的画卷,是好多年的总和,不一定集中在1987年,可是1987年就是这总和中的一年。

    1987年,我不知道会遇见这绝美的景色,像极了世外桃源,是我所再也没有遇见过的景色,也是我遇见了再也记不清的模糊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