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这人是个bug吗?! » 21.北安城

21.北安城

    风卷万里,北境依安。

    坐落于大周与草原分界线上最雄伟的北安城,名字的来源,其实就是大周太祖的这一句冀望之语。

    草原轻骑,天下无双。

    与大周花费重金培养的重骑兵不同。

    重骑兵冲锋时,势若千山坠顶。

    而草原轻骑冲锋时,则是来去如风。

    风,无形无相。

    狂躁之时,可削石碎木。

    平和之时,却又难以察觉。

    所以,很有可能发生:当前线战败的消息刚送到统帅手中时、草原轻骑已经就对统帅手下的部队发起攻击、这种离谱却合理的战况。

    兵家的至高绝学,无非四个字:

    知己知彼!

    而面对这些来去如风的草原轻骑,即便是大周开国之初的魏国公、也是大周至今为止还被公认的军神,也只能采取坚壁清野的战术来遏制草原轻骑,而丝毫不敢和草原轻骑玩“其疾如风”的那一套战术。

    以快打慢,如利刃削肉。

    以慢打快...

    还没有那个兵家传人敢这么玩!

    放风筝的战术,可是兵家首创。

    只不过,受限于环境差异,这套战术反倒是被草原上的蛮子学了去,并且还给大周上了一堂名叫“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课。

    好在,对于一位巅峰状态下的兵家传人来讲,没有什么战术是绝对无敌的,更没有什么战术是没办法被针对的。

    既然追不上敌人的快,那自然就只能让敌人慢下来。

    只要敌人慢了下来,就意味着己方快了起来。

    因此,北安城的战略意义,其实就是让草原轻骑慢下来,被迫和大周打攻防战或是巷战。

    不得不承认。

    初代魏国公,学到了兵家的精髓。

    北安城作为北境的战略核心,肯定不能被直愣愣的摆在草原和大周的边界线上,更不应该配备几座大城互为依仗。

    城重,则必失!

    因为敌人不是瞎子。

    万一在北安城附近配备几座大城,意图备不时之需,可却被草原集结重兵,调虎离山直接拿下,到了那时,北安城就会陷入到必死的情况中。

    断粮、断水、断信……

    再坚固的城池,也需要人来把守。

    而以上这三个“断”字,一但被附加到同一座城池上,即便是天下第一关,也必定会被攻破。

    初代的魏国公很清楚这一点。

    所以,初代魏国公并没有在北安城周围设立大城,而是设立了零零散散的小城,以及几道设有重兵把守的关卡。

    但凡草原轻骑想围点打援,就会受到这几处关卡守军的背刺,陷入到一张由数十座小城包裹的巨网内,慢性死亡。

    而但凡草原轻骑想一路横推,拥有北安城支援的各个小城市,也足以让草原上的蛮子崩裂牙口,灰溜溜的逃窜。

    “可惜,终究毁在了后代子孙的手中。”

    望着不远处高大雄伟的北安城墙,陈鼎不禁轻声感慨道。

    一路走来。

    畅通无阻。

    虽没有大鱼大肉之宴...

    亦没有夹道欢迎之礼...

    但能畅通无阻来到北安城下,其实已经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儿了!

    军事重地,岂能不严查?

    外归之民,岂知未藏奸细?

    但偏偏就是没查!

    是的!

    没查!

    别说严查了,就连查,都没查!

    如此离谱的事实,以及五座小城内守将亦或是副将心照不宣的笑容,纵使陈鼎想要忽略掉这种荒谬且光怪陆离的场景,都做不到。

    草原,是黑暗的。

    但也只是规则中的黑暗。

    而大周,却不是光明的。

    甚至...

    连没有规则的光明都不是!

    陈鼎胯下的小母马似乎也猜到了主人心中的那丝不敢置信,停下了脚步,一边摇头晃脑的嚼着某个想要讨好她的小姑娘递到嘴边的面饼,一边等待着主人观摩完周围的景色,而后再度出发。

    而在小母马的身后,除了那名强撑着讨好小母马的少女外,余下的十一名少女也纷纷瘫坐在地上,大口大口的喘着气,并相互交换着水与食物,尽量保持着安静进食,努力恢复体力。

    从出发开始,至今,十三天。

    从与大部队分离开始,至今,九天。

    在这九天里,陈鼎从未减速过。

    当然。

    也没有让小母马随意的跑。

    若真是让小母马随意的跑,身后这十二个少女的腿就算是跑断了,都追不上他的影子。

    两条腿追四条腿。

    谁追谁绝望。

    不过唯一让陈鼎吃惊的,还是这十二个少女的韧性。

    在扛着平均三十斤负重的基础上,九天的追逐中,即便每人都步履蹒跚,但愣是没有一个人掉队,更没有人选择放弃!

    吃过苦的人,才懂幸福的含义。

    见过黑暗的人,才明白光明的可贵。

    所以,在默默注视着正在给小母马喂饼的少女片刻后,陈鼎终究还是没忍住心中的困惑,出言问道:

    “是什么支撑着你们跟上来的?”

    陈鼎的目力很好。

    或者说,感知能力很强。

    这十二个少女中,有七个他认识。

    正是当初来给他献舞的那群舞姬。

    职业,决定了身体素质。

    舞姬,追求的是灵活性。

    在跑路这件事上,指不定还没有一些皮实的孩童跑的快;而且在忍耐力上,也不如一些干惯了农活的妇女。

    所以陈鼎真的很好奇,究竟是什么才能支撑着一群身娇体柔的舞姬少女,在磨破了血泡的基础上,依旧还能跟上来。

    答案其实很简单。

    “报恩。”

    失去了薄纱的束缚,当初的少女已是裹上了棉袄、穿上了皮甲、扛着刀、有了一张灰白色交织的小脸蛋,吸了吸鼻子,站在原地发自内心的笑着回答道。

    末了,却也是轻声阐明道:

    “也许,不全是报恩叭……”

    “最起码我就不完全是报恩。”

    “我也是为了活命。”

    “我们这些人,能去哪儿呢?”

    “回家?”

    “家早就没了。”

    “随便找个人嫁了?”

    “没人会娶。”

    “像我们这些人呐,在大多数人眼中都是一群失去了贞洁的东西,甚至连名字都不配拥有。”

    “谁会记得一些东西的名字呢?”

    “谁又会敢信一群东西的话呢?”

    “况且,就算是有人敢娶,回去也注定是被打骂的份,家规严一些的,甚至还有可能被逐出门,生不如死。”

    “所以,与其那样,还不如跟着您。”

    “即便死在路上,也是清清白白的。”

    “姐妹们也能搭把手,体面的埋了。”

    少女诚恳的表达中,出现了太多残酷的事实,不过与这些残酷之处相比,陈鼎还是更看重这些少女的眼光。

    能在获救的狂喜中看清现实,并在仅有的几个选择中,选出了一个相对理智些的选择……

    陈鼎觉得,这确实很难。

    不过,这也恰恰证明了,这群少女的眼光与思维,值得以一个光明正大的身份活下去。

    面对聪明人,陈鼎从不吝啬夸赞。

    “你们很聪明。”

    “当然。”

    “也很幸运。”

    望着不远处的北安城墙,陈鼎平静的笑了笑,没有再去夸赞,夹了夹马腹,轻声吩咐道:

    “走吧!”

    “还有不到五里的路...”

    “就是我们的目的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