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美人若玉 » 第二章 初见

第二章 初见

    安玉若从没有想到,自己要在这么多人面前露面。

    她在阿耶去世之后,性子便变得好静、不喜人多。加之修行道学,更是内心静谧,看任何事都淡然起来。

    而此刻,眼皮却是跳了跳,心境也有些不稳。

    前几日,老天师寻她入了静坐堂,漫不经心问了几句便让她准备准备,在这次论道上露个脸。

    起初,她是万般不情愿的。

    平时一脸高人相的老天师登时老泪纵横,擤着鼻涕,声音悲怆道:

    “慧玉啊,你不知道啊,这一年观里入不敷出……”

    安玉若好奇道:

    “天师,我看这一年里香客颇多,为何致使亏损?”

    老天师叹了口气,眼角偷瞄了她一下说:

    “今年啊,这观里毁去的东西也挺多的……”

    安玉若闹了个脸红。

    可不是么,那群登徒浪子,长安纨绔恨不得日日在自己面前展示最原始的野性。

    动不动便要激斗一番,甚至群殴一顿。砸去的香炉、毁掉的案几等数不胜数。

    “嗯,好。”安玉若点点头。

    她本就脸皮薄,心中过意不去,便答应下来。

    谁知甫一答应,老天师的眼泪便消失不见,眼中唯余见钱眼开的精光。

    她淡然摇摇头,温婉一笑。

    老天师,着实是有些爱钱的。

    安玉若坐了下来,心中却无多大紧张,念着手笺上清秀的字。

    她的声音柔柔的,像是一阵春风吹拂而过,恬静淡然。

    她时而微抬眼帘,时而抿嘴微笑,牵引着众人的心跳。

    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自带仙气,好似不是俗世之人。

    无意之间,令人心旷神怡。

    除了一本正经,思绪万千的萧议。

    安玉若的仙音袅袅,许多听众无心其内容,单单听那江南女子的三分内媚七分柔的语调便已然失了七魂六魄。

    而女眷们纷纷憎恨地看着台上这出尘的女子,又不敢抱怨天师,只得使劲掐了陪同的男子们。

    一时间,小动作与哼唧声迭起。

    痛并快乐着。

    说完了手笺的感悟,安玉若羞涩一笑,站起身来,脸颊被寒风吹得有些透红,更添妩媚。

    老天师上前笑道:“诸位,若有疑惑与不同见解……”

    话音未落,只听得“嗷——”的凄厉嘶喊传出。

    众人回望,原是长安四大纨绔之首的岳文儒。

    这厮,是闹哪出?

    岳文儒哀怨地看向旁边微微侧身、一脸云淡风轻的萧议,也不敢发怒,只好照着他的指示开口道:

    “慧玉师父,在下岳文儒,想问下你口中所说之道,是心中所想之虚物,还是我们触手可碰之实物?”

    安玉若微笑道:“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

    可以用语言所叙述的道,便不是永恒之道。

    大道无形,我等所说之道非随我等想象而变。

    我们所想出的道,非道,而是名。

    但同时,道者,万物之所然也。道又不是物,是万物所遵守的规律。

    所以,慧玉认为,道,是一种由物而出,不以心移,可感却不能言的自然规律。”

    老天师微微点头,台下众人也纷纷颔首称是。

    岳文儒紧张地看向萧议,等待下一步指令,却不小心便把安玉若的眼神也引到了萧议身上。

    萧议此刻皱着眉头,正在思考前太子一案和刚刚产生的幻觉。

    而他让岳文儒去问,便是想起了有关安玉若之父——前太子太傅安世继的一件旧事。

    黄老一道自远古以来,分为唯心与唯物两派。现萧国圣人尊崇唯物一派,且以此为总纲治理天下。

    而当年安世继身为太子之师,却暗自教授唯心一派,圣人闻后并未多问。

    可就是这个苗头,在最后前太子一案中,成为太子党溃败的最后一根稻草。

    刚刚安玉若所言,应是属于唯物一派。是自己多虑了么?

    萧议手指轻轻敲着扳指,抬头看去,却见那安玉若正看向自己。

    似有实质,他又是一阵头晕目眩。

    似乎又零零碎碎出现一些画面,好似是在梅苑之中。

    他狠狠扣住玉栏,使自己站稳了身形,手指渗出了丝丝鲜血。

    他眼中闪着审讯时的冷色。

    这是……什么妖法?

    自己连她的眼睛都看不得了么?

    安玉若正抬眸看向岳文儒身旁之人,只觉他面善。

    待他抬起头后她只觉这人皮囊着实不错,却非认识之人,于是便不再去看。

    此时,一位华服男子站起来,儒雅问道:

    “慧玉大师,刚才论道,在下受益匪浅。家祖母不日将八十大寿,她平日里最喜讨论黄老一道。

    不知在下能否有薄面,请你屈尊降贵,为我祖母庆寿?”

    萧国之内,臣民们喜爱在寿宴上请一些道家名士写些偈语,以此增加些喜庆气氛,便是皇亲国戚也免不了俗。

    众人看去,不由一惊。

    是当朝礼部侍郎萧贵之子,萧评,如今在翰林院做修撰一职。

    萧贵乃镇国公萧靖之弟,老镇国公立功赫赫,而被前圣人赐名“萧”。

    原来,他自知老天师从不出观,于是转而请这老天师之徒,另辟蹊径。

    萧议不曾想到兄长竟然也来了。

    还要请这妖女去参加祖母大寿。

    他的目光更寒了。

    一定要摸清这妖女的底细。

    ……

    又有些许人想要起身,老天师踱步上来,拂尘一扫,缓缓微笑说道:

    “好,好,好,此间只谈道法。”

    如此一说,便断绝了许多人的念想。

    萧贵叹一声气,但仍然风度翩翩地坐下,挨了身旁妇人的一顿抓掐。

    萧议瞧了瞧远处微笑的二皇子,也不管身旁岳文儒如何哀怨,便起身回京兆府。

    他需要查阅一些卷宗。

    出了观门,秩序早已井然,他朝顾参军颔首点头,便跨上马车。

    李凡侧身问道:

    “主子,回京兆府?”

    萧议思忖半晌,闭眼道:

    “再等等。”

    传闻,这安玉若卯时会出观。

    其中,或有猫腻?

    ***

    卯时一刻,天渐阴沉。

    论道已结束半个时辰,一个倩影从三清观侧门踏出。

    “主子,人出来了。”

    萧议睁开眼,沉吟一会,踏出马车,半紧不慢地跟了上去。

    但见前方安玉若翩翩而行,恍然如谪仙,引得旁人无数瞩目。

    萧议有些困惑。

    她是如何使自己产生了那般幻觉?

    幻术?妖法?

    这时异香阵阵,萧议仔细闻了闻,淡淡的却不似寻常香粉味。

    一时间,恍惚又至。

    ~~~

    鼎元二十五年,冬月初七。

    安家被抄。

    “大人,我父亲绝不可能谋逆!”

    一位穿着浅黄襦裙的女子跪在他面前,肩膀耸动,似是哭泣。

    是安玉若那张令人窒息的脸庞,如今哭的梨花带雨,更是让萧议心中一窒。

    一股幽香凝于鼻中,他仔细嗅了嗅。

    正是这种,凝而不散,淡雅清新,极其不同的香味。

    他看着一旁的自己低下头看了看,稳住心神没有任何情绪道:

    “有无谋逆,自有证据来判。”

    说罢,便转身离去。

    ~~~

    是了,是通过这幽香!

    萧议眼中一凌,如这融雪之时一般,冰寒。

    “主子,人要走远了……”

    李凡见他驻足,看远处人流中几欲消失的背影,询问道。

    “跟上。”

    寒意彻骨。

    不少时,二人跟着安玉若穿街走巷,终是到了。

    安玉若扣了扣门,一位花白头发的老妇开了门四处张望一番,便将其拉了进去。

    萧议在墙角边,若有所思。

    这平康坊,是长安城中闻名的不安分之地。

    尤其是最深处的地下城,昆仑奴隶、贫苦之人、黑市商人都在此扎根,更是历来三不管地带。

    自己虽然多次想插足管控,却发现其中水深得很,轻易动不得。

    萧议沉吟片刻,吩咐李凡:

    “拿着我的令牌,速去带不良人过来,不要被金钱帮所察觉。”

    李凡迟疑道:

    “可是,主子。这样您身边……”

    萧议狭长的桃花眼一瞥,攥住腰间龙泉寒剑,平淡道:

    “速去,我自可护住自己性命。”

    李凡略一思忖,“喏“了一声,便飞速离去。

    主子,当年可是跟着萧国第一剑客李文罡学过几年剑法的。而且这里不过是平康访外围,应出不得多大危险。

    待李凡走远,萧议摩挲着下巴,思索起来。

    这么大的一间院子,虽然破败,但里边至少能藏匿上百人。

    又是地处平康坊,无人愿多纠察,难道成了眼下黑?

    新春将近,圣人到时必将出宫与万民同庆。

    难不成,安玉若是想在此盛日佳节下手……

    萧议在门外,闭目养神,听得一丝孩童声音,眉目稍皱。

    难道是借助孩童?

    他撇开这些胡乱想法,又不知不觉开始思忖着,这天见到她的种种怪异幻觉。

    他本来就不信什么鬼神之说。

    之前遇到一位古怪之人,拽着自己摇头叹气,说自己命相奇特,沾染上世之运,与上一辈子纠缠不清。

    他嗤笑一阵,不过是江湖骗子罢了。

    ……

    这间院子里无人,有些荒凉。

    只几棵恹恹的树干,几座矮小花坛里也是枯草。

    冷清、简陋。

    一个屋内有零散读书声,另一个却传来几声叫喊。

    “啊!疼!”

    “不要,淑儿不要喝……”

    里边传来两位稚子的喊叫声,一男一女。

    “快喝下去,再不听话的话……哼哼!”

    老妇在一旁生气道。

    满屋子的药味,有些薄荷香气。

    桌上的药罐,旁边堆着少许桑叶、菊花和牛蒡子残渣。

    另一个屋内,安玉若似是发觉了隔壁动静,便过来瞧瞧。

    一股自然的淡香于屋里弥漫开来。

    “嬷嬷,发生了何事,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