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千年龙脉万年江山 » 第二章 打入天牢

第二章 打入天牢

    沐清歌祖籍是江西南昌武宁县,祖上在宋朝乾德年间作过几年建昌知县,家族早已败落。

    幼时家贫,偶得一道人传之以武功、医术和风水算命术。

    他性情沉稳,喜怒不行于色,言语不多,记忆力超强,几乎过目不忘,武术、医术、风水算命术可谓博览古今。

    年纪轻轻便在鄱阳湖一带享有盛名,十来年间便赚了不菲资财,三十三岁时将鄱阳湖边的祖宅扩建成双四合院大宅,有九九八十一间房屋,开设了武馆、医馆和风水馆。

    他十分注重扶弱济困,资助的孤儿和老人不计其数,不论是官府还是民众都对他敬重有加。

    沐清歌飞入鱼覆沉入湖底,家人、邻里和朋友们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武馆、医馆、风水馆一度陷入停顿。

    武功大弟子周家辉几天后勉强从悲痛中走出,见沐夫人一直没有提及丧事,便叫上沐清歌的三个儿子一道去与沐清歌夫人商量怎么办沐清歌后事。

    沐夫人却说她感觉沐清歌还会回来,嘱咐他们几弟兄把武馆、医馆、风水馆撑起来,过段时间再看。

    几人听了沐夫人的话觉得很有道理,便分工恢复了运营。

    大弟子周家辉安排师弟们在练武场昼夜轮流值守,三个儿子也不时到湖边探望,期盼着他的出现。

    日子一天天过去,始终不见沐清歌踪影。

    正当人们几乎认为沐清歌不会再回来时,第三十七天的同一时间,群鲤映湖的景象又出现了。

    只见沐清歌在鱼群前面如履平地般向练武场阔步走来。

    他身穿蓝色长袍和黑色皮鞋,宽大的马脸干干净净、白里透红,乌黑茂密的头发束系头顶,他像凯旋而归的将军,面带灿烂的笑容、举着双手不断地向众人挥舞着。

    两个月前高调举办六十寿宴的沐清歌看起来像一个二十五六岁的青年,气定神闲、泰然自若,从外貌到精气神都完全脱胎换骨。

    周家辉等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泣声叫喊起来。

    “爸,您终于回来了!”

    “师父,您终于回来了!”

    “沐师傅,你终于回来了!”

    朝阳照射下的金黄色湖岸沉浸在此起彼伏的欢呼声中。

    面对人们的询问,沐清歌千篇一律回答:

    “就在鲤鱼腹里睡了一觉,什么都没看见、什么都没听见。”

    但他的回答反倒使人们的好奇心更加强烈。

    沐清歌在鄱阳湖中去而复返的消息像神话般传开。

    没过多久,知县呈报到知府,知府呈报到巡抚,巡抚奏报到了朝廷。

    但沐清歌却完全不知情。

    从东海回来后,他越来越感觉自己的体力和精神力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比二十多岁时强得太多,暗忖自己武功会不会也有所增强呢?

    不妨找弟子们试一试!

    沐清歌教弟子们练的是自己最擅长的张三丰原式太极拳。

    讲究的是内外兼修,气随意运、身随神行。

    特点是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虚击实、以巧化拙、以少胜多。

    这天清晨,沐清歌和往常一样卯时上时刻起床带领子弟们到练武场操练。

    “今天的晨练以对弈的方式进行,赵大川和我对弈,其他人由周家辉负责组合。”

    “好的,师父。”

    二十三四岁的赵大川是沐清歌的第三个弟子,也是沐清歌留在身边一起教练新弟子的几个弟子中功力最强的一个。

    最近一年多来的对弈往往胜负各半,沐清歌差不多都是险胜,心中对他一直引以为傲。

    “大川,今天我们一共对弈十局,你每赢一局我奖励你十两银子。”

    赵大川心想,过去对弈自己根本没使出全力,基本上都是让着师父,看来今天会发一笔小财。

    可赵大川的小心思在接下来的对弈中全部落空,每一局赵大川都完全没有招架之力。

    赵大川惊得不敢相信,沐清歌也似乎明白了些什么。

    沐清歌见与赵大川比武检验不出自己的功力增长程度,于是决定和弟子们集体对弈。

    “大家停一下,刚才在对弈中胜出的站一排,输的站一排。”。

    “好的师父。”五十几个弟子齐声应答。

    “输方集体和我对弈,你们都要使出浑身解数,若你们胜出,每人奖励五两银子。”

    众弟子欢呼,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结果让弟子们大失所望,沐清歌三下五除二,不一会就将二十几个弟子全部放倒。

    于是沐清歌在弟子们的惊骇声中叫胜出的徒弟与他对弈,结果还是一样。

    沐清歌战性大起,叫五十几个弟子一起上,结果弟子们还是输得一塌糊涂。

    沐清歌却感觉自己还没有使出多少力,浑身还有使不完的劲。

    一众弟子大惊失色。

    沐清歌对众弟子道:

    “今天这个情况你们不要对外人讲,有人问起来就说你们是为了让我高兴。一定记住!每人回家找管家领五两银子。”

    “我们一定记住。谢谢师父的奖励!”

    但这个场景早已让其他晨练者看得清清楚楚。

    沐清歌时常想着自己未来的使命,却无从着手,感到十分迷惘。

    除了带弟子练武,几乎闭门谢客,主要的时间都待在书房书面复盘《地道经》和《人道经》。

    这天巳时初,沐清歌正在复盘《人道经》“鬼谷子”篇,管家来报:

    县衙两个衙差请他去一趟衙门,知县有要事相商。

    沐清歌问说了什么事情没有,管家说没有。

    沐清歌心想无非又是问那件事儿,于是道:

    “就说我身体不适,过几天身体康复了再去拜访。拿几两银子将衙差打发走算了。”

    管家原本请两个衙差到客厅喝茶等一等,两个衙差都说不必了,管家也没勉强。

    两个衙差就在前四合院院坝来回踱步。

    管家拿出两钿各五两的白银,来到两个衙差面前客气道:

    “官爷辛苦了,我家老爷身体不舒服,改日再去向县太爷复命。这是十两银子,两位官爷各五两,一点小心意,请笑纳。”

    一个衙差兴奋地接过银子放进衣兜,另一个从外地刚来的衙差却不接,板着面孔阴阳怪气地厉声道:

    “病了?什么病?那就用轿子抬着去。”

    恰逢沐家三少爷沐承信从后四合院出来,见那衙差这么不识抬举,还以这种口吻和管家说话,顿时火起,大声呵斥道:

    “你小子跟谁吼呢?”

    那衙差见少爷摸样的沐承信胆敢冲他这个官差呵斥,也顿时火起,挑衅道:

    “吼了怎么了!县太爷有令,沐清歌必须马上去县衙。”

    “啪”,一记响亮的耳光扇在那衙差的脸上。

    “你小子竟敢打官差,有你好看!”边说边向沐承信出手。

    那衙差还没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儿,又被一记耳光扇得他在原地转了三圈才停下。

    衙差顿时暴怒,后退几步一个腾跳双脚向沐承信蹬去,恍惚间被一脚踢飞了出去。

    “砰”的一声,那衙差重重地摔落在地,蜷缩成一团来回翻滚,哎哟哎哟地呻吟。

    “赶快给老子滚蛋!你这不识抬举的东西。”

    另一个衙差赶忙过去将那衙差扶起。

    那衙差恶狠狠地看了沐承信几眼,在另一个衙差的搀扶下一瘸一拐的离开了沐家大院,管家也没理会。

    临近午时,管家又来报,县太爷亲自带了十多个人在大院外边叫他出去见面。

    沐清歌心里一惊,难道发生了什么大事?

    “快去将他们迎接进来。不,你去准备茶水,我自己出去迎接。”

    沐清歌迅速走到卧室换上一套体面的衣服,快步向四合院外走去。

    刚走出后四合院,就从前四合院大门看见院坝中间站立着一群人。

    建昌知县站在一个右手拿着拂尘、朝廷官员摸样不男女不女的人右边,后面跟着十多个衙差。

    沐清歌高声说道:

    “县太爷大驾光临,有失远迎、有失远迎,罪过罪过。快快有请!”

    知县和沐清歌的交情本来不错,可这次沐清歌不但不给面子、家里人打了衙差还连一句话都没有,心里已经不爽。

    看到他满面春风的样子,证实了生病是托辞,心里就越加不爽。

    虽然他要去朝见当今皇上,但前来宣召的王大人并没有告诉他皇上为什么召见,于是没有理会他。

    知县右手一抬向沐清歌,对他左边的王大人说道:

    “王大人,他就是沐清歌。”

    王公公等三人披星戴月、风雨兼程,前一天晚上亥时才赶到建昌县衙。

    本想在县衙宣读圣谕,没想到这沐清歌居然称病不去县衙,家里人还打了衙差,心里很是恼火,叫上知县等十来个人气势汹汹的朝马家大院赶来。

    王公公见沐清歌这个六十来岁的老头儿看起来像个二十五六岁的小伙子,仪表堂堂、气质不凡,心生喜欢,心中的火气消去大半。

    听了知县的介绍微微点点头,将手中的拂尘一挥,随即带着一副娘娘腔高声道:

    “沐清歌,接皇上谕旨。”

    沐清歌暗忖:难道湖中奇遇传到当今皇上那里了?

    他边想边疾步走出大院来到王公公不远处双膝跪地郎声道:

    “草民沐清歌接旨。”

    “皇上口谕,传建昌县沐清歌即刻启程进京见驾。”

    沐清歌大脑迅速转动起来:

    怎么履行上天赋予我的使命人地天尊也没说,难道自己的使命与朝廷有关联?

    沐清歌朗声道:

    “草民沐清歌领旨谢恩!”

    知县这才向沐清歌说道:

    “清歌,这位是皇上身边的王大人,这两位是大内侍卫张家华张大人、许耀华许大人。抓紧收拾一下,跟着王大人他们启程进京吧。”

    沐清歌起身向王公公和两位大内侍卫拱手施礼后看了看知县又看向王公公道:

    “各位大人,马上到午时了,容我备下薄酒,请王大人一行吃顿便饭,我把家里安顿一下就随王大人上京,可好?”

    知县看向王公公。

    那王公公本来对沐清歌的第一印象就很好,看见沐家大院气势非凡,心想必定是个大财主,给他个面子自然会有银子进兜,便点点头答应了。

    午饭十分丰盛,王公公、大内侍卫和知县一行人都吃得十分开心。

    饭后,沐清歌给一行人分别打点了些银子,众人皆大欢喜。

    未时中时刻,沐清歌选了两个比较机灵的武功弟子,带上一些衣物盘缠,一行六人策马向京都南京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