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穿越之魂召三国 » 第二十三章 神箭子义

第二十三章 神箭子义

    “真是一匹宝马!”少年将军近前,只看了一眼刘和座下绝影,不由得感叹出来。

    旋即收起羡慕之情,再看马上的刘和,见他面不改色,临危不乱。两人互相打量,刘和面带笑意,眼神中有些炽热。

    “小将东莱太史慈,敢问公子是何人?来此作甚?”

    “太史慈?”刘和不由惊讶,看着眼前威风凛凛的少年将军略带稚嫩的脸庞,透出的强大自信从容,联想到那一箭之力。

    是了!历史上的太史慈,本就猿臂善射,是个天生的神射手。可是这会的太史慈,就算还没投奔江东孙策,也不该出现在这里啊。这是怎么回事?

    “幽州刘和,奉旨进京随侍。”刘和答道。

    “幽州刘和?可是幽州牧刘虞大人之子乎?”太史慈急切问道。

    刘和点头,心下终是安定下来。知道了来人是太史慈,刘和就无比放心了。至少是不会产生冲突了,毕竟史上的太史慈可是个十分忠义的人,再想行道途劫掠之事,传出去他太史慈可就真不能混了。

    两汉时代距离先秦时期不远,社会风气二者相承。尤其注重忠孝仁义的品德风评,要不然也不会实行举孝廉这样的推荐人才的方式了,个人品行口碑,往往很多时候会比个人能力突出优异更为重要。

    被这样一个重情重义的人带人围困,别说不是敌人,就算是敌人,他太史慈也不会不讲道义,滥杀无辜的。与其担心那些有的没的乱了分寸,惹人耻笑,倒不如坦然面对。此时的刘和也是身心放松,气息平稳。

    “哎呀,是我等有眼不识君,差点莽撞得罪了公子!”看到刘和点头,太史慈连忙下马,就要代替手下兵士赔罪。

    “乡野路深林密,有所误会,无妨的。”刘和也是下马解释。

    太史慈见刘和如此气度,也是心中安定不少。原本还担心得罪了这样的宗室王侯子弟,一个不小心被记仇了,那自己和这帮兵士肯定是没有什么好日子过的。

    随即太史慈摆手,让边上的兵士一众散去。与刘和各自牵马,漫步相谈。

    刘和这才知道,原来太史慈等人并不是要行杀人越货之事,而是要狩猎野味充饥。绝影神速,在林间穿梭而过,破风迅疾,让手下的兵士误以为是野兽跑过。仗着自己还有些箭术,于是在百步之外搭弓出手,结果闹出了这般误会。

    同时,太史慈也是无比佩服刘和。对于自己的箭术,太史慈可是有着无比自信的,虽说是在百步开外射出的一箭,无异于暗中冷箭,本就防不胜防的。但是刘和仍然能够毫发无损的躲过,没点本事是绝无可能的。想到这里,太史慈显然是对刘和愈越发奇起来,一副羸弱的身躯下,到底隐藏着什么力量呢?眼前的公子刘和给了太史慈一种深不可测的感觉。

    一旁的刘和可不这么想,开始的那种窒息和震撼感,自己现在想来都是一阵后怕。太史慈的自信是对的,在那种情况下被人放出冷箭,命丧当场的概率都快赶上百分之百了。奈何自己有所奇遇,又获得护宝马,才能爆发出这次奇迹。

    要是再来这么一次,或者距离换为百步之内,面对太史慈的这一箭,刘和真不敢保证还能有幸死里逃生。不过刘和也是为太史慈的这身本领夸赞不已,连声佩服。

    同为少年人,能经几回夸?在刘和的夸赞声中,太史慈也是少见的脸红起来。

    刘和问起太史慈,怎么会发生这样的状况,竟会沦落到与一众兵士野间狩猎饱腹充饥?能够身穿军服,必是州郡属军,混得再差也不至于跟山贼抢饭碗吧?

    太史慈却是悠悠长叹一声,方才缓缓说来。原来,太史慈身为东莱郡奏曹史。奈何郡衙与州府之间有些嫌隙纠纷,这本就正常,一般多为郡守长官与州内领导性格不合,抑或“孝敬”不足之类的问题,产生一些行政冲突,从而积怨。

    所以针对相互掣肘的问题,双方都有意要向朝廷写奏章,以求解决矛盾,保障自身权益。按照朝廷以往的惯例,毕竟是地方上的实际情况,无力考究具体情况。故而双方谁的奏章先到,朝廷一般就采纳谁的意见。

    郡守得知就在前不久,州里的奏章已经先行发去,郡守恐怕落后不利,于是求取可为使者的人。太史慈身怀本领,被选为使。于是日夜兼程取道抵达洛阳,利用计谋破坏了州里的奏章,并找机会把郡里的奏章递了上去。太史慈还说,正因为来到洛阳,才对刘和公子被降旨召入京师随侍的事有所耳闻。

    后来因为太史慈的这番抢先操作,朝廷就采纳了郡里的意见,不仅有效破坏了州府的计划,还大大保障加强了郡守的权益。

    太史慈因为这事虽然知名于世,赢得了一些名声,但他也因此成为州里所仇视的人物。原本还打算功成身退,衣锦还乡的,同时又为避免受到无妄之灾,两相权衡之下,决定避居到辽东去避祸。

    这才从洛阳辗转停留了一段时间,太史慈才带着这从东莱带来的一百多的兵士,一起取山间小道,朝着辽东行进。本来随行带着一些财物的,但是因为这件事来到洛阳,为了打通关系,已经用的七七八八了。加上众人在洛阳犹豫了一段时间,基本上算是山穷水尽了。

    幸好这一路走得都是山路,虽然不屑山贼之流,不过太史慈知道好汉不吃眼前亏的道理。也就一边靠着狩猎野味,一边慢吞吞的赶路。

    听到这里,刘和方才恍然大悟。原来太史慈在得遇孙策、投效江东之前还有这么一段英雄末路的故事。刘和有些不厚道的笑了笑,不过很快就忍住了。

    “子义既然有意避祸,为何不选择去富庶的冀州、徐州,而选择去辽东那等苦寒之地呢?”刘和不解。

    “不瞒公子,若是太史慈一人,倒是可以有所选择。奈何身后这些弟兄,皆为我东莱的好男儿,也都因为我太史慈一人连累,落到这般田地。”太史慈说着,看着身后不远的漫山搜寻野味的兵士,连声叹息。

    “太史慈一人,生死荣辱何足道哉!”太史慈不觉握紧了拳头,“可为了这些弟兄,慈不可不为其思之,虽说辽东苦寒之地,不过听闻白马将军爱兵如子,雄心壮志,慈有意带着东莱子弟投奔于他,一来避祸,二来也可为众人寻得一个建功立业的机会。”

    白马将军,公孙瓒。这个家伙可是便宜老爹刘虞的死敌,刘和又怎会放任他不受限制的做大呢?刘和很清楚,想要凭借幽州逐鹿天下,有两个首要的大敌必须除掉。第一个就是这辽东的公孙一族。

    公孙一族,最为突出的人物就是这个公孙瓒。只能徐徐图之,要慢慢的削弱公孙瓒。不仅要借助地理优势掐住他的经济发展脉搏,还要截断他的人才源流。

    清楚这些,别说是有点价值的猪马牛羊,刘和都不想放过。面对太史慈这样的可用之才,刘和更是绝对不会让他投奔辽东的。

    不过刘虞所具备的名声是爱民如子,也是不喜刀兵的另一种说法。这样的招牌对于像太史慈这样的心存高远的勇猛之士来说,无疑是毫无吸引力的。他们渴望浴血沙场,建功立业。显赫的政绩,在乱世之中是比不过鲜红的战功来的华丽,足以留名青史。

    该怎么扭转太史慈的想法呢?刘和沉默着,他需要好好想想。

    这种情况下,无疑是采用最原始的方法——决斗。肯定不会是那种西式的,为了女人而拼个你死我活的脑残行径。不过是要以胜负征服别人,强加意志。在这个乱世,太史慈这样的勇武之人不在少数,而且还都是个性鲜明的人物。想要强加意志的方法,要么就是当世名人,名望风评强过他,足以让他如雷贯耳,心生仰慕;要么就是在他最擅长的领域打败他,用实力说话,让他臣服。

    真的只有打一场了?刘和喃喃自语,连连摇头。即使是有了《炼魄经》,可是自己的修炼时间太短了,现在连基本的体质都还勉强,更别说是成长到自己穿越前的巅峰时期。不过就算是穿越之前的自己,面对太史慈,也不敢说能够五五开。

    再说了,这太史慈是神射手,自己的就算提出要跟他比试,自己也不会射箭啊,这该如何是好?想着想着,刘和越发郁闷了。

    “公子?公子?”太史慈见状,好奇问道。刘和没有回神,太史慈很是疑惑。

    “子义,我们来较量一场吧。”

    良久,刘和说出一句,他决定放手一搏。同时也是打定主意就算不能令太史慈改投幽州,也不能让他这样顺利的投奔公孙瓒。至少,刘和要让太史慈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拼死一战,也不能叫别人轻视幽州的印象。

    太史慈有些摸不着头脑。不过看到刘和眼里流露出的坚定和真诚,顿时心生豪气和一股好胜之意。

    “好!慈乐意奉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