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们是同路人 » 第二十四章 殿前互喷 共商国事

第二十四章 殿前互喷 共商国事

    正如魏兰所料,太子听闻二皇子去了杨府,就在二皇子拜会完的第二日。也借着给长公主和杨老将军拜年的名义上门拉拢杨家和赵斌。当然也被长公主以相似的理由婉言谢绝了。

    太子来后又过了几日,皇帝便召集太子、二皇子、三皇子以及杨毅、中书令韩福来大学士、门下省侍中卞青檀大学士、枢密院枢密使汪淼以及督察院左都御史张汉以及六部尚书,共议鸿胪寺提交的与新罗国使团商议的和平方案。

    “鸿胪寺提交的和平方案上下两策,众卿家都看过了。朕想听听各位卿家的意见。”皇帝望着殿内的大臣们说道。

    兵部尚书关苏瑞深吸一口气缓缓上前行了一礼答道:“陛下,臣以为燕京大营粮草充足,燕京大营将士经杨老将军八年锤炼,可为兵精将勇。何不一鼓作气击垮新罗,收复冀北及女真各部故地之后,再进行谈判。”

    “关大人,此事万万不可。”户部尚书蒋照业挺着他的啤酒肚出列说道:“燕京大营粮草充足,官兵士气高昂。但以目前的钱粮状况看,供我军守城有余。但若要一举击垮新罗,还是不足。依微臣看,不如按照上策所述,双方以目前实控线为分界线,罢兵各自后撤二十里。”

    听到蒋照业这么说枢密使汪淼和杨毅脸上顿时不悦的互相对视了一眼,没有说话。然而这一不易被人察觉的表情变化却被站在另一边的二皇子看的清清楚楚。

    “父皇,儿臣以为蒋大人所述虽有道理,但不是最佳方案。以儿臣愚见,我军仍有余力收复燕山北部之力,且不止耗费过多钱粮。何不如命杨老将军择日返回燕京大营,继续组织反击。再由国库拨付五万担粮食,支援前线。以目前之势我军最多半年便可收复燕山北麓,兵临锦州城下。届时再以兵势威压,逼李光贤签城下之盟。必可使我国获益颇多。”

    或许是因为都是统兵将领的缘故,在杨毅和汪淼心里所想竟与二皇子不谋而合。听到二皇子这么说,杨毅和汪淼脸上的表情温和了许多,更是在心里对二皇子大为赞赏。

    看到二人的表情变化,二皇子知道他拉拢杨毅及汪淼的目的已经达到。因此便退回原来的位置,静待别人发言。

    “陛下,前些日子户部已从国库拨出一万担粮食去救助沧县灾民。如若再拨出五万担粮食,一但黄河春汛发生,国库则再无足够的余粮进行赈灾。”蒋照业担忧的说道。

    “嗯,蒋卿所虑甚是。”皇帝点头说道。

    太子一看皇帝不愿再多拨出粮食,与是给自己身边的三皇子使了个颜色。

    “父皇!儿臣以为兵粮之事可以不由国库解决。”三皇子出列说道:“如今西北凉国,畏惧二哥之威不敢妄动。不如先调国库军粮支援燕京军,再调西北军军粮补充国库。如此一来则不需要担心无粮救灾的问题了。”

    此话一出二皇子面露愠色,同时在心里暗骂道:‘想借机削弱我?我看你们俩还嫩了点。’

    二皇子正欲张嘴反对。却不料汪淼和卞青檀急忙站了出来同时反对道:“此事不可!”

    “二位卿家莫急。”皇帝停顿了一下,伸出右手对着汪淼做了一个请的动作说道:“汪大人,你先说吧。”

    “回陛下,凉国虽然摄于二皇子之威,不敢南下。但如此大规模的粮草调动一旦进行,必被凉国探知。如此一来凉国便知我军不能支持长时间的野战。因此凉国极有可能铤而走险,对我西北边境诸地进行大规模劫掠。而西北军困于粮草短缺,将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如此一来西北攻守之势异也。”汪淼认真的分析道。

    “卿家说的亦有道理。不知卞大人有什么想说的。”皇帝看向卞青檀询问道。

    “禀陛下,依臣愚见。若从西北调粮回京,所费甚大。且西北之地土地贫瘠,旱灾频发,百姓生活艰苦。如若现在开始调粮,必然需要征发沿途民夫进行转运。征发民夫则必会影响百姓春耕,至使沿途粮食减产。再者西北军军粮运走,如若再遇上旱灾,雍州道则会缺少救灾的粮食。至使百姓大量饿死,盗贼丛生。”卞青檀诚恳的说道。

    “嗯,众卿家对进兵一事还有什么意见吗?”皇帝环视了一下站在殿内两侧的大臣,发现没有人像继续发表意见,于是说道:“既然如此,继续征讨新罗之事就此作罢。”

    “陛下…”关苏瑞又站了出来。

    皇帝连忙伸出了右手示意他禁声。“关大人,卿的心情朕能理解。卿作为建州女真的首领,看着故土被新罗夺去,子民被新罗奴役。胸中定有收复失地,解放子民之志。然而女真各部又何尝不是朕的子民啊!朕又何尝不想收复关外失地,解放关外子民啊!但是目前的情况我军确实力有不逮,再对新罗国用兵并不明智,此事还需从长计议。朕向你保证,十年之内必定收复关外故土,解放关外子民。”

    “臣…明白了。”关苏瑞一脸不情愿的退到了一边。

    皇帝长舒了一口靠到椅背上说道:“好了,列为大臣请继续讨论吧。”

    “陛下臣以为,应采用上策。”卞青檀解释道:“如今我军已控制的燕山中南部地区,气温较之新罗控制的中北部及北部地区温度更高。物产丰富,更宜我军长期驻扎。若采用此方案,我军便可趁机重筑热河、宽城、青龙等城,迁失地贫民进入。推行军屯之策,以战养战,静待时机。”

    “陛下,臣以为采用下策最为稳妥。”杨毅出列说道:“如采用下策我军则可占据燕山中部及南部,兵锋直抵锦州城下。只需经营数年,待我军在燕山中部站稳脚跟。它日大军齐出山海关必可一举击垮新罗,收复关外故地。此策虽然需开放山海关及烟台作为商旅互市免税之所,但我军只需加强保卫,即可避免军机被新罗细作探得。”

    “儿臣复议。”太子出列说道。

    “臣复议。”

    “臣也复议。”

    随着太子出列复议,属于太子一党的吏部尚书和刑部尚书也立即出列复议。

    二皇子一听太子第一个出列,同意了杨毅的观点,不免心中暗怒道‘居然让太子夺了先机,向杨毅卖了好。早知如此还不如刚才不犹豫措辞,直接抢在太子之前同意此事。但是现在要逆着太子反对此事,便会惹杨毅不满。’因此二皇子只好咽了一口闷气,站在一旁默不作声。

    ‘蠢材!’卞青檀在心里暗骂了一句,但是他又不能直接骂出来。于是上前说道:“陛下,此下策虽然看上去在军事上是有不少优势,但是若允许新罗在两地开起边贸互市,则新罗国所产摆钟、琉璃器、烈酒、铁器等货物必然大量输入我国。而我国所产丝绸、陶瓷等器物的价值,远比不上新罗国的摆钟、琉璃器、以及烈酒和铁器。长此以往则会使我国白银大量外流,减少民间财富,进而使财税收入降低。此策实为资敌之策也。”说罢卞青檀拱手对着皇帝深深鞠了一躬。

    听了卞青檀的这一席话,皇帝下意识的看了一眼案台上放着的外国商人偷运进来的摆钟和琉璃杯,又望向了在堂内的诸位大臣。

    诸位大臣均观察到了皇帝这一细微动作,以为皇帝是舍不得琉璃器物和摆钟。但又不敢肯定自己的判断,于是默不作声。

    只有蒋照业为了拍皇帝的马匹上前反驳道:“卞大人此言差矣。虽然目前两国交战多年,已无互市口岸。但仍有夷商绕道他国将新罗货物通过广州、泉州两港运入我国。况且绕道第三国再输入我国,价格自会比两国直接互市来的高。既然此事不能阻止,绕道第三国又将提高价格,何不放开正大光明的做。虽然可能会使我国白银大量外流。但两国直接贸易又会降低价格使百姓获利。再者我中华大地,地大物博、物产丰富,区区一些白银外流伤不了大体。”说罢蒋照业又拱手对着皇帝拜了一拜。

    不等皇帝说话,卞青檀又抢先说道:“蒋大人,两国在免税互市区直接贸易确实会降低商品价格。但蒋大人有没有想过,此类商品一旦以较低的价格输大量入我国,那么将会极大的阻碍民间对于制造此类商品的积极性。长此以往我国将会对来自新罗的商品形成依赖,从而极大地限制国内相关行业的发展。尤其是各种铁器,一旦对新罗质优价廉的铁器形成依赖,那么国内各地的制铁坊,将会受到极大地冲击纷纷倒闭。特别是铁质农具,一旦我国农民对新罗铁质农具形成了依赖。两国若再次交战,新罗一旦断了与我国的贸易,那么将会对我国的粮食生产造成极大的冲击。还望陛下三思!”说罢卞青檀又拱手对着皇帝鞠了一躬。

    如果赵斌在现场,一定会为卞青檀的这番讲解鼓掌。贸易战的重要手段是倾销而不是封锁。在这个世界没有形成市场经济和全球贸易的情况下,能将贸易战理解的这么清楚确实难能可贵。

    二皇子刚才失了一分,心里总盘算着怎么找回来。一听卞青檀这么说心里顿时有了主意,于是上前说道:“卞大人,不愧为国之栋梁,深谋远虑,小王佩服。”二皇子对着卞青檀拱了拱手。“但小王从锦衣卫那里的知,近年来新罗国铁器制品品质的提升与该国占领襄平后,在当地发现了精铁矿有关。因此小王认为,如果我军占领了燕山中部及南部居高临下。它日我军出燕山挥师东进,必能克锦州,下盘锦,收襄平。如此一来,襄平精铁矿必被我郑国所得,父皇也可高枕无忧了。”

    皇帝听完二皇子说的话,微笑着捋了捋胡须,嗯了一声点了点头。

    当然这只是二皇子的臆想。新罗国这些年铁器制品品质的提升,以及钟表、制酒、琉璃器皿等行业的兴起与李光甫重视教育,建立公立学校,提升技术工人社会地位以及几位夷人的帮助是分不开的。郑国虽然在各地也有公立学校,但是主要讲述的是各种经策以及这个世界的诸子百家。对于除数学以外的其他自然科学并不像新罗那样重视。而郑国的各种技术工人的社会地位,也不如新罗国的技术工人地位高。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新罗国,在短短几个月内就能仿制出得胜弓。

    卞青檀一脸不屑的哼了一声说道:“请教二皇子,如果说铁器品质的提升是因为精铁矿。那么又如何解释摆钟、烈酒还有琉璃器的出现?”

    二皇子一时间被怼的脸红,不知该如何回答。只是在心里暗道:‘这卞青檀‘郑国第一辩’的外号还真不是白来的。连我都毫留面子的怼,今日可算是见识到了。’

    “必然是新罗有出色的人才和工匠罢了。”吏部尚书方圆在一旁嘟囔了一声。

    “那么请问方大人手下可有这样的人才?”卞青檀看着方圆大声质问道。

    方圆不置可否的扭过头看了看鲁工。虽然鲁工发现了方圆再以眼神向他求救,但鲁工依然镇定自若的站在一旁没有说话。

    “陛下,我要参卞青檀殿前失仪。”左都御史张汉向着皇帝拜了一拜说道。

    “成大事者,自当不拘小节。当下我等正是讨论的军国大事,这点小节又算什么?陛下乃当世明君,岂会被你这种小人蒙蔽了双眼。”卞青檀对着张汉高声骂道。

    “你…你…”张汉右手颤抖的指着卞青檀,气的说不出话来。

    “陛下,依微臣看,新罗愿意让出燕山中部及南部让我军占据,自是有恃无恐。想必新罗定是想像象五年前一样,待我军大军出击关外之时,遣水军于葫芦岛登陆阻断我军粮道。并将锦州团团围住,令我军陷于同五年前一样的绝境之中。请陛下深思啊。”卞青檀深刻分析道。

    “陛下,臣以为卞大人所言之事确实不可不防。但若依臣之见,我军只需在拿回燕山中南部后,勤修卢龙-平刚-柳城道,即可避免粮道被断的风险。此外将来我军与新罗决战时,必然会两路齐出,并在渤海沿岸布下重兵,防止新罗水军登陆。五年前的事绝对不会再发生了。”杨毅高声辩到。

    “陛下,如果按杨老将军所言,勤修卢龙-平刚-柳城道,虽然可使我军避免粮道被劫的风险。但此路地处山区,地广人稀,且不说是否有足够的民夫可以征发。单就说修葺此路便会令国库背上沉重的负担。陛下一向以仁政治天下,强行征发民夫或有损陛下仁德之名,还请陛下三思啊”说罢卞青檀拱手深深的向皇帝鞠了一躬。

    “陛下…”

    “陛下…请明断…”

    殿内的大臣们左一嘴右一嘴,对着卞青檀一顿口诛笔伐。然而卞青檀却毫不示弱,以一人之力怼的其余大臣面红耳赤。

    皇帝左手托腮,看着被戏称为‘卞青檀舌战群臣’的大戏又再次在崇政殿上演,无奈的摇了摇头。同时给站在卞青檀旁边,一直毫无表情沉默不语的中书令韩福来使了个眼色,让他赶紧结束殿上的争论。

    韩福来缓缓出列对着皇帝拜了一拜,缓缓说道:“陛下,老臣岁数大了,刚才听得可能有些不真切。如果说错了还望陛下恕罪。”

    诸位大臣一看韩福来发话了,便知道这是皇帝想要结束这无休止的争吵,并且反驳卞青檀的意见了。于是刚才还在和卞青檀争吵的各位大臣都乖乖的退到了一边,看着素有‘郑国第一滑’之称的韩福来如何把卞青檀说的哑口无言。

    “卿无罪,但说无妨。”

    “这鸿胪寺呈上来的折子,老臣前日已细细品过。臣以为,这两策虽被鸿胪寺分为上下两策,其实无上下之分。只不过其着重点并不相同。一策着重点在军事上,另一策着重点在民生上。军事、民事恰似太极阴阳,阴极生阳、阳极生阴。混沌平衡不可偏废。要就事论事而言,两国之争因军事起,因军事终。因果循环,天道伦常。此事亦当遵循天道,终于军事,然为国者不应与民争利。还请陛下明鉴。”

    卞青檀见韩福来出列了,便知道此事陛下已有了定论,自己的建议肯定不会被接受了。于是缓缓退到一边不再说话。往日在朝堂之上,如果卞青檀的意见不能被皇帝接受,也是由韩福来出面来反驳自己。

    皇帝在心里暗骂道:‘你个滑头。明摆着可以射门了,最后还是把蹴鞠踢到我这里了。’

    “既然如此…”皇帝刚要说话,便听见殿外当值的公公高声喊道。

    “报…鸿胪寺有急奏请陛下阅览。”

    皇帝打开鸿胪寺的奏折,简单阅览了一遍,便立即面露愠色,把奏折拍到案牍上。整理一下面目表情,然后对着大殿内诸位大臣说道:“此事就以下策为底线执行,但是要通知鸿胪寺,多争取土地,就算是一个秃山朕也要。就是秃山上的石头,朕也要从中榨出油来。”说罢皇帝又一掌拍到了奏折上。

    众位大臣不知道为什么皇帝看了鸿胪寺的最新奏折会勃然大怒,只得悻悻而归。其实那本奏折上写着另一个上上之策。只不过这一策事涉皇家,便立即引得皇帝勃然大怒。其内容大概的意思就是,请皇帝将永清公主下嫁给李光甫的三儿子李世建,则新罗愿与郑国修永世之好。并奉上盛京以南至山海关的全部土地作为聘礼。

    皇帝看到这个当然勃然大怒了,自己的宝贝女儿岂能嫁给李光甫那个小人的儿子。再说了关外的土地本就是郑国的,现在又被李光甫拿来当聘礼,简直岂有此理。

    皇帝气哄哄的吩咐完稍微停顿了一下,忽然想起来还有一件事要与几位大臣商量一下于是吩咐道:“卞大人、韩大人、杨老将军、方大人、孔大人还有鲁大人随朕去御书房,朕还有事相商。其他人都散了吧。”

    听到皇帝这么说,殿内的大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各干各的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