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孤仙正传 » 第二百九十章 官兵等身

第二百九十章 官兵等身

    大秦人人辟谷,乐菱自是认为问此人吃没吃是最高礼节的问候,哪怕被当成鬼话,吓死更好。且若非乐菱另有目的,早就用如意金弹弓问候他了。

    然那幕僚闻言后却未再言语,反到冷静了下来,细观乐菱。

    幕僚约莫四十岁左右年纪,起先由于惊骇过度失却了正常判断力,此刻缓过神来,又感应到乐菱的生命气息,不由暗骂了一句,一个五珠修为的小小武士竟然将自己吓成这样。

    非是幕僚胆小,实是所干之事干系到他十族人命。百城士子出事,虽承担罪名的是副城主,自己也免不了连坐,然这千载难逢的机会却绝不容错过。

    自打守城那族弟将此消息传递给自己之后,自己这一夜所做之事比平生任何时候加起来都紧张刺激,既要谋略又要胆略,一桩紧扣一桩,容不得半点闪失,不料刚松懈下来,却被意外发生的事吓了一大跳,满以为已晕死过去的人竟会突然出声问自己吃了没有。

    在大秦,谁会问这种犯忌讳的话?这士子被人劫持了却问这话,莫不是毒下重了把脑子毒坏了?自己当时也心急了点,但若是的话,计划也要随之而改变了。

    而乐菱见那武将身形魁梧,却胆小如鼠,也才打消了继续戏弄他的想法,此刻又见其面现悔色,索性一言不发看着对方,将自己劫来总有目的,且看他又如何说。

    那幕僚观察之后,见乐菱眼神清朗神态自若,遂才放下心来,不由又暗道,此子年纪小小修为低浅竟有如此胆色,正应了士子不知天高地厚之说,语不惊人死不休。若生在大秦,早就死了一万次了。为自己家族去死,也算积德。

    遂再又细看了乐菱五官长相后,方放下心来,没错,正是此子。随后又飞快地扫了眼石壁角落处的那堆黑布袋,又想是自己未系牢袋口,而此子中毒不深,自己下手又不重,故才自行钻出布袋来吓了自己。

    幕僚片刻之间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可见其为人之多疑和善变。

    乐菱此时还不知幕僚身份和目的,但在其人与米青山之间也迅速作出了判断,同为武将修为,地方武将与京城武将显然存在差距。

    米青山干坏事时不仅心不会乱,连手都不会抖。

    据闻大秦不允许武士以上修为留在民间,或参军,或为吏。此人既为武将,必是大秦官员。

    乐菱与那幕僚互相打量一番之后,心中各自都有了判断。

    乐菱心中尚记得大秦每日之言不过三,自是不会再出言,而那幕僚已将乐菱看成了砧板上的肉,甚至已是死人。

    幕僚想,事情已到了这一步,时间又紧迫,索性打开天窗说亮话,此子依言便罢,不依便立时杀了他,也好赶快再去找人来代替他,不然就来不及了。且这士子年纪尚小,又能有多少江湖经验?能骗到他当然最好。他身边那几个小厮修为也低,羽儿只要小心应对,一定能随百城士子车队顺利离开大秦。

    看着面前与自己儿子酷肖的这张年轻的面孔,幕僚眼中忽生出了些许柔和,虽并未见乐菱有惧色,仍宽慰道,“小兄弟莫怕,大叔只是想找你帮个忙,事成之后保证将你毫发无损地送回,决不耽误你赴考行程。”

    乐菱听着那人的话,既不摇头,也不点头,静待下文。

    幕僚见乐菱仍镇定自若,遂再言道,“大叔我有一子,与小兄弟年岁样貌生得十分相似,故想请小兄弟帮忙将他送到大汉城,此前大叔因事出无奈强请小兄弟至此,还望小兄弟见谅。”

    乐菱闻言暗道这人竟是因他儿子与自己所化形象相似才绑架自己,这事还真是奇了怪了,本小仙连化身都有人冒了吗?一时无语。

    而此人已说超了三句话,却不见他有丝毫畏惧,遂也未答话,移目打量起石室来。

    那幕僚见乐菱不回他话,刚开始连着两次说话,之后便不再言语,此刻又打量周围,很快便明白原因所在,遂一笑言道,“呵呵,小兄弟尽可放心说话,此处设了隐阵,龙目绝无可能窥到。我姓吴,你就叫我吴叔吧。小兄弟怎么称呼?”实则乐菱的名字吴幕僚早已得知,此言无非是想再次证实而已。

    乐菱闻言斜睨了吴叔一眼,原来那眼睛叫龙目,想必正是饕餮那腋眼。而设隐阵便能避开窥视,回头让白寒俊在车上布阵就是。未知事物了解了便有破的方法,没什么神奇。

    于是点点头道,“是这样啊,在下英无忌,随便称呼好了……”看向吴幕僚,忽干笑一声到,“呵呵,吴……老吴兄,你对在下所做之事虽欠妥,然你既有苦衷,而在下又能帮到你,依在下看不如这样,……你给我五百万金我便帮你,如何?”叫叔那是门都没有,叫银子爹到可以。

    此人不知犯了什么事,赶着将儿子送走,银子也能衡量出他着急的程度。

    吴幕僚闻言一愣,原本准备的一箩筐江湖大义顿时没了说处。遂又想这士子竟是一贪财小人,那事情更好办了,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你既贪财求死,且怪不得本人心狠,于是也不计较乐菱叫不叫他叔,爽然道,“好,成交!”继而又夸道,“贤弟快人快语,虽为士子,却不失江湖豪气,不瞒你说,小儿吴羽现已在英贤弟的车上了,待犬子安然抵达大汉城后,贤弟所要吴某不仅全额支付,吴某一家亦为贤弟立生祠,世世代代供奉贤弟。”心中尚道生祠别想了,死祠到可以。

    乐菱见吴幕僚答应得爽快,不由一阵失悔,报少了。此人果然贪官,不知贪墨了多少,才急着让儿子跑路。

    生祠熟祠都是哄鬼的,有个鬼用。并且此人竟已将他儿子送到自己车上了,想必就在敲自己闷棍的同时,且跟城门守卫也有关系,方见过自己长相,……他儿子既落到本小仙手里,还怕接下去没得敲么?遂笑言,“供奉到不必,快人快语到是真的。不过在下行事有个习惯,不立字据之事就是亲爹说了都不算,老吴兄若肯立下字据,英无忌就是舍了这条性命,也保证将贵公子送到大汉。”得了字据,本小仙自有办法找你儿子兑现。

    吴幕僚却哪里打算给乐菱金子?此刻在他眼里乐菱无异于死人,只要乐菱答应,要月亮都行。况时间已耽搁不得,遂匆匆取笔立下字据。

    乐菱接过字据后方才细问吴幕僚详情,吴幕僚也半真半假地告诉了乐菱。

    吴幕僚说自己乃异地为官,想将儿子送回大汉城赡养老父,然大秦官员及家眷终身都不得再离开大秦,老父年迈孤单,吴幕僚一直苦于无机会将儿子送出,此次见百城士子过境,又见乐菱与吴羽长相酷似,遂才起了心,但因不日便是吴羽的十六成年礼,大秦成年礼每年一度,当年满十六周岁之少年均须前往大秦主城参加成年礼,如此一来,便须乐菱代替吴羽去参加成年礼,之后吴幕僚再送乐菱出境,如此方才稳妥。

    乐菱也知吴幕僚不会说实话,若能送自己出境,何不待成年礼后直接送他儿子走?且观吴幕僚说到成年礼时,面上犹现恐惧,遂断定那成年礼必有古怪,送他儿子走不假,让自己替他儿子参加成年礼更真。

    只怕自己先前的判断还有误,此人并非贪墨逃子那么简单。

    然自己随时可隐身而去,谁又奈何得了自己?去这成年礼上看看也无妨。遂又道,“在下入城时见城头红花甚是艳美,想弄一株回去时时观赏,不知老吴兄可能办到?”

    吴幕僚闻言脸色一变,但马上便堆上笑,“呵呵,没问题,此花在大秦虽珍贵,吴某当尽力为贤弟寻得,……不过英贤弟到时代小儿参加成年礼时,便可见到龙大人,或龙大人见了英贤弟人才出众,送与英贤侄也未可知。”

    乐菱闻言心中冷笑一声,龙大人显然就是饕餮了,看来此人还不是一般的歹毒,只怕到时巴不得饕餮将自己吃了,他那银子也不必支付,儿子更可毫无顾虑地替我前往大汉了。此人满嘴鬼话,只有为他儿子打算的话才是真的,继续问他血马蹄只怕反被误导,还是另找人再问。

    乐菱遂心语血月三子自己正做一笔大买卖,叫他们将那吴羽困在车乘上,待自己回去再处理。想了想后,又再吩咐血月兄弟对外只说是自己闭关修行,自己昨夜未吸到月华,此言应也能骗过白寒俊。

    待成年礼之后,自己便马上回去。

    交易一定,吴幕僚便急忙带着蒙上黑布的乐菱穿过地道来到一处地面居所,安顿好乐菱之后便匆匆离去。吴幕僚且直言告知乐菱已中了自己某毒,事后再为她解。乐菱也不戳破,以令其更放心。心中尚道事后本小仙也才为你父子解。

    乐菱稍后便将与镇南府若干少年一同前往大秦主城参加成人礼,大秦各郡送往主城的少年又不知凡几。

    而吴姓官员虽未道出他在大秦是何职务,然乐菱在黑布中观其所经之地道庞杂,不是一般人能为,遂又想此人鬼鬼祟祟,或正谋划什么事也不一定,但自己在大秦逗留时间不长,此人搞阴谋也好,颠覆政权也罢,都是官府的事,自己只要将血马蹄和成年礼的秘密弄清便了,管他那么多。

    乐菱看了看眼前所处的房间,估计是那人的书房,门外有家丁把守,显然是吴姓官员怕自己跑了,遂打量了一番房内陈设后,走到书桌旁坐下,外放意识查探起来。

    不料那吴姓官员似乎连自家人都防,府中处处设有禁制,意识也只能到禁制外,强入必被其获知,未免又节外生枝,只得放弃。

    等待时,乐菱又心语弦月了解了百城士子与大秦孩子冲突的情况,方知已被白寒俊带人处理,当时也正好有秦军赶到,说是大秦镇南府派来护送百城士子车队过境,如此一来,乐菱便更放心了。

    至于吴某人的书房,除开卷宗外,并无任何书籍。而能放在外面的东西,自然也不会是什么机密。且此人虽为武将修为,在大秦担任的却很可能是文职。

    乐菱抽了卷看似常翻的卷宗看了起来,记载的是楚氏灭亡的过程。

    乐菱不由半眯了双目,心中暗道,看来这人与楚氏也有关系,不然为何常看这卷宗?灭都灭了的氏族,时常观之有何意义?

    正想时,便见吴姓官员已折返回来,乐菱忙将卷宗放回了原处。

    又见吴幕僚身后还带着两名黑甲黑衣军士,咋一看去,三人竟一般身高,乐菱忽又想起在大秦河与城门处见到的军士身高都一样,不由又想到,大秦车同轨,书同文,莫非人也同高?

    然此念过于牵强附会,遂暗嘲自己越发疑心重了。

    如是乐菱被那吴姓官员和两名军士同车带到了镇南府外广场,验明正身后登上了大秦大黑车,乐菱登高后搭眼一扫间,却见镇南府前所有站立的官员与军士身高竟真的都一致,不由愕然。

    回目见车上一众大秦子弟高矮胖瘦齐全,方才觉正常。暗道大秦军士和官员们或辟谷辟着辟着,就长得一般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