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五蕴 » 第十三章 柔情绰态、八股迷魂

第十三章 柔情绰态、八股迷魂

    小胖子引着孙惕若走了一会儿才到了典史府,为什么不是杨府?只因府门匾额上歪歪扭扭的题了三个大字:典史府,每笔都甚是粗大,似乎写这字的人要拿笔杆把纸戳破一般。

    赵振伟见他盯着匾额,卖弄道:“这字好看吧?杨叔父亲自写的,他说皇帝老儿瞎了眼,把安国大将贬为小吏,他要谢谢皇帝老儿的恩典~”

    大门里一声大喝:“赵振伟你瞎放什么屁,还不快请仲茂兄弟进来!”

    小胖子一缩头,低声道:“杨大哥来了,等会儿他要打我你得帮我。”

    孙惕若实在没法再搭理他了,迎上去跟杨维林见礼,两人寒暄着进了杨府客厅,小胖子在后面臊眉耷眼的跟着。

    落座上茶后,杨维林问道:“仲茂是来县学进学的吧?怎地子蒙没来?”

    孙惕若苦笑道:“一言难尽哪……”当下将卢府的事一一道来,杨维林满脸都是问号:“这……唉……子蒙这是……为了一个……唉……”看这意思是对卢玉麟为了一个女子闹成这样很不以为然。小胖子倒是特别兴奋,连连追问,问着问着就问到了下三路,孙惕若也不理他。

    杨维林道:“仲茂既然来了,明日就去县学先见教谕,子蒙……唉……子蒙的事以后再说罢,今日我与你接风,咱们一醉方休。”

    孙惕若忙道:“杨大哥,我还是先去拜见一下伯父伯母吧。”

    小胖子回道:“这会儿杨叔在西山的大营里跟朱参将他们拼酒呢,杨婶婶和宁阳王妃去了宁海王府,正搓麻呢。”

    孙惕若讶道:“你怎知道?”赵振伟回道:“他们天天这样。”

    气的杨维林又想起来打他,孙惕若赶忙转移话题,说今日定与杨大哥一醉方休,赵振伟却惦记着礼物,一个劲儿的嚷嚷,杨维林只好陪着孙惕若去车上挑了两样玩具给他,给杨府的礼物已经搬了进去,车上本就是给小胖子的,拿了两样新奇的,一个木制的变形金刚,一个望远镜,都是孙惕若指导着村里木匠做的,古代有老花镜这个孙惕若倒挺意外,还有专门的磨镜人,也就随手将望远镜制出来了,只是倍数不大而已,小胖子在一旁玩的不亦乐乎。

    午间杨维林摆下酒宴,三人饮酒闲谈,赵振伟饮了些果酒,倒是杨维林,酒量竟出奇的好,因在自己家里,频频劝酒,把孙惕若灌的着实有些多了,两人都有武艺在身,席间不免谈些拳脚武艺,后来喝的兴起,杨维林便吩咐人把酒宴摆到演武场去,一边饮酒,一边演练些拳脚,小胖子只在一旁叫好。

    直闹到申时,孙惕若才被两个丫头架上马车,回到孙府在城里的小院。

    次日清晨,孙惕若悠悠醒来,天色还黑着,外间两个丫头的声音传来,“捣药你把荷叶巾收起来,公子今日要去县学了,要戴文士巾的……”这是常曦,“哦,姐姐咱们为什么起这么早啊?公子还睡着呢…”声音带着困意,捣药对起这么早还是有点怨气。

    孙惕若揉了揉发胀的脑袋,扬声道:“常曦,什么时辰了?”

    外间常曦道:“呀,公子醒了,捣药快去把水端进来,公子,已经四更天快五更了。”算算也就是四点左右,孙惕若嘟囔一声:“还早,我再睡会儿……”说罢翻了个身又咪上了眼睛,酒喝太多,这会儿还有些头疼。

    脚步声渐近,就听常曦的声音道:“公子,既然醒了就快起床吧,今日要去县学呢,第一日咱们还是早点去的好……”听着好像常曦在把幔帐挂起的声音,孙惕若用被子捂住了头:“就一会儿就好……”

    头上的被子被人拉开,常曦笑着道:“公子~今日不能赖床啊,去晚了老师会罚的。”孙惕若睁开眼睛,灯光影射着常曦简单的拢了拢头发,披了件外裳,看着楚楚动人,孙惕若伸出手来一把拉过常曦,紧紧抱住,嘟囔道:“就一会儿,你陪我睡一小会儿……”

    常曦吓了一跳,两只手使劲推了推,又如何推得动,颤声道:“公子,快起来了,去县学要迟到了……”

    孙惕若低下头,一边寻着常曦的嘴唇一边道:“还早还早,辰时才去呢……”

    这时捣药的声音响起,:“呀~你们……你们……”

    常曦本来低着头埋在孙惕若怀里躲着他,听到捣药的声音,死命的一推,挣脱开来,使劲向后退了一大步,就听“咣~”的一声,两个丫头同时叫了一声,孙惕若一看,原来常曦退的太急,把捣药端着的铜盆撞掉了,水撒了一地,常曦愣了一下,捣药还在古怪的看着她,红着脸慌乱的道:“我……我去打水……”捡起铜盆跑了出去。

    捣药也醒悟过来,站在床边吃吃的笑,孙惕若扬了扬拳头,作势要去拉她,捣药吓得倒退两步,转身也跑了出去,孙惕若掀开被子看了看,叹了口气,突然有些意兴阑珊,枕着双手躺了下去,听着外间两个丫头笑闹的声音,虚幻而又真实……

    常曦红着脸端着铜盆进来,孙惕若也没了玩笑的心思,老老实实的被伺候着洗脸刷牙,常曦见他如此老实,又不说话,嗫喏道:“公子……你……你别生气,我……我……”

    孙惕若似笑非笑的看了看她,道:“你什么?”

    常曦脑袋快埋到胸口里去了,嗫喏道:“总得禀告夫人一声……”孙惕若哈哈大笑,羞得常曦把铜盆往架子上一放捂着脸跑了出去。

    孙惕若自顾自的洗着脸,心说:万恶的封建社会,十五六的小丫头就懂这么多了……

    在两个丫头嬉闹中吃完早饭,孙惕若就去了县学,小院离着县学不远,过了几个胡同就到了,门口一副楹联,孙惕若不由得驻足看了一眼,“孝悌懿德经天纬地,学先贤书声朗朗明人伦。孔孟之道贯古通今,尊圣贤香火袅袅弘道德。”

    孙惕若正细细品味这幅楹联的韵味,身后一个不合时宜的声音响起:“吆,这可是藐视先圣,一心求道的孙秀才么?怎么也会有心来我们这庸俗之所?”

    孙惕若回头看去,四五个书生模样的人站在身后,见他回头看,一人讥讽道:“怕不是来教咱们炼丹的吧?哈哈哈哈……”一群人跟着笑起来,听声音却不是刚刚那人。孙惕若皱了下眉,没理会几人,迈步走进了县学。

    县学里三三两两已经站了许多人,杨维林身材高大,孙惕若一眼看到了他,走过去唤了一声:“杨大哥。”

    杨维林正与人说话,闻声回过头来:“啊哈,仲茂,我还以为你今天起不来了,能陪我喝尽兴的可不多,今儿我做东,咱们超然楼继续,来来来,我给你介绍几位好朋友。”

    说罢拉着他的手对刚刚跟他说话的几人道:“这位就是刚刚我说的孙惕若兄弟,文才武艺都是一流的,最难得的是酒量还特别好,昨日都把我灌醉了。”

    几人拱手施礼,孙惕若回礼道:“小生孙惕若,见过几位兄台。”

    其中一人道:“孙兄我们是久闻大名啊,县试第二,还从未来县学进学过,家学渊源,令我等汗颜啊。”

    孙惕若连称不敢,杨维林笑骂道:“好你个闵嘉其,谁还能有你的家学渊源了?再说你一个县试案首,你汗颜一个县试第二,是不是有点自夸的意思了?”接着对孙惕若道:“这位闵嘉其闵兄是孔门七十二贤闵子骞之后,这次的县试案首,一贯的虚情假意,仲茂切切不可信了他的话。”这位闵嘉其大概二十岁左右,标准的儒生模样,身形瘦长,面白无须,笑起来面色和善,温温润润的样子。

    孙惕若笑着又再见礼,闵嘉其回礼后笑骂:“好你个粗鄙武夫,当面骂人,今日超然楼的黄河金鲤若没有一尺,你便去黄河给我捞一条去。”

    杨维林也不回他,笑着将剩下几人一一介绍了,年长的一个留着短须,大概三十左右,名叫王善和,自嘲乡试连败先生,家资颇丰,参加乡试不过是赌运气而已。

    微胖的叫刘同舟,二十多岁的样子,父亲在江南做御史,号称这次乡试不成功便成仁。

    身材矮小的叫苗新杰,杨维林笑称此人是当代晏子,智谋百出,跟杨维林同岁。

    最后一人有些病弱,一直咳嗦,杨维林叫他病诸葛,文章写的极好,如若不是有病,上次乡试便中了,此人名叫杜文嵩。

    几人正寒暄间,一个声音从一旁传来:“一个武夫,一个想成仙想疯了的傻子跟一群沽名钓誉之徒,唉,这县学,怎么要起炉炼丹了吗?”听声音像是门口看楹联时说他的那个声音。

    几人闻声看去,孙惕若心道:果然是门口那帮人,刘同舟笑道:“这不是新进附生程浩程附生么,怎么早上吃了什么?口气如此的酸臭?”

    那人并不接话,哼了一声,扭过头去。

    苗新杰摇头晃脑的道:“有豕白蹢、烝涉波矣。”这是诗经中的一句话,说的是一群白蹄猪结伴涉水而来的意思,众人闻声向几人脚下看去,一看果然都是白鞋,庭中又刚洒了水,数十人哄的一声大笑起来。

    程浩几人顿时胀红了脸,想冲过来动手,又惧怕杨维林这等武夫,想回击又不知如何讽刺几人。

    就在这两难之时,一个清瘦老者走了进来。众人一看老者,笑声渐渐地就息了,老者一皱眉,沉声道:“诸位可是中了举业?还是金榜有名了?学堂重地,何以如此喧哗?”

    数十人被一老者一番话说的鸦雀无声,老者扫视一圈,负手走上讲台,下面众人赶忙寻找自己的座位,杨维林拉着孙惕若找了个地方坐了下来,老者先是给至圣先师上了柱香,众人跟着站起身行礼。

    少倾,老者回过身来,扫视了一圈道:“诸生九月便要应举试,可是都有必中的把握了?”

    众人不敢应声,老者接着道:“今日县学也教不了你们什么了,这次就只给你们留几道八股题,你们在举试之前做完就好,有疑难可来寻我。”

    说完背起手就走了,门外几个小吏抱着一摞纸挨个分发下来。

    孙惕若心说这也太草率了点吧?杨维林倒是挺高兴,他应的是武举,到这里来就是为了混日子应付父母的,领完试卷,呼朋唤友的拉着孙惕若就走。

    孙惕若拉了他一下,道:“咱们这样走了是不是不太好啊?我看夫子好像有点不高兴啊?”

    杨维林满不在乎的道:“程夫子惯常如此,有疑问都是单独去找他的,他常说每人资质都是不一样的,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一晃神,恍然道:“啊,我忘了你失忆了,之前也不常来此吧?”

    孙惕若尴尬的笑了笑,道:“我还是在这里多待一会儿吧,温温书,别是把之前学的都忘了吧?”

    杨维林想了想道:“也好,我先去超然楼看看,准备些食材,闵贤者要的尺长金鲤可不常见呢。”说完又叮嘱两句,呼朋引伴的喊着几人走了。

    孙惕若送走他们返身坐在桌前,摊开发的卷子,卷子上只一句:君子哉。

    孙惕若也没写过八股,只记得这句应当是论语:公治长第五,有这么一句,想了想按这几天看的范文写了起来。

    堪堪写到巳时末,一篇几百字的八股才算是将将写完,脑子里已经是又晕又涨。

    揉了揉眉心,不经意的一抬头,身边阴影处站了一个人正在伸头看着自己写的文章,孙惕若吓了一跳,这人什么时候来的?怎么一点声音都没有,一时没反应过来,怔怔的看着那人。

    那人见孙惕若这么看着他,害羞的一笑,道:“失礼失礼,看到兄台写八股,一时忘情,惊扰了兄台。”

    孙惕若回过神来,忙道:“无妨无妨,啊,你什么时候过来的,我竟一点都没察觉。”

    那人年纪不大,十八九的样子,圆圆的脸甚是苍白,闻言道:“想是兄台写文章太入迷,没有注意到在下。”

    孙惕若点点头道:“仁兄也是这里的学生吗?”扭头环顾一周,偌大的教室就只剩他们两个人,太阳从正门照进来,似乎没有一点作用,反而比刚来的时候更冷了。

    那人腼腆道:“是吧,兄台写的八股用典甚多,但是文思好像有点滞涩,起承转折都不是很流畅呢。”

    孙惕若挠挠头,尴尬的道:“不瞒仁兄,前几日溺水,好似患了失魂症,之前学的都忘记了,前几日才重新开始温课,这下笔就有些困难了。”

    那人闻言啊了一声,道:“在下不知兄台有恙,胡乱点评,得罪莫怪,不过几日功夫能写成这样,已经很是难得了,你看这破题,有见于君子者,遂称之以君子,改成卫有君子者,圣人所不忘也,遂以君子称之矣。是不是更贴切一点?”

    孙惕若也来了兴致,自己本来就不甚了了,有人肯点评修改,自然乐得请教,当下两人就这篇八股谈谈说说,一路修改,最后成文,孙惕若一读之下,果然比之前酣畅许多,不由得长舒一口气,行礼问道:“还未请教兄台尊姓大名,这篇八股改完,实在另在下茅塞顿开,请受在下一礼。”

    那人向后退了一步,摆手道:“当不起当不起,在下也是无聊,胡乱说了一些,兄台用典甚广,在下就有所不及,也是获益匪浅。小生秦崇名,表字伯利,未敢请教兄台高姓。”

    孙惕若通了姓名表字,道:“秦兄家住哪里?闲时可否登门请教?”

    秦崇名还未答话,门外有人在喊:“孙惕若公子在这里吗?”

    孙惕若回头看向屋外,回道:“我在,哪位寻我?”

    屋外的人赶忙进来,道:“孙公子,我家少爷请您过去超然楼,酒菜已经备好了,您忙完了吗?”

    孙惕若见是杨维林的小厮,问道:“啊,什么时辰了?我跟朋友告个别,马上就去。”

    回过头来秦崇名却已经不见了,孙惕若赶忙喊道:“秦兄?秦兄?”

    那小厮奇道:“孙公子,您还有朋友在这里吗?”

    孙惕若道:“对啊,刚刚跟我站在一起的,你进来的时候没看到吗?”

    小厮道:“没有啊,我进来就看到孙公子您一个人站在这里,并无旁人。”

    孙惕若好生奇怪,自语道:“这秦兄来时无声,去时无影,怎么竟像是不敢见人的样子。”

    一时猜想不透,便与小厮收拾好桌上的东西,随着小厮走了。

    出得门来,走过小巷,大明湖近在咫尺,随着小厮走向南门,超然楼在北门,小厮也不催他,两人就这么溜溜达达的走着。

    南门进来垂杨柳很多,清翠的柳枝掩映小路,孙惕若走的很是惬意,一路还臆想,这要是碰上夏雨荷该当怎么搭话,嘴角上也带了笑意。

    东边岔路走来一行人,当先的是一男一女,孙惕若不经意的看去,男子三四十岁的年纪,锦袍玉带,五缕长髯,儒雅中带着威严,身旁的女子十五六岁的年纪,孙惕若扫了一眼,不由得心脏砰砰的跳了起来,脑子里不由得闪过几句洛神赋,“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当真是柔情绰态,媚于语言。不由得帐盘亘而不能去。心中只是一句:“她是谁?她怎么这么美?我去问她名字她会不会恼?”

    那边的人也看到了他们,见他愣愣的盯着自己,女子不由得羞红了脸,低下头拉住男子的衣袖,低低的唤了声:“爹爹……”

    两边人离得甚远,女孩子声音又低,听在孙惕若耳中却如同洪钟大吕,又是一阵臆想:“她的声音怎么这么好听,我要能时常听到就算死了也值了……”

    男子也看到孙惕若的样子,眉头一皱,恼怒的哼了一声。身后小厮见他还在盯着人家姑娘看,赶忙拉了他一把,孙惕若一个蹀躞,这才回过神来,心知如此无礼的盯着人家姑娘看惹怒了人家,赶忙转过头去,眼角的余光却还在往那边撇,心中有些羞愧,紧走了两步,没留神一步跨了两个台阶,差点摔倒,小厮赶忙扶住,一旁传来那姑娘的笑声,孙惕若听到骨头差点酥了,心中只一个念头:“她笑了,她为我笑了……她要能经常这样笑,我摔一下又何妨……”

    身侧男子的声音道:“走吧,一个傻小子。”那姑娘低声道:“是,爹爹。”

    孙惕若这才醒过神来,心中道:“啊,那是她爹爹,坏了,我这个样子,别让人误会了……”心中一时着恼,一时激动,站在原地愣了一会儿。

    半晌,身后小厮道:“孙公子,咱们该走了。”

    孙惕若定了定神,见那群人也是往北走,点了点头,跟了上去。

    在后边跟着孙惕若才看仔细,一行大概二十多人,簇拥着父女二人,看行走姿势,大部分都是身怀武功,才走了几步,那群人见他跟了上来,人群中一个人扭头对最后一人低语了几句,最后那人点点头,向孙惕若走来。

    到得近前,那人抱拳道:“这位公子,贵人游玩,还望不要打扰。”言语间甚是客气。

    孙惕若倒有些无地自容了,赶忙行礼道:“小可前去超然楼,并非有意跟随,唐突之处,还望海涵。”

    那人点点头,追上去回禀了,孙惕若有些不自在,有意放慢了脚步,等那些人在北门码头驻足,这才加紧脚步赶了过去,路过的时候听到父女交谈,姑娘的父亲道:“爹爹累了,先去楼上等你,让李嬷嬷陪着你划船吧。”姑娘道:“我去给爹爹摘几片荷叶熬粥,很快就上去了……”

    孙惕若也不敢多听,快步走过,上了超然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