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科幻灵异 » 双王城记 » 第二十三章 进城

第二十三章 进城

    失踪?我有些没有想到会听到这个词儿,我和强哥对视一眼,彼此都显得十分无奈,常老师的“失踪“并不是一件稀罕事儿,他经常半夜跑到工地上,废寝忘食的,时间长了我们也就习惯了。估计张总他们头一次和常老师合作,这种事儿习惯就好了。

    张总接着说道,“这事儿一会儿再说,眼下有个会议,是关于双王城水库改造项目的评审论证,需要跟市里的领导汇报,常教授不在,还需要几位费心,帮我们通过这次评审。”

    张总话说的客气,但是有一种不容我们反驳的威严,项目汇报这种事情是侯强的强项,更何况这个项目我记得好像就是他经手的,他自然是责无旁贷,接过项目和小静整理起来。

    我看他俩埋头顺着材料,忽然觉得有些无聊,就问起张总常老师失踪是怎么回事儿。

    张总看了看正在整理资料的侯强和小静,示意我和马建国跟他出去说,免得打扰整理汇报资料的那俩。我们跟着张总来到一个房间,符班长也跟了进来,站在张总旁边,像是他的保镖。马建国对他的老班长有种天生的畏惧,跟老鼠见了猫似的,寻个借口就溜走了,符班长见状也没有阻拦。

    张总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字条递给我,我好奇的接过来一看,上面歪歪扭扭的写着“我进城去了”署名为“常”,虽然潦草,但是依稀可以看出是常老师的字迹。

    然而这留言没头没脑的,我有些好奇的用眼神询问着张总。

    见我不明所以,张总开口道,“前天晚上我们开完会,常教授就回房间了,说是要等一些资料。然而昨天早上我们就不见了常教授的踪迹,手机也没带,前台说是半夜看见常教授出去了,整夜都没有再回来,一直到现在我们都联系不上他。”

    我好奇问道,“这字条上的进城是什么意思?是去了市区吗?”

    张总很仔细的盯着我看了一会儿,笑笑说道,“黎博士对我们的项目了解多少?”我心中纳闷,不是在说常老师失踪的事儿吗,怎么扯到项目上来了。我这次过来属于心血来潮,总不能说我就是个送材料的,还顺便夹带了一点私货,借常老师了解关于我爷爷的事情吧。

    张总这一问,给我一下子撮墙上了,有点骑虎难下的意思,只能苦笑着摇摇头,表示不太清楚。

    这里虽说是我的家乡,但是双王城这三个字我是一个也没听说过。萧家村倒是有所耳闻,还是听我那不靠谱的爷爷说的,估计应该是什么遗址修复吧,毕竟能找到我们做的项目,也就是那么个范围。

    张总见我的确是一二不知,便递给我一沓厚厚的材料,我拿过来一看头就大了,这尼玛纯英文啊,倒也不是看不懂,就是比较慢,花了好久才大体了解了这个项目。

    在2003年夏季和2004年的春季、秋季,为配合双王城水库工程建设,省文化厅配合重点工程考古办公室与坊渭市文化局组成考古队对水库工程范围内及周围进行了考古勘察、钻探和小规模试掘工作,发现的遗址和文物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甚至个别遗址可能早到商代晚期。

    而且有意思的是这资料里还讲了一个关于双王城的传说,寇家坞村北原有一座美丽的城池,内有两个王子掌权分而治之,故名:双王城。

    两个王子骄奢淫逸,攀比着娶妻纳妾,攀比着修筑城池,老百姓服役多、赋税多,遭到天怒人怨。此处地广土沃,水草丰美,老百姓种着很多土地,又加上年年风调雨顺,庄稼岁岁丰收,家家有吃不完的粮食。老百姓是跟着啥人学啥人,当朝王子铺张浪费,他们也不知道节约。

    老天爷实在看不过眼,就委派专管人间丰歉的神仙,来双王城视察,以便酌情处理。

    该神仙化装成蓬头垢面、破衣褴褛的老叫化子,到该城“私访”。这城里的人虽富足,但不体恤穷人,个个如冷血动物。“老叫化”一连转悠了好长时间,无一人给点干粮。他想,这里的人真是太坏了!他正想回天宫禀报的时候,突然,从一大户家门内走出一个和善的小丫鬟。老人说:“姑娘,可怜可怜我吧,我已经好久没吃东西了,给点吃的吧!”

    丫鬟说:“你等一下,我给你拿块干粮来。”不大一会儿,丫鬟背着主人拿来一个馒头,塞给老人。老人边吃边说:“你们这座城里人,从王子到百姓都变坏了,老天爷要惩罚他们,你如果看到城门口的石狮子红了眼就赶紧跑,但这些话你千万不能告诉别人!”

    说完话,一眨眼的工夫,老人家不见了踪影。回到府上,丫鬟半信半疑,只是增加了心事,不时出来看看石狮子的眼睛。

    城里有两个调皮学生,常挨老师鞭挞。这天因不好好听讲被罚,他俩挨打后偷偷跑出私塾,然后到处乱写乱画,书写污蔑老师的话语等。看到石狮子好玩,就拿红颜色将狮子眼涂成红色,各自玩耍去了。丫鬟出来倒污水发现狮子红了眼,扔下盆子就跑,跑出不远,听见背后轰隆一声巨响,好好一座城池不见了踪影。

    我把材料递还回去,心里大体对项目有了一个概念,对于这种古遗址,最核心的就是要画出紫线,就是历史建筑保护范围线,在这个范围中进行各项保护修复工作,非必要不可以进行新建、改建等工程,估计这一次常老师过来,就是和文物保护部门的专家研究讨论定线和修复工作的。

    张总听完我对这个项目的认识,不由得鼓掌称赞,说了些什么术业有专攻,窥一斑而知全貌什么的,我摆摆手表示这些都是面上的事情,估计肯定还有什么隐情和潜规则是没法在资料上出现的,不然常老师也不会亲自跑一趟。

    而且对于这种划定保护范围线的工作肯定还会牵扯到各方面的一些利益关系,国家出钱进行这种公益事业的建设,资金是十分紧张的,通常会寻找当地的企事业单位合作,出让一部分紫线之外的土地进行开发和建设,通常是一些做旅游地产项目的企业,搞一部分的旅游产业,进行一些营收,不然没有人会傻呵呵的投钱过来打水漂的。

    张总见我知晓这里面的事情,便也不绕弯子,说起这个项目本身的考察和勘测工作大概三年前就完成了,紫线也都定好了,所有的手续都已经办好了,然而最近开工的时候,不小心又挖出了一块遗址。

    其实这也没多大问题,再像之前走一遍程序,扩大一下紫线范围就好了,已批准的建设项目同时进行,倒也不耽误工期。可这一次的麻烦之处在于这新挖出的遗址范围有点大,一直延伸到一个古村的下面,这样我们就需要连同那个古村一起进行修复和保护。

    我听张总提到古村,心里面一突突,脱口而出道,“萧家村?”

    张总愣了一下,表情有些古怪的看着我,眯起眼睛问我,“哦?黎博士也知道萧家村么?”

    我并没说起我奶奶老家就是萧家村这事儿,而是解释道常老师要我们带来的资料就是关于萧家村和双王城的一个勘测报告,于是就胡乱联想的,莫非这新的遗址就位于这萧家村的下面吗?

    张总没有马上回答我,而是点上一支烟,有点漫不经心的看向窗外,答非所问道,“要在一个岌岌可危的古村下面发掘遗址,这经费可就由不得我们做主了。”我心里一动,已经大体知道张总在担心一些什么了。

    在地表有建筑的情况下发掘地下的遗址,难度是成倍增加的,当然所需的资金自然也会变成一个天文数字,这地方并不是什么特别重要的遗迹,说白了这就是古时候的一个盐场。对于这种情况,政府一般的选择就是叫停项目,实行整体保护,这样一来前期所做的工作就全部打了水漂,可是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总不能为了一己私欲,破坏老祖宗留下来的遗产,何况还牵扯人家几百户的村庄,单单是补偿搬迁就是一笔巨款,确实令人头疼。

    想到这里,我突然有点明白那字条的意思了,不禁问道,“常老师说的进城,是进了那个双王城的遗址吗?”以他的性格,半夜跑到遗址现场倒也是情理之中,一定是想到什么办法既可以保全项目又可以对古村进行保护,毕竟常老师的敬业精神我们都是有目共睹的。

    张总没有马上回答我,而是熄灭了手中的烟,看了一下时间说道,“下面的评审会快开始了,我们之后再说吧。”然后就是整个冗长的会议让我好几次都差点睡过去。

    主持会议的是主管城建的副市长,他的态度倒是比较明确,在不破坏萧家村的整体格局的前提下,是否可以继续进行双王城遗址的修复工程。可惜的是各位专家各持己见,只说问题不说解决方案,会议好几次都被迫中断,始终都没有个结果,看来常老师不在,这种会议只能是走走形式,根本不会有人跟你来真的。张总虽然表面上风轻云淡的,时不时真切诚恳的对着每个专家笑笑,表示赞同。但是我恰好坐在他的旁边,从这个方向看去,他后槽牙都快被咬烂了。

    这一场会议一直持续到晚上,副市长看讨论一天了也还是没什么结果,揉揉太阳穴宣布散会。专家们都鼓掌表示今天的会议十分成功,同时表现出一副疲惫的样子,彷佛出了多大力似的,听到晚上有饭,一个个又都精神饱满,两眼放光,喜笑颜开了起来。张总让我们几个在酒店的餐厅吃自助餐,他陪着几个市里面的领导和专家喝酒,吃完饭就来找我们。

    符班长和我们一起吃完饭,给我们各自安排了房间就出去了,我们三个闲来无事,便聚在一起闲聊起来。我把白天和张总聊天的内容大体跟强哥和小静说了一下,小静有一些担心,我和强哥则是不见怪不怪,非常淡然了。常老师在现场失联是基本操作了,最长的一次甚至消失了一周,最后搞的警察都出动了。

    我们正闲聊着,房门就被敲响了,我估计着一定是张总喝完酒了,便让强哥收拾收拾,去开门了。出乎意料的是,门外出现的是符班长的这张扑克脸,面无表情地说,“你们收拾一下,我们要出去一趟,张总的车在下面停着。”

    我们仨一头雾水,强哥问道,“不是,我们去哪啊?”

    符班长脸上仍旧没有任何表情的说道,“去找常教授,进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