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朝:为天地立心 » 第十一章 筮卦

第十一章 筮卦

    刘基略为诧异,回道:“小弟未来的命途?”

    冷谦道:“对,你的命途!”

    刘基笑道:“冷兄是担心会有什么不测?还一副正经地要小弟卜筮。”

    冷谦道:“张三丰,是一回事;你,是一回事。”

    刘基道:“冷兄是怕小弟的志向未达吗?”

    “既然,冷兄有疑虑,心中有疑,卜筮也好;小弟倒也想看看,未来会如何发展?是否最终能否达成一生志向?”

    冷谦道:“大事,沐浴净身。”

    刘基笑道:“早上也是要卜筮此事,就特别早起,沐浴净身过,本来正在书房静心,调整心思准备卜筮,是听到冷兄琴声才急着先出来,冷兄要跟小弟回寒舍卜筮吗?”

    冷谦道:“此处,易与天地交融。”

    刘基道:“此处?青田洞天,因为洞天福地吗!”

    “也是,这里确实能够感觉到,似乎天地之间充满了灵气。”

    刘基感受整个环境令人神清气爽,随即四处看了一下,道:“不过少了张桌子,卜筮大事,如此不够虔敬。”

    冷谦道:“小童去取,你先静心。”

    刘基听了后说道:“刚才还来不及问冷兄的童子在哪?原来被派去办事了,也好,先静心才是。”

    说完盘腿静坐,先眼观鼻、鼻观心、随即闭目养神,专心一意,默想着自己为达成一生的志向,此时出山的未来。

    刘基曾与冷谦说过村内简单的阵法,到了青田洞天后,冷谦自己的古琴虽携有琴架,可若四仙过来后,要办事可能还是需要桌子;况且,原本也要刘基卜筮,所以到后,便先让童子去请刘基,沐浴净身,以及带桌子及卜筮用具过来。

    没想到小童受冷谦指点后,对村子的阵法仍不甚理解,在村外头徘徊了许久,最后才由正要进村的村民,领去刘基家找刘基,此时刘基早已外出寻冷谦。

    等童子告知刘基的家人来意后,才再由刘基家处带着物品,回到青田洞天;这一耽搁,四仙已经做好“山河形势图”,且众人交谈甚久,都离开了。

    不久,小路上出现两个童子,只见一个是看起来约莫有十七、八岁的少年,扛着一张桌子,另一个是约莫十岁左右、还绑着辫子的一女童,则提着一小袋物品,边走边谈的走了过来。

    冷谦见了指示道童,先收好古琴、摆稳桌子,等待刘基静心平息结束。

    刘基觉得心平气和,神智清朗,睁开了眼,看见一男一女两童子,少年对刘基作揖。

    刘基道:“冷兄的童子长大了,和几年前拔高许多。”

    二、三年前刘基去拜访冷谦时见过男童,那时脸上还有些稚气,现在已是少年郎了。

    接着说:“小九妳怎么也来了。”

    女童很活泼地说:“这位哥哥说大伯准备筮卦,是帮大伯您拿筮卦用品过来的。”

    刘基笑了笑,对着这小一辈里,排第九的小侄女说:“好好!谢谢小九。”

    说着接过袋子,拿出一盒蓍草,平神静心的放在桌上。

    冷谦为避免影响卜筮,带着两童到旁边,也不观看,让刘基一人静静的拿着蓍草,推演大衍之数。

    虽然刘基卜筮已很有经验,不过心里仍满怀诚意及敬慎,依照《易经》系辞上,先圣孔子所写的大衍之数,慎重地推演起来。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五十支蓍草先取一支放在前方,代表太极。

    “分而为二以象两”:剩下的四十九支分为两堆,象征两仪;因刘基记性很好,担心自己看过会影响卜筮,所以先行闭目后,再略分两堆。

    “挂一以象三”:从其中任何一堆随意取出一支,挂于食指与中指间,象征三才,“三”也意谓之后过程中的三次变化。刘基此时仍闭目取一,避免眼睛观看后,略知两边的支数,而有意地按自己意念选边取。

    “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在两堆分别以四个计算,以象征四时。

    “归奇于扐以象闰”:“奇”是余数的意思,从右手堆开始,四个四个算,余下的蓍草夹于无名指和小指间,以象征四年一闰,再算左手堆,剩余的夹在中指和无名指间。

    “四营而成易”:经过刚才“分二、挂一、揲四、归奇”四个步骤,即为「四营」,四营而成易,“易”者变也,也就是四个步骤为一变。

    “十有八变而成卦”:三变得一爻,乾坤八卦每卦有三爻,《易经》将八卦上下相迭而成六十四卦,所以每一(六十四)卦须有六爻,一爻三变,总共需十(有)八变后,而得一卦。

    第一变指间共挂了九支,剩余四十,做第二次“四营”,第二变指间挂了四支,剩余三十六支,再做第三次“四营”,第三变指间也挂四支,最后剩下三十二支。

    五十支蓍草经过三(变)次“四营”后,剩三十二支,最后应四年一闰,再除以四得有八闰,即刘基第一爻的筮数为八。

    其实以刘基此类正气凌然的儒家,内心本就中正不偏,所以在“分二”时,虽避着眼睛也不经意地差不多对分,以致三次四营的结果,会有指间挂九、四、四的支数出现。

    刘基记忆很好,不用写在纸上,花了小些许时间,经过了十八变后,得六个筮数依次为八八七、八八八,只有第三回合在“挂一”时略有偏颇而得七,余五回合皆得八。

    八为偶数、为阴,记为两小横画“--”符号,代表阴爻;而七为奇数、为阳,记为一长横画“—”符号,代表阳爻。

    前面三数由下而上为阴(八)阴(八)阳(七),为乾坤八卦中的艮(山)卦,放在下方为下卦;后面三个八,连三个阴爻,为乾坤八卦中的坤(地)卦,摆在上方为上卦,上下卦相迭合并,便筮得六十四卦的一卦。

    由于对《易经》内文早已了然于胸,立即知道是六十四卦中的第十五卦“地山谦”。

    亦即由上卦坤(地)卦迭在下卦艮(山)卦,坤艮即“地山”,排在易经六十四卦的第十五。

    刘基随口道:“十五,谦。”

    冷谦远远在旁听了,诧异地道:“死吾,谦,老弟咒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