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朝:为天地立心 » 第六十九节 鄱阳湖大战:交火

第六十九节 鄱阳湖大战:交火

    七月二十、丁亥日(1363/8/29)

    双方在康郎山对阵时,已接近日暮,仅是互相观望,各自放舟警戒。

    朱元璋与刘基在“龙骧巨舰”的船楼外,看着远边陆续达对阵位置的陈友谅水师大军。

    刘基道:“汉军果然有精巧的造船工匠,竟能造出这么大的巨舰,甲板看来有三层,每层高度不少,在甲板上骑马都可以了。”

    朱元璋看着远边而来的巨舰,也是叹为观止,而且还不只一艘,排列开来如同一整排山般,心想,这怎么攻打啊!

    不行不行,若主帅看此阵仗都气馁,属下部将不就更心惊,怎么会奋力,一定要有所计策,激励将士们,不然未战便先输了。

    便转头看向刘基,问道:“先生观此阵仗,将如何应对?”

    刘基道:“我军先来到康郎山附近等待,此处湖水不深,便是要先占据地利之便。而汉军的巨舰并排相连,虽阵仗惊人,但相对不利于进退;当然我方也不可用同样阵仗,对决强攻。”

    接着说:“可据此地利,将我方的舟师分成小队,各自携带藤盾及火器、弓弩,灵活穿梭,绕舰而攻,接近寇舟时发射火器,看功效如何?再等待天时配合。”

    隔日,七月二十一,戊子日

    朱元璋集合众将士,道:“两军相斗,勇者胜。陈友谅久围洪都,兵疲力乏,听闻我师开至,仅能退兵来迎战,其势已弱。”

    又道:“敌军虽然船舰巨大,但巨舟排列连接,反不利进退,而我军灵活机动,且备有新式火炮攻击,必可战胜。”

    接着大声喊道:“众将士,全心奋力,有进无退,剪灭此虏,正在今日!”

    于是大家大声呼喊:“冲!杀!必胜!”正史(明史)上写说“诸将受命,皆自奋。”

    朱元璋已将舟师分为十二队,由徐达、常遇春、廖永忠等大将率领,将领们再次心战喊话,众人呼声动天地,分路进兵薄战,突入冲杀。

    大将军徐达身先诸将,率舟师与敌前军奋战,俞通海舟驶往南边,乘风发放火炮…。

    双边飞矢交射,望眼就如蝗虫临空,敌我舟船靠近,便是刀锋相见互砍。大船小舟穿梭疾驶,湖面波涛起立,飞火照曜,炮炮雷鍧,石破船、舟着火。

    火炮虽焚汉舟二十余艘,火势也延及徐达所乘舟,徐达可是重要大将,朱元璋急忙遣舟救援,徐达部将们也急忙扑火续战。

    也正率军混战中的张定边,在远处看见朱元璋大鉴驱前,心想擒贼先擒王,并命部下驾船不顾一切,急驶冲杀过来。

    由于靠近康郎山,朱元璋所乘船搁浅,暂时无法驶离,吓得众将士急忙赶来,奋力驾舟来格斗,护卫朱元璋。

    此时张定边有如天降神兵一般,孤船过五关斩六将,直冲杀向朱元璋而来,指挥韩成、元帅宋贵及陈兆先等将领战死。

    张定边一时未能靠近,常遇春也已急驾舟赶来,趁机拿起大弓,眼睛一瞇、瞧准张定边一箭射去,正中左肩,张定边虽受伤,但眼看朱元璋就在眼前,更想奋力向前。

    此时同知俞通海也驾船前来救援,骤然靠近、水涌而上,才让朱元璋所乘船脱困。

    而张定边部下看主将受重伤,已不敢再往前,急忙驾船急退,张定边身受重创、也无力再战,只能大叹一声,看着自己所乘船远离了朱元璋。

    反而常遇春舟也搁浅,朱元璋看了心道,这也是重要大将啊!又想麾兵去救,还好恰巧有败舟顺流撞击,常遇春舟才得以脱身。

    而同知廖永忠看张定边受伤,船已驶退,早知道这张定边,可是和军中善谋能断、骁勇异常的大将,此时不打落水狗更待何时,随即飞舸追上,命部下沿途放箭。

    有擦身而过的、有力道不足的、有中箭不深的,张定边身被百余矢,随从的士卒也大多死伤,还好中途五行军的水军前来支援,拦住了追兵,让张定边得以逃回汉军阵营。

    双方激烈战斗,一直从早上战到日暮,朱元璋军虽有短程火炮,但陈友谅的火军则早在船上架设远程投石机,双方互轰。

    汉军以及朱元璋军,双方士卒们、将领们,被杀死的、烧死的、溺死的,达二、三万人,各自伤亡惨重。

    流尸如蚁,弥望无际。

    红巾血水,湖色尽赤。

    ………

    此战不仅朱元璋吓出一身冷汗,诸将士也心有余悸,更有希望先暂时退军的。

    晚上,朱元璋看情况不妙,登上“龙骧巨舰”船楼,鸣钲召集诸将士。

    大声道:“诸位将士,三年前的龙湾大战,陈友谅号称二十万大军,舟师巨舰、气势正盛,而我们兵少力屈,最后我们不是也赢了吗!”

    接着说:“更何况,在三年前,我们杀死了多少汉军,占领了多少汉地!如今,你们认为逃跑,你们认为投降,可获得陈友谅赦免吗?”

    又道:“此战是生死决战!是我们与汉军的生死决战!”

    “输了,什么也没有、什么也不用说;赢了,我们将获得湖广、江西的广大土地。”

    “各位将领,我朱元璋向来不会独占战利品,必当与各位分享。”

    “而且,将来凭借此广大富庶领地,更有望东讨张士诚,更有望北伐中原。”

    “诸位,封公、封侯,就在此一役。”

    最后道:“众将们,愿与我全力以赴、共赴未来,请举起手放在额头上,我们一同视死如归,共祝我们此战胜利!”

    众将领们知道,此时不论是“愿”或“不愿”,不举也不行。

    于是,众将领们全部举手加额,以死自誓,齐声呼喊:胜利!胜利!

    夜里,朱元璋看今日徐达差点战殁,这可不是小事,徐达不仅是自己小时候玩伴、最初追随,也是最靠谱、最忠心的将领。

    便命令徐达连夜“赶”回,还守建康,防范张士诚趁机突袭来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