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朝:为天地立心 » 第一百零一节 吴元年

第一百零一节 吴元年

    对于朱元璋,这新建的“皇城”,当然是自己进驻,虽然现在只是“吴王”。

    可名面上的“上头”大宋皇帝,小明王韩林儿还在,人还安置在滁州。

    当初,未听刘基之言,出兵去安丰救了回来,终究是一个麻烦,真是一个麻烦啊!

    自从称王、设置起居注以来,朱元璋深知,这些儒士、这些隐藏版的史官们,可不是好应付的,要如何处理小明王,才不会留下恶名?

    找胡惟庸商议?嗯!惟庸是李善长同乡,是定远人,淮颖濠泗一带信奉白莲教者甚多,说不得先前也信奉白莲教?或亲朋好友信奉?可对付不得他们心中的“小明王”。

    找杨宪商议?嗯!此人常年在江南、浙东,早年属大元势力范围,与刘基也熟。先前依刘基十八策建议,搜集舆情、布建自己的管道,就是由他负责。对,找杨宪去处理。

    ………

    这日

    在王府内室,朱元璋找来杨宪商议,商议“军国”大事。

    朱元璋道:“小明王在滁州过得如何?”

    杨宪回道:“禀主上,该供奉的都有如数供奉,据手下回报,自三年前丞相刘福通伤重死亡后,小明王便无所作为,还算安于所在。”

    朱元璋道:“嗯!新完竣的建康新城,右相国是以皇城规模来建造,你说该不该让小明王来进驻。”

    杨宪看了看朱元璋,心想主上称呼小明王未用“皇上”,且是问我“该不该”,意思当然是“不该”。

    便回道:“禀主上,据属下了解,小明王在滁州,奴仆俾女、生活起居,该有的都有,过得不错,也算是荣华富贵,何须让他过来;况且新城的建置,是为了主上,非是为了小明王。”

    朱元璋道:“你说的没错,不过小明王总是冠个大宋皇帝的名头,让他长年居于滁州,而不接迎来建康,对外总是欠个说法?”

    杨宪一听,大略明白了朱元璋的意思。

    便回道:“小明王自从在毫州做了大宋皇帝,便四处迁移,先从毫州败退至安丰,好不容易到了旧都:汴梁,才待上一年,便又败退回安丰,后来更由安丰退居滁州,三番流离、居无定所,只怕建康这“皇城”,没有“皇命”待啊!”

    朱元璋听了心里略有喜色,果然杨宪懂得我的心意,便道:“不过,有没有“皇命”尚且不论,但毕竟总是大宋皇帝,还是该派人接迎过来。”

    杨宪道:“主上说得对,确实需要接迎过来,既然小明王在江北的滁州,接迎必定要过大江、走水路,不如请主上派遣水师大将左丞廖永忠,乘船前去迎接小明王?”

    朱元璋想了想,确实要走水路过来,便道:“嗯!好,不过廖永忠人在平江作战,孤这就发令,调回左丞前去迎接小明王。”

    杨宪接着道:“既然是走水路,难免江上风波,待左丞来到建康,属下会跟左丞说明接迎细节,请主上放心。”

    朱元璋:“嗯!此事就交给你处理了。”

    杨宪道:“是!属下必当完成使命。”

    ………

    大宋龙凤十二(元至正二十六)年,冬十二月

    大江上的龙湾,从伪汉缴获的巨舰,正在准备启程。

    几年前,火四在此与木二道别,从此未再见木二,火四知道,木二应已战亡身死。

    这几年来,残废之躯在江边打滚过日子,很是艰辛,好不容易攅点小钱,租了艘小舟,靠着单手替人摆渡,过过日子。

    前些日子,才因过去木二认识的军中百户,在找人看雇巨舰的附舟,这几年摆渡经历可用上了,终于有了较固定的微薄收入。

    好些日子都未曾开航的巨舰,今天要出任务了,上级传办下来,只是到江北去迎接一位“贵人”,很尊贵的人。

    众水兵们议论纷纷,据说是要去迎接人在滁州的大宋龙凤帝,白莲教的小明王。

    喔!难怪,又没要打仗,是人太尊贵了,所以才要出动巨舰。

    嘿!当然尊贵,此人可是大宋皇帝哩!

    诶!尊贵?小明王可被软禁在滁州好几年了。

    欸!你不也是白莲教教徒,要去迎接你们教主了,还不高兴…

    火四在旁静静地听着,默默无语,心里倒想着,白莲教、弥勒佛,与五通神相冲吗?

    ………

    滁州便在建康城隔着大江的西北边,有支流滁河并入大江,小明王所居的宗阳宫距离河道不远,便以“銮”舟接驾,再于大江上换乘巨舰。

    巨舰停靠在江北岸的瓜步(埠),廖永忠在船楼上,看着迎驾“銮”舟驶出大江,下令巨舰前行迎接。

    巨舰前驶,原本平静的江面,顿时引发浪潮,小舟也颠翻起来。此时小明王所乘之小船传出呼喊,“船进水了!船进水了!”随即逐渐下沉,船夫也跳水逃命去。

    小明王看着所乘之船正在下沉,急忙奔出舱房,跳上旁边的小舟,本已颠翻的小舟,一时无法承受而翻覆。小明王紧抓住船夫,大惊!怎么少手少脚!

    船夫火四,本来仅是驾驶着扈从的小舟,很轻松的任务;此时不仅翻船,自己单手单脚游泳本就吃力,更让人抓住身子,也大惊,也抓住小明王。

    结果,两人互抓相救,越抓越沉,巨舰靠近大浪一来,两人更沉入水底,终皆溺毙。

    ………

    小明王舟覆驾崩的消息,紧急送到了建康。吴王朱元璋,也紧急的召集群臣,在大厅上开会,请众臣们表示意见。

    虽然,小明王是“大宋皇帝”,但是有实无,在其位、不再其势,用其名、不拥其诏。如今,虽然“驾崩”的有些意外,但死了就死了。

    况且如今,当权的可是“吴王”,而非“小明王”、非“宋帝”。

    刘基道:“大宋朝早已败亡多年,滁州宗阳宫所居者,实际上是一退位的逊君,一个曾为君王的百姓罢了,如今过世,最多是基于恩义,给予厚葬,不需有太多礼节。”

    刘基向来对“大宋朝”便甚为感冒,平常有关大宋的朝拜、礼仪,多不参与。当初,更建议朱元璋不要出兵安丰救援;此时,韩林儿死后虽也哀悼,但不建议以帝王之礼,来行葬仪。

    李善长则道:“我国引用大宋龙凤年号已有多年,如今大宋皇帝驾崩,似乎应有相应葬礼,比较合适。”

    朱元璋其实被小明王压在上头,憋很久了,还要帝王葬礼,开玩笑,不过是小明“王”而已。且当初,便听你李善长的话,才搞出如此麻烦,现下再听你的,往后还不知有何麻烦?

    便道:“小明王退居滁州,多年未以帝王之令行事,确实如先生所言,大宋已败亡多年,实际上只是逊君,况且龙凤年号仅是借用,避免使用大元的年号,如今韩林儿过世,便给予厚葬,不用帝王之礼了。”

    众臣听了主上都已如此定论,没人敢在此事上做文章。

    刘基接着道:“癸卯(至正二十三)年主上前去安丰救援时,属下便认为年号是个问题,主上既已是吴王,属下认为,明年即可以『吴元年』纪事。”

    朱元璋听了很高兴,道:“嗯!很好,就以吴国纪元,明年便是『元年』,吴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