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朝:为天地立心 » 第一百十四节 登基

第一百十四节 登基

    南征这边,攻下了陈友定老巢、大本营福州后,便准备过年了,暂时告一段落。

    北伐那边,也一路高歌挺进,势如破竹,不过建康这方面,马上就有大事,“登基”的大事,也先暂时搁置不提。

    古时候,应该也有两千年前吧!周公制礼作乐,也要花费好长的时间,才能完成初步,而后一再修正。

    而朱元璋要“登基”,可只给众儒臣们一个月的时间,既然众臣们劝进要我“称帝”,你们就好好地去筹办、去忙吧!

    不过,说实在的,钱多好办事!人多好找事!

    先前从伪汉并吞了湖广、江西,赋税大增;后来又吞并张士诚淮东的盐场,收入再增,和早先刚到攻入建康时,早已不可同日而语。

    加以领地变大,人才变多;且随着势力愈大,愿意归附的人才也愈多。

    所以说,钱不是问题,事情做不好才是问题!人不是问题,众众多儒臣们,光是各出一张嘴,就可把简单化为复杂,把粗略化为繁琐,更是文臣们的强项。

    于是,从礼节、仪式、典章,器具、祭祀、文辞,援古论今整理下来,这登基的仪式,还可真是繁多复杂啊!

    不仅是祭拜天地,每一个步骤,每一个过程,皇帝进退、服饰旗帜、祭品内容、摆放位置、雅乐演奏、大臣排列,都要讲究。

    而十二月二十二日,朱元璋更是撰文祭告于上帝皇祇,说:

    惟我中国人民之君,自宋运告终,帝命真人于沙漠入中国,为天下主,其君、父、子及孙百有余年,今运亦终。其天下、土地、人民、豪杰分争,惟臣帝赐英贤,为臣之辅,遂戡定诸雄,息民于田野。今地周回两万里广,诸臣下皆曰:『生民无主』必欲推尊帝号,臣不敢辞,又不敢不告上帝皇祇。是明年正月于钟阳之山,设坛备仪,昭告帝祇,唯简在帝心,如我可为生民主,告祭之日,帝祇来临,天朗气清。如臣不可,至日当烈风异景,使臣知之。

    意思便是,(北、南)宋朝国运结束,上天让沙漠里的蒙古人入主中国,百余年后,大元朝的国运也告终。上天赐于英才贤者,辅佐朱元璋,勘定群雄。今日诸臣推举称帝,无法推迟,所以先上告天上皇祉,明年正月将设坛祭拜登基,若天上皇祉同意,便让当天

    天朗气清,若是不同意,就使天地异变,让孤王知道皇祉的意思。

    当然,日子不是正月初一,而是请刘基先看的好日子,要好天气的日子,是正月初四。

    当天,朱元璋服衮冕,先期告祭,高昊天上帝,位于坛之第一成,居东,皇地祇居西,皆南向,各用玉一、币一、犊一、笾豆各十有二、簠簋各二………………。

    最后,“今年正月四日于钟山之阳,设坛备仪诏告上帝、皇祇:定有天下之号曰『大明』,建元『洪武』,简在帝心!尚享祭献。』”

    真正是礼繁不及备载。

    接着,要追尊加奉四代祖先。

    率世子暨诸子,奉神主诣太庙,追尊四代祖考妣为皇帝、皇后,奉上玉宝、玉册………

    礼繁不及备载。

    接着,还有众臣的朝拜,更要讲究。

    鼓初,严百官具朝服。次,严各依品从,齐班于午门外,以北为上,东西相向;通班、赞礼及宿卫、镇抚等官入就位;诸侍卫官各服其器服;及尚宝卿、侍从官入。鼓三,严丞相以下武官,以次入,各就位。

    皇帝衮冕,升御座,大乐,鼓吹振作;乐止,将军卷帘,尚宝卿以宝置于案,拱卫司鸣鞭,引班引文武百官入丹墀拜位,北面立(初行,乐作,至位,乐止)。

    知班唱“班齐”,赞礼唱“鞠躬,拜”,乐作,四拜,兴平身,乐止。……………

    礼繁不及备载。

    接着,还要立正宫皇后,立皇太子,典礼仪式,也要讲究。也是礼繁不及备载。

    接着,众臣朝贺皇后礼,朝贺皇太子礼,…………

    最后,便是诏告天下:

    朕惟中国之君,自宋运既终,天命真人起于沙漠入中国为天下主,传及子孙,百有余年。今运亦终,海内土疆,豪杰分争。

    朕本淮右庶民,荷上天眷顾祖宗之灵,遂乘逐鹿之秋,致英贤于左右。凡两淮、两浙、江东、江西、湖湘、汉沔、闽广、山东及西南诸部蛮夷,各处寇攘,屡命大将军与诸将校奋扬威武,已皆戡定,民安田里。今文武大臣、百司众庶,合辞劝进,尊朕为皇帝,以主黔黎,免徇于情。

    于吴二年正月四日,告祭天地与钟山之阳,即皇帝位于南郊,定有天下之号曰“大明”,以是年为“洪武元年”;追尊四代考妣为皇帝、皇后,建大社、大稷于京师;立妃马氏为皇后,长子标为皇太子。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和七年多前,陈友谅称帝时的仪式、排场,可真真是不可同日而语。难怪,陈友谅当皇帝不足四年,大明王朝国祚可是近三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