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朝:为天地立心 » 第三八章 龙湾大战:交战

第三八章 龙湾大战:交战

    汉军大多数仍拿着食物,正在就食中,原来正下着的大雷雨,来的急去也快。

    此时,听那四面楚歌般的战鼓震天,以及急促的马蹄声响,大多数的汉军还不知发生何事,一时间都惊慌失措,不若精挑细选、培育多年的五行军,训练有素、设备精良、纪律严明,只能眼巴巴望着栅栏前的五行军,希望他们能多顶着些。

    太尉张定边也快速召集枢密使、院判、掌印大将军、万户等,正在大帐内指挥调度。

    坐在帅座上的陈友谅,虽对自己培植多年的五行军甚有信心,此时也不免稍有紧张。

    只听外头亲身阵前的五王,已大喊:“青旗军听令”

    “前阵”,前阵的旗手举旗,“射箭”,旗手把旗向前指;

    “中阵”,中阵的旗手举旗,“射箭”,旗手把旗向前指;

    “后阵”,后阵的旗手举旗,“射箭”,旗手把旗向前指…。

    在各阵的旗手统一指挥下,三轮箭阵持续轮射,一时之间满天箭雨

    ………

    带头冲锋的常遇春大军,当先锋军早已不是一次二次,而是累积多年经验的专业型先锋部队,应该说,类同陈友谅五行军中的火军,而常遇春更是功夫高强、身经数十战役的大将。

    况且早上,朱元璋还特别传令,汉军中有箭阵,且栅栏坚固,要做好自身与战马的防御,以及类似攻城的准备。

    一路冲来,虽仍有弟兄不小心中箭落马,不过不多时,先锋大部队已经接近栅栏。

    常遇春战袍外,身穿编织紧密的轻便藤甲装,头戴钢盔、面罩藤套,战马也满身披上藤甲、覆上眼罩,双脚各扣着一根绑住的粗木棍;身边的两个千户,同样装扮,只是颜色不同,也各自率领千人的先锋军,随常遇春带头一路直冲而来。

    常遇春眼光锐利,远远地便看到敌营大阵栅栏的三处门栏,门栏为了开启方便,木棍不入土,不若栅栏根根入土;路上便拿刀指示着两个千户,各自冲锋三处门栅,两个跟随常遇春大小战役的千户,心领神会,便各自带领人马分散冲锋,其他千户则自行领军进攻其他地方。

    快到栅栏门前时,此刻已躲过漫天的箭雨,千人队伍五人一组,稍拉开间距,接近时瞬间割掉系住的捆木,用脚顺势一带,捆木直甩冲门栏而去,五人马随即掉头,后面五人持续冲击,一波接一波…

    五王眼看着先锋军分三路直冲过来,大喊:

    “白旗军,门前,结甲迎敌。”

    “青旗军,前阵,短弩集射。”

    “红旗军,出迎,左右包抄。”

    眼尖的常遇春眼看箭雨转稀疏,大喊:“举藤盾。”

    随常遇春冲锋的三千精锐大军,除了穿藤甲装外,也背着藤盾,看见前面弟兄纷纷举起藤盾,后面弟兄也皆举起藤盾…。

    正面进攻的徐达大军,也开拔到离汉军栅栏一里,箭雨不到的区域,而率领的五翼军,早上就从城中备来三十辆攻城投石车,十辆投石车排列一行。

    千户大喊:“准备,放;装石,准备,放;装石…”

    栅栏前的白旗坚甲军虽顶住门栏,但后头的青旗军与其余的汉军,却正遭受巨石攻击,一时之间乱了阵脚,集射的短弩参差不齐,威力大减。而早已疲惫不堪的汉军,更是兵荒马乱、四处乱窜。

    由于刚下过大雨,且在常遇春大军近百次的冲击下,青旗军原本打桩坚固的栅栏也开始松动,最终除了坚甲军顶住的部分外,其他栅栏终于崩塌。

    常遇春一看,大喊:“举进攻旗。”

    常遇春军与徐达军已有多次合作的作战经验,徐达军前哨看见“进攻旗”举起,立马通知徐达,停止了投石机的投石,率军全面进攻。

    而埋伏在卢龙山左的邵荣大军,以及石灰山北的冯国胜大军,在常遇春与徐达两军正面攻击的转移五行军焦点下,也已开拔到了左右的栅栏前,正与火军对战中。

    邵、冯两军,不若常遇春的先锋军以骑兵为主,而是步兵与箭阵兵,步兵在前,盾牌结阵,箭兵在后,轮番齐射。

    相较于常遇春冲锋军的藤甲装装备,陈友谅的火军还来不及准备好,便被派出迎敌,虽然骑兵是步兵的天敌,但陈友谅的火军仅是轻骑兵,而在盾牌结阵后,冲击力减弱,且后方的箭兵轮射,却对轻骑带来极大的伤害,整个局势愈来愈不利于汉军。

    张定边虽已紧急指挥调度,奈何大多数的汉军在装备、训练,以及最重要的纪律上,远不如精锐的五行军,大营内一片兵荒马乱,反而冲击到五行军的指挥与攻击步调,甚至已有汉军开始往江边逃窜。

    此时,常遇春先锋大军已开始最后的总冲锋,后面跟着徐达的大军,卢龙山上朱元璋早也下令剩余的大军下山总攻击;一片黑压压的大军,对着陈友亮的大营迎面而至,加以左右两方箭雨不断,汉军战意全失,大家都急着想逃命,前面五行军虽仍顶着,但后方的汉军已往岸边逃窜。

    张必先眼看局势不利,对陈友谅道:“陛下,情势不是很好,请陛下先移驾到大舰。”

    张定边也道:“这些凑来的兵卒,全没一个军人样,都要靠五行军作战,陛下,还是请先移驾。”

    陈友谅也知道情势不妙,便道:“好,我们走,去叫五王安全的撤离我们的子弟兵,保存战力。”

    张必先回说:“遵命!”去指派身边的亲卫传令赶紧去传达。

    张定边带着随员亲卫,护着陈友谅退到岸边,此时前线支援的皁旗军,也被五王先派来整备舟船,皆到了大江岸边。

    陈友谅看着已略搁浅的大舰混江龙,一时无语。

    张必先一看,也知道大舰目前暂时已无法行驶,还好张定边先前有指派皁旗军,预先在混江龙旁,备好护卫的舟舸与军士。

    张定边急道:“皁旗军,立刻整备陛下可用的船只,以及护卫的船队。”

    旁边的千户回道:“是,遵命!”

    看见汉帝已走,五行军也在缓步后撤,整个汉军大营军心涣散,已无力再战,兵卒们都急着逃命。此时岸边已一团乱,有还未上岸的部分汉军,在船上观望,有逃过来的汉军在抢舟舸,还有不能动弹、行驶的大舰、大船,也挤上了士兵。

    陈友谅在太尉张定边的护卫下,随着皁旗军护卫船队,迅速离开龙湾,大江上已挤满了大小舟舸,而前方的舟舸正面临着朱元璋水军的包夹。

    原来在举起赤帜时,朱元璋便派快马,传令停靠在秦淮河口附近的张德胜、朱虎舟师,北上参与江岸的围攻,呈最后整个收瓮之势。

    不过,在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皁旗水军护卫下,陈友谅等人还是冲出了包围,往太平城而去,整个大江上,遍布大船小船舟舸,有汉军的,有朱元璋舟师,有逃命的,有围捕的,如同岸上一般,差别在朱元璋军个个士气昂扬,汉军则全军军心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