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朝:为天地立心 » 第九二章 孤立

第九二章 孤立

    这可是自至正二十四年灭了“(陈)汉朝”后,朱元璋派遣诸将,花了约两年时间,才打下来其余州路,才取得真正的领地管辖。

    先前攻打陈友谅的“六十万”大军,包括精锐的五行军,在刘基掌握了天时与地利,以及相应计策下,朱元璋仅用了两个月时间,便取得大胜绩。

    而只不过是攻打一些伪汉朝的残军,残余势力,为什么却反用了两年?

    主要还是诸将们认为“赏罚不公”所致,以致于攻战时,积极度大幅下降,不像鄱阳湖大战,人都在湖上了,不打?还能去哪里?不打就是死!是生死交关的时刻。

    而且,大多数伪汉朝的残余势力,是见到朱元璋大军都已“开拔”到城下了,这些残余势力谁还会真要打仗啊!所以便立即地“望风”纳降,否则可能更久。

    其中抵抗最久、相对也是距建康较近的,便是熊天瑞。

    陈友谅弒徐寿辉夺权称帝后,命令熊天瑞攻占临江、吉安、赣州等地,旋即封他为参政,守赣州、统辖附近州县。

    陈友谅与朱元璋战于鄱阳湖之时,他也不出兵援助,坐视胜负,想坐收渔翁之利。

    结果朱元璋灭了陈友谅、伪汉朝后,空出手来,当然是消除所有汉朝的残余势力,尽收汉朝所属之领地。

    让熊天瑞原本坐收渔翁之利的大梦,也做不下去,拒守了五个多月后,到至正二十五年正月,才与其养子元震,肉袒诣军门,降于常遇春。

    常遇春还真受降,未再大开杀戒杀降兵降将,让朱元璋很是意外,特别嘉许一番。

    当然,由常遇春领军,还花了五个多月时间,一部分原因是朱元璋正房马氏,还没同意长子朱标与自己女儿的婚事,常遇春老大不爽,老子没劲打仗。

    一部分原因,是朱元璋派下的将领们,也不急于争先立功,反正常大将军在,有功也是大将军带军的功劳,属下们的功劳怎么会、怎么能比大将军高。

    徐达那头的情况,也大致相同,朱元璋派下的将领们,行军慢慢前进,有战做样子打,反正既然是“残余”势力,抵抗也不会太大,不需要“冒死犯险”的冲锋陷阵。

    所以,整个湖广、江西一带汉朝残余势力,花了朱元璋约两年时间,才整个拿下来。

    ………

    不论如何,整个局势,天下的大局势,已经和三年前不同,也只有刘基随时注意着天下大局,以及朱元璋愿意听刘基说明天下大局,才真正懂得天下大局。

    扩廓虽是忠贞之士,却非远谋之士。不过忠贞与否,在别人眼中可不一样。

    李思齐等四将会兵长安,在含元殿的旧基处,四人结盟,并力抵拒扩廓的檄讨;不过,双方大小数百战,都未能分出胜负,也不急于分出胜负。

    朝廷里,也曾派使者谕令罢兵,专心对付江、淮的叛贼,只是互相做做样子比较多。

    在这关键时刻,当然倒底是“关键”还是“不关键”,都是事后诸葛。

    不过事后看来,却真的是大元朝国祚是否得以延续的“关键”时刻,因为先前已提到,天下大局“变了”。

    此时扩廓的决定,影响了大元朝的命脉。

    属下孙翥、赵恒建议扩廓,《兵法》云:『欲治人者,先自治。』所以要先平定李思齐等四将,以免攻伐南方叛贼时,背后被暗算、被捅一刀。

    就朝廷而言,明明要你扩阔征讨南方叛贼,你却跟自己人马打起来,天子之命置而不闻问,朝廷上、尤其是老臣党们,更是借机上报扩廓有异心。

    而皇太子党呢?先前孛罗率领大军犯阙,皇太子奔太原扩廓处逃命去,本来想用唐肃宗的“灵武故事”,也就是把父皇唐玄宗,拱为“太上皇”,自立为皇帝后,再行征讨安禄山的故事。

    当时,太子詹事扩廓帖木儿与另一个太子詹事不兰奚等东宫人马,皆不愿听从。因为孛罗“犯阙”之后,不仅元帝“没事”,孛罗当宰相的前期,还当真有了一番作为。

    而孛罗死后,扩廓扈从皇太子回到京师前,奇皇后便私下传旨意,要扩廓率领“重兵”,拥皇太子入皇城,逼迫元帝禅位。

    此时,元帝尚健在,且雷厉风行的杀了逆臣、逆党,有什么理由逼迫元帝让位?扩廓帖木儿也是聪明人,在京城三十里外便扎营停军,再以轻骑扈从皇太子入皇城。

    此让皇太子丧失了两次登基为皇的机会,扩廓虽然仍属于皇太子的“人马”,但在皇太子心下,已有了疙瘩,有了隔阂,不再是亲信了。

    扩廓军与关中军双方对峙,元帝虽下诏和解,保存大元实力,但出使的是谁?

    会造成扩廓错失这“关键时刻”的“关键”,便是出使者为天下奴,是在朝廷中,最看不起扩廓帖木儿的老臣党之一。

    天下奴来到扩廓的大营,当然是姿态摆得很高、很高、非常的高,你扩廓虽然是朝廷左丞相、河南王,可我天下奴此时,可是天子“特使”、“钦差大臣”,你能奈我何。

    这天下奴在朝廷待久了,仗势欺人惯了,以为在朝廷外、在扩廓军中,也可为所欲为、颐指气使…,当然便让扩廓气愤的属下将领们,再度拥有蒙古气概的汉子们,给宰了。

    伯撒里这些累朝旧臣们也是坏,故意派天下奴去送死,这样说不太对,是让天下奴去找扩廓,压压气势、耀武扬威一番。

    天下奴被宰,然后呢?哇!朝廷里群情激动。

    扩廓“跋扈”、“嚣张”,不听皇命,还杀了特使!

    老臣们逮到机会,皇上啊!这扩廓有叛意啊!

    元帝于是下诏,削扩廓的太傅、中书左丞相之职,下令扩廓以河南王之位,就食邑于汝南,分其军改隶于关中诸将。

    随后,扩廓手下骁将貊高叛变,上疏元帝:“今总兵官扩廓帖木儿,岁与官军雠杀,臣等乃朝廷培养之人,素知忠义,焉能俛首听命。乞降明诏,别选重臣,以总大兵。”

    朝廷乃又下诏,罢黜扩廓的兵权,命貊高讨伐扩廓。

    而皇太子心中,本来对扩廓也有所疙瘩,乃趁机向父皇要来军权,在皇城另外设立了“大抚军院”,就是比枢密院更高的军事机构,让皇太子“总制天下兵马”,专备扩廓。

    为平衡老臣党与太子党的权势,元帝也将老臣党要员,分别封王。

    当初诏书的“…凡军民一切机务、钱粮、名爵、黜陟、予夺,悉听便宜行事。”至此不过是一场笑话、一场空!

    倒底谁是忠臣?谁是奸臣?说到底,是谁叛了谁?

    反正自此,大元朝大势去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