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朝:为天地立心 » 第一零二章 吴元年

第一零二章 吴元年

    众臣听主上都已如此地定论,虽然内心不平,但也没人敢在此事上做文章。

    刘基接着道:“癸卯(至正二十三)年主上前去安丰救援时,属下便认为年号是个问题,主上既已是吴王,属下认为,明年即可以『吴元年』纪事。”

    朱元璋听了很高兴,道:“嗯!很好,就以吴国纪元,明年便是『元年』,吴元年。”

    本来对朱元璋处置小明王、大宋皇帝“驾崩”的方式,还有些不满、有些不平的众臣们,听到要改以“吴”来纪元,“吴元年”!

    元年,明年便是元年,好耶!

    既然没有了大宋的这顶帽子,这顶压力,那事情也好办多了。

    虽然不是小明王自己“禅位”!但意外发生的也算巧,看来主上“称帝”也是不久之事!

    众臣们的官阶、众将们的军阶,不就有机会再提升了吗?

    原本,新建的建康城还考虑“皇城”不“皇城”的,现在当然是以帝王的规模筹划,筹划宗庙社稷、筹划宫殿、衙门。

    还好,自从囊括了湖广行省,吞并了淮东盐田,近年来吴王府收入颇丰,大建设还不愁没有经费,倒是让刘基更忙了,忙着卜地、忙着风水、忙着规划…。

    朱元璋也忙着,忙着建庙社宫室,忙着看规画图纸。

    这个不错!这个太浪费了!这个好!

    还忙着祭告山川,减免税赋…

    既然称帝是不久之事,更要随时展露我吴王的德政啊!

    便下谕中书省:“东南久罹兵革,民生凋敝,吾甚悯之。且太平、应天诸郡,吾渡江开创地,供亿烦劳久矣。今比户空虚,有司急催科,重困吾民,将何以堪。其赐太平田租二年,应天、镇江、宁国、广德各一年。”

    而众将领们,也要忙了,忙着打仗啊!

    东南边还有一个“吴国”,东.吴国。总不会“吴元年”是东吴的元年吧!当然一定要是东吴的末年!

    ………

    平江以北的常州、太仓州、以东的松江府,所辖嘉定州等,在“(西)吴元年”正月,也随西吴大军开拔过来时,都纷纷望风纳降,反正都是“吴国”嘛!

    管你是东吴国?还是西吴国?于是(西)吴国顺利取下了整个松江府。

    还算是“东吴”可管的领地,也只剩平江、无锡两城了。

    刚由东边的松江府,受到东吴“敌军”一路投降,受降地不亦乐乎的朱元璋水师大将、平章俞通海,也算是一路高歌猛进。

    率大军来到平江后,便又“趁胜”攻打灭渡桥,大败敌兵;心里肯定觉得,自己带兵真是“天下无敌”啊!

    而你们这些围城军,围了平江这个孤城这么久,却都没什么进展,真是不象话!

    于是又提兵攻打桃花坞,结果,这战真的很不幸,大将俞通海中了流矢,重伤!

    所以说在战场上,还是要特别小心,特别小心“流矢”这玩意,这种莫名其妙的飞箭。

    去年十一月攻打平江城时,指挥副使茅成,左胁中流矢亡;在早前一些,骁将赵德胜防守洪都城时,中流矢亡,甚至史书记载,陈友谅也是“中流矢亡”。

    大将俞通海重伤,朱元璋只好下令,将所率大军先交给徐达,被赶紧送回建康医治。

    当然要赶紧送回,俞通海可是中书省平章,当初鄱阳湖大战,与廖永忠都是超猛的水师大将,不仅前来救驾,还敢驾船上前“追杀”蟒张张定边的大将呢!

    且当初朱元璋还在滁州,餐饭还在有一餐没一顿的时期,俞通海就与廖永忠兄弟,带着巢湖的水师,其实是巢湖群盗,诶!应该说是群雄,早期便投靠了朱元璋的老将。

    朱元璋也算有感情的人,至少在当上皇帝之前,至少在心态大转变之前。

    知道俞通海伤重,被送回了建康,更亲自到他家里来探视。

    道:“平章,知道孤特地来看你了吗?”

    俞通海这时真的已经不行了,连话都说不出来,只能含泪相望;朱元璋也只能难过地回去,不久俞通海便“战死”了。

    当然,死后追封之事,一定是有的。

    ………

    征吴大将军徐达,最了解朱元璋为人,虽然有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对徐达来说,“将在外,君命得受,还得事事禀报,才是做为『朱元璋手下将领』之道”,以致于史书上有这么一段。

    二月甲戌,大将军徐达遣人自军中来请事,上敕劳之

    回文:“古者帝王之兴,必有命世之士以为辅佐:成周伐罪,鹰扬奋兴;炎汉仗义,群策毕举,所以克集大勋、肇基隆祚者也!将军自昔相从,忠义出乎天性,然且沈毅有谋,端重有武,故能遏绝乱略,消弭群匿,建无前之功,虽古豪杰之士不能过也!今克期来所请事,悉欲禀命而行,此贤臣事君之道,吾甚嘉之。但所请事多可便宜行者,而识虑周详,不肯造次有违,诚社稷之庆、邦家之福!然『将在外,君不御』乃古道也,自后军中缓急,将军从宜行之。”达得书,顿首受命。

    大意便是,事事禀报是“贤臣事君之道”,我很高兴,不过报的也太多、太烦了,以后小事你自己看着办,不用报上来了。

    果然,还是从小当玩伴,一直跟朱元璋跟到现在的徐达,最了解朱元璋,最了解所谓的“贤臣事君之道”。

    在徐达看来,朱元璋现在正忙着,没空理东吴的战事。

    这平江城可不好打,真要硬攻打下来,必定会损兵折将,到时如茅成、俞通海之类的将领又战死,被朱元璋痛骂一番还好,不要如冯国胜,屁股被打十几大板,还要用走的回高邮,那就凄凄惨惨了。

    反正主上目前也不急,就围着吧!看你乌龟什么时候伸头,伸出头来再砍你一刀。

    于是,冬去春来,春走夏至。

    直到有人无法再等了,是谁无法再等?

    当然是被围了半年多,眼看就要饿肚子的张士诚、东吴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