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朝:为天地立心 » 第一二六章 致仕

第一二六章 致仕

    征虏大军捷报连连的这当下,朱元璋人在哪里呢?

    徐达在闰七月初一出发北征之前,便先到开封府受令辞行,当然又繁文缛节一番。

    还好应天府那边,众臣们可闹得不愉快,朱元璋正准备回建康;开封府这边,该讲的、该交代的,都跟徐达说清楚了。

    所以在上月二十八日,朱元璋命徐达率大军北伐、冯宗异留守开封府后,自己便再次“车驾”回应天府建康城了。

    当然,回程路上,一路接获的捷报,让朱元璋路上颇是愉快!

    而应天府内,众臣们又有什么事了?

    原来,朱元璋车驾汴梁时,命皇太子监国,令左丞相(吴王时为左相国,登基称帝后复改为左丞相)李善长与御史中丞刘基,留守京师辅佐。

    因刘基为御史中丞,负责监督弹劾,所以还特别向刘基道:“督察奸恶,以肃辇毂,虽内府之事,亦宜纠举。”

    意思是你是监察大员,就是要督察奸恶,帮我肃清奸小,即便是朕的后宫、内府犯错,也应该纠举。

    可这督察任务,每个人心中的规矩不同,松紧不同,每个人心中的尺并不一样。

    总的来说,便是非常有弹性,可大!可小!

    也就是可“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当然也可反过来,“小题大作、大做文章”。

    而刘基这人,疾恶如仇、素来刚严,看他的长相便知,史书上说“基虬髯,貌修伟,慷慨有大节”。

    白话一点说,就是哪种不太会“做人”,不会跟人打好关系的那类人物。

    所以,当个谋臣还可以,当了官就容易得罪人。也是早年刘基还年轻时,在大元朝当个地方官,做得很不顺遂,以致三次弃官归隐去。

    先前,刘基的官职为太史令,但主要任务是朱元璋的军事参谋;况且只当个专门看天文星象的太史令,要得罪人也真不容易,与重臣们也相安无事。

    可去年兼任御史中丞,专责督察、弹劾“官员”的任务,是很符合刘基“素来刚严、嫉恶如仇”的特质,但这就容易得罪人了啊!

    除非朱元璋要大肆整顿,且背后全力支持;否则,是个吃力不讨好的官位。

    这次便得罪了一个非常非常大、非常非常重要的高高层:银青荣禄大夫、上柱国、录军国重事、中书左丞相、宣国公兼太子少师李善长。

    够长的官衔,够大的官位吧!

    有多大?相较于右丞相徐达,大明朝是以左为大,也就是说,在大明朝中,是个仅次于皇帝朱元璋的人物。

    李善长是什么样的人物,先前说过了是濠州定远县人;早年朱元璋跟随郭子兴不顺遂,带着淮西二十四将出外闯天下,南略滁阳(滁州)时,李善长便主动迎谒,当年四十岁的李善长,相较于刚脱离和尚身份,二十几岁的朱元璋,是个有读书、有经验的长者,便被朱元璋留下来掌书记,负责所有后勤工作。

    随着朱元璋势力越来越大,李善长也从书记,升为元帅府都事、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平章、吴国左相国。

    大明朝建立后,任中书省左丞相,是被朱元璋认为,可比肩刘邦手下“萧何”的人物。

    当然,说起“做人做事”的道理,李善长可比刘基强太多了。

    早期攻伐征战,诸将行赏不平有委屈,互相明争暗斗,李善长都会帮朱元璋去疏通、布款输诚,让诸将们都能相安无事。

    要说有无“宰相”之才能,李善长是绝对有的;但要有无说“宰相”的胸襟,那可就另当别论了。

    不过,对正处于开疆拓土时期的朱元璋来说,李善长绝对是个超级的好帮手。

    虽然大明朝已创立,目前还是处于“开疆拓土”阶段,还非常需要、仰赖李善长的调和鼎鼐之能力。

    而不懂“做人”道理的刘基,此番可真的得罪了“大人物”李善长了。

    李善长这人,只比刘基小三岁,也有些年纪了;外表看起来宽厚温和,但为人善妒。

    先前朱元璋找刘基等浙东四贤来时,便让李善长给盯上;但刘基确实不为名、不为利,薪俸比他自己少了很多很多,官位也小了很多很多,所以暂时不视为敌手。

    大明朝创立后,朱元璋要儒臣们修订律法,左丞相李善长当然是修法的主要成员之一,而御史中丞当然也是主要成员之一。

    两人意见不合,争论起法令,一个是择善固执的刘基,一个是仗势欺人的左丞相,最后倒霉的当然是刘基,还让大人物左丞相当场开骂。

    不过,这事还不致于让李善长“记恨”在心。

    真正得罪李善长的事,是发生在朱元璋车驾汴梁城,去开封府的这段期间。

    因朱元璋特别交代,要刘基帮他督察奸恶,肃清奸小。

    所以不管是内府宦官、中书省僚吏,只要有犯法的,刘基即令捕治,并禀奏监国的皇太子执法;连宿卫舍人在官舍下棋(朱元璋规定不准),也被按律裁治。

    刘基确实是不太会“做人”,诶!应该是确实地“严格执行”命令。

    所以朝廷大小官员,看到刘基都要躲到一边去,免得被抓到“犯法”事证。

    而中书省都事李彬,贪赃犯法被察觉,按律要杀头的;李彬因为攀附大人物李善长,所以才敢私下作威作福;现今东窗事发,当然赶紧去求助李善长。

    以宰相李善长之尊,过去“调和”诸将、众臣们,都无往不利;其实是谁也不敢得罪大人物,大家都懂得“最基本”的做人做事的道理,所以都会卖“左丞相”面子。

    所以呢,李善长就来向刘基关说啦!

    嫉恶如仇、素性刚严的刘基,当然“不允”。

    李善长就来个拖字诀,刘基更绝,遣人将“请诛李彬”案件,驰奏开封府的圣上。

    朱元璋人在开封府,正到处“观赏”这八朝古都,正忙着北伐调度事宜,这种小事情,先前就已经“全权委托”给刘基了,当然是“可其奏”。

    刚好那阵子应天府逢大旱,中书省左丞相李善长等儒臣们,正在讨论着“祈雨”仪式。而多亏了朱元璋设置的马站、水驿,皇上同意“诛彬”之报,很快地也刚好送到。

    李善长又想来个拖字诀,便说:“今日正要祈雨,不好于此时执行死刑吧?”

    当起“御史中丞”便一板一眼的刘基,看着李善长又想要拖延,反而怒说:“杀了李彬,天必下雨!”遂斩李彬。

    属下李彬亲自来下跪请托,结果身为仅次于皇帝的大宰相李善长,竟然护不了自己中书省底下的一个小官(都事)。

    对李善长而言,岂止是不给面子,简直就是羞辱了。

    善妒记恨的李善长,这怒气可是一直一直记在心上,知道朱元璋正从开封府回来,早就连络好人马,布好阵仗;等朱元璋回到建康城来,便大举发难。

    “怒基者多诉于上前,善长亦言基『专恣』,语颇切,上皆不听。”

    刘基听闻后,这下可吓着了,原来自己这阵子以来,已然得罪了朝廷这么多人,虽然皇帝朱元璋还站在自己这边,袒护着自己,但朝廷中如何再混下去啊!

    还好,先前跪请皇上帮自己完成“大志”,从服饰、礼仪等习俗制度着手,都已经发布执行了。虽然后续成效还要观察,但只要皇上还是支持自己,还愿意听自己的建议,可不一定要当这个“御史中丞”的官吧!

    况且,帮刘邦创建汉朝的谋士张良(张子房),也早日便功臣身退,脱离朝廷那“是非之地”,此时不走更待何时!难道要待到“命丧”之时不成。

    这时刚好家里传来讣闻,自己妾室的丧事,便向朱元璋请求“致仕”,告老还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