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文帝本纪 » 一百九十六章 审案(六)

一百九十六章 审案(六)

    崔长发轻笑道:“方御史,下官喜好书画,而赵法曹与书画名家汤预之女相交莫逆,下官想请赵法曹代为引荐而已。”

    这样的局面早就在元晗的预料之中,赵家崔家不可能放任两人被弹劾,背上渎职的罪名,必然会为她们找补。

    这甚至也在方赦的预料之中。御史弹劾不仅仅是监察的用处,同样也是警醒。方赦也不想同时得罪赵家崔家,抓住这件事不放。如此解释,便也顺水推舟,不再追究。

    元晗对方赦的见好就收十分满意:“赵星身为法曹,用刑过于严苛,有违立法之本,降为从七品刑部文书,即刻赴任。刺史崔长发,对治下案件查察不明,罚俸一年,以儆效尤。”

    赵星从六品法曹降为从七品文书,可是从州官变成京官,明眼人都看得出这是明降暗升,也算是安抚了赵家。对崔长发罚俸的措施,更是不疼不痒,给个警告罢了。

    至此,整个案子彻底完结。回宫的马车上,元晗却在想殷家一家人。直到回了长乐宫,方才停止。

    卫蕴冬的身孕需要静养,不仅把宫务交了出去,君侍们每日的请安也都省了。元晗回宫已经不早了,卫蕴冬用了晚膳,由素锦扶着,在院子里慢慢踱步。弄月来通报“陛下来了”,卫蕴冬也并不惊讶。

    元晗近日来对他的身孕格外小心,几乎每日里都要来看一次。不多时,元晗走进院子来,从素锦的手中接过卫蕴冬来,扶着他往殿里走。

    “陛下刚从宫外回来吧,可用了晚膳?”

    元晗摇头:“朕想着先来看看你,还没来得及。”

    “那皇上在臣侍这里用一些吧。”说着命人去御膳房传膳。

    元晗也不拒绝,在桌边坐下,和卫蕴冬说话。

    “陛下怎么愁眉不展的,可是朝事不顺?”

    元晗看着桌上精致的点心,叹了口气:“朕在外求学多年,自以为对百姓的日子很了解,至少比朝中很多官员都更了解。可是今日,朕居然不知道五百钱和三十贯,对于普通百姓来说,究竟算多还是算少。”

    “臣侍年少时,遇到家中施粥,一石米粮足够百来人吃大半饱了。那时候祖母告诉臣侍,有时家中的一顿饭,便可让普通人家过上一年。”

    “朕整日炰鳖脍鲤、金珍玉馔,可大周有千万的子民,因为五百钱昼夜不得安眠,朕有什么脸面说自己是个好皇帝。”

    “陛下已经为了百姓殚精竭虑,事情总是要一步一步地做的。”

    元晗握住卫蕴冬的手,将他揽在怀中:“事情要一步一步地做,便从朕开始吧。”

    御膳一道一道呈上来,元晗看着满桌菜肴,草草吃了几口便罢了。

    景成元年五月二十六日,早朝。

    由殷佩的案子,引发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奏对。

    早朝照例议完了事,朝臣们没有等来退朝的消息。御座上的年轻帝王面色沉静,看不出喜怒。

    伴随着令人不安的沉默,众人终于等到了皇帝的声音。

    “朕昨日审了一桩案子,你们中大部分人应当都已经听说了。其中过程朕就不提了,朕只是想问问你们,你们读书的缘由是什么?”

    在场的人面面相觑,都不敢出声。任谁都看得出来,谁敢出头,皇帝接下来猛烈的炮火就会落在谁身上。

    “崔雅,你来说说。”

    越过了左右二相,点名翰林院掌院学士,有些出乎意料。但想来,翰林院乃是天下读书人走进官场的第一站,也合情合理。

    崔雅越众而出:“先贤教导,‘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臣等入朝为官,莫不敢忘。”

    “好,朕再问你们,如今平民之家,一年耕种收成几何?税赋几何?粮价几何?布价几何?一年吃饱穿暖费用几何?”

    大殿里鸦雀无声。

    “户部尚书。”

    “臣在。”

    “你来说说。”

    朱蕾定了定心神:“回陛下,平民之家亩产粮食一石,肥沃的土地能达到三石。赋税乃三十分之一,即每石十升。粮价每斗约七十文,布价以上等生绢为例,一匹长四丈,合价值四百七十文。”

    说到这里,便停了下来。

    元晗追问:“平民之家,一年温饱所需银钱几何?”

    朱蕾顿了顿:“臣不知。”

    “朕昨日也不知,但是现在知晓了。普通县衙的皂吏,月俸两贯,京城的幕士,月俸三贯。普通耕种的百姓之家,丰年也不过十余贯收成,若是遇到灾年,便只能卖儿鬻女。”

    元晗看着大殿中垂头不语的朝臣们,继续道:“而每日早间,呈到御前的饭食,便逾百贯。不知众位作何想,朕只觉得于心不安。今日起,各宫用度削减,从朕开始。‘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圣贤教训,朕也不敢忘。”

    众臣皆跪地俯首:“陛下仁德,乃一代圣主。”

    元晗轻嗤:“朕是不是圣主待百姓评判,无需尔等多言。身为朝廷官员,当时刻关注百姓生活,而不是高高在上,凭想象制定政策。你们中间,有多少人没有亲自耕种过了?多久没有了解过田桑稼穑之事了?”

    “臣等惭愧。”

    “今年秋收之时,诸位爱卿与朕一起,前往皇庄参与农忙,不要忘记百姓之苦。”

    “臣等谨遵陛下教诲。”

    朝会之后,元晗果然开始削减宫内用度。自未央宫开始,吃穿物什戒奢靡,崇节俭。官员们也纷纷效仿,奢靡之风顿减。

    而朝中的官员也有不少变动。

    擢升御史中丞方赦为御史大夫,成为御史台的最高长官。户部的几位主事文书,被外放州县。另提拔了一些寒门出身的官员,都是些五六品的中低阶,进入六部之中。

    卫传夹杂在人群中,回京担任太女左卫率,一点都不显眼。反而是在东宜政绩不错的卫执芸,所有人都以为皇帝会顺势把她留在京城,不料圣旨一下,却是去青州澜折县继续当县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