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快递王国快递王 » 第一百一十一章 不拘一格降人才

第一百一十一章 不拘一格降人才

    “老杜,义乌大街小巷我已转了好几圈。”黄晖直呼杜迟为老杜。他自已解释说,他在大学里这样称呼惯了,不分同学年龄称呼老李、老张,依次喊下去,使得同学之间关系亲切了不少。

    在大华大地上,简单的一个称呼其实是很有讲究的,你见到长辈有长辈的称呼,领导有领导的称呼,有求于人时也要有一个适当的称呼,总之,你怎么呼称别人取决你与他人的关系,以及你称呼他的目的。不像西方人,先生女士地统一成一种叫法。

    “不只是我们大学是这样,现在很多大学同学之间都是这样叫。”

    杜迟听说大学里同学之间是以老李老张这样子称呼,他猛然觉得知识分子都能干的事,应该是没有错的,于是就接受了黄晖叫他“老杜”的称呼。

    从现在的快迟公司内部看,只有新人黄晖这样流利地称呼杜迟为老杜。

    “我要一百万,而且还是很急的。”

    杜迟手握手机,点了点头,答应会在近段时间,财务老丁将打200万现款到义乌来。

    财务老丁一听傻啦,也就是在前几天,杜迟还在会上大声疾呼,以后公司所有的开支必须要列入月初预算,否则就算是天皇老子也不可以给钱。

    “月初可没有做义乌那边支出预算呀!”

    林机锋听到财务老丁说到预算的事,马上神补一刀:再说啦,黄晖刚到义乌去就要这么多钱,且现款是打到他个人账户上,这是不是有资金风险?

    杜迟一脸严肃地答:“义乌黄晖那边,只要他提出来的需求,我们都尽力支持。特事特办,给他100万现款。”

    财务老丁只得汇款100万给黄晖。

    “一个月之内必须要有件量产生,没有协商的余地。”黄晖来到义乌,第一件事就是找到他的大学同学谈威。谈威是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当地信访办工作。“信访办岂是你老谈呆的地方?辞职出来跟我后面收派快递,我保证你两年之内在义乌购一套房。”谈威是农村孩子,来到义乌后,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能在义乌建一个窝。这是农家子弟进城最朴素的想法。

    “靠你在信访办那死水工资如何能购得了房?”黄晖敲着谈威还没有熟悉的办公桌叫道,“你还说你是家里老大,最大的理想是能将父母双亲接到自已身边来,像你现在这样子混法,你的底线理想是很难实现的!”

    谈威想想也是,凭他现在在公职部门的资历,不要说买房子了,就是娶一个义乌当地老婆都是很难的一件事。五年科,十年处,孩子大学才到厅,这是官场不成文的晋升时间。

    “趁着你现在上班时间不长,转正手续还没有办下来,手头上的工作几乎没有,下午就去交辞职报告,明天就来我的公司上班。”

    谈威被眼前的黄晖气势所震住。说心里话,在上大学那四年里,谈威与黄晖交往得并不多,对他的印象就是一下课,或者休息天,一位衣着朴素个头不高的小伙子在不同宿舍楼道里穿梳,有时被女生宿舍看管员跟在后大声叫喊,一个大男孩子还想进女孩子楼道里,你知不知道男女有别?引得过路的女同学们好奇地看着黄晖。

    现在算是士别三日刮目相看呀,眼前的黄晖一股信心满满的样子,“我统计了一下,义乌当地能入得我法眼的快递公司居然有十几家,只要干倒它一半,我们的生意就可以发达起来了。”

    大学生下海创业在那年代并不是社会上看好的事,因此,黄晖现在这样子就显得有一些另类。但谈威还是被他说动了,神使鬼差地没到两天就办完了辞职手续,拎着一个黑色背包兴冲冲地来找黄晖报道。

    黄晖现在手下只有谈威这么一个兵,因此,他说的要在一个月之内见到收件量,分明是对谈威说的。

    “我现在还是一团乱麻,如何生出件量来。”

    盯着谈威那无可奈何的眼神,黄晖拍了拍自已的大脑门,“首先我们脑子里要有收件量。一个月时间,没有协商的余地。”

    黄晖在义乌的宏图很快传到深圳快迟公司。

    林机锋冷笑了一声,心想黄晖这样不知天高地厚地在盲干是在他预料之中,义乌是什么地方?方方面面的事情已够黄晖喝一壶了,岂是他一个月就能产生业务这样天真的想法所能左右得了的事。

    “黄晖还打电话跟我说,解除杨世民代理合同,他要多少钱都可以给,理由是,这只是杨世民过一下手的钱,不出一年,要他如数还回来。”

    财务老丁的话逗得杜迟哈哈大笑。而林机锋等了解杨世民的人不但笑不出来,反而担心黄晖不要把公司那么多启动资金打水漂啦。

    “你要配合黄晖,义乌网络要提前规划,包括从广东等地到义乌的快递价格都要测算好,免得到时我们这边拖了义乌的后腿。”

    蔡君华是分管快迟公司网络规划的一号人物,听杜迟这么在会上冒了一句,只得在疑惑中点了点头。不过说到价格,他还有话说。

    “黄晖前天打电话跟我讲,发到义乌的快递价格起码要比杨世民贵10%。你看这不是开国际玩笑嘛!”

    在一般人看来,新到一地方,要想抢占新地方的市场,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经营策略就是打价格战,通过价格战来吸引客户。但黄晖却神经兮兮地要提高快递价格,这不是在自寻死路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杜迟听着却又笑了笑。原来黄晖跟杜迟说过,经他了解,杨世民所在的几个小商品市场,客户对杨世民的快递服务抱怨不断,杨世民公司派件服务根本就满足不了那里客户的需求。

    “这里的客户不在乎那几个快递费,客户跟我说,他们的快递现在十有**是不在他们想象中到达的,有时打快递公司几个催促电话,收派员却说他们忙不过来,不得不延迟派送。只要我们能满足这里客户的需求,价格肯定不是问题。”

    李垚听得有些不理解了,做小商品生意的人谁不是像妇道人家那样抠抠搜搜的跟你讨价还价?

    “我们现在都不要轻易下定论,让义乌市场来回答大家的这些疑感吧。”杜迟在会上没有和大家争论义乌黄晖是非曲折的事,只是反复要求深圳这边要尽力支持义乌那边开疆拓土。

    “快迟公司起码在一年之内不要成立总部。”这是黄晖给杜迟的另一个建议。

    说到建总部,林机锋、蔡君华等人都是尽力赞成的。“一个没有总部的快递公司是不可想象的,非常影响整个制度和流程的执行。”

    从内心来看,杜迟当然想成立一个公司总部,这样能保证各地代理公司还是自已建立的公司政令统一。“快迟公司执行力还不到如来急公司一半。”这是杜迟经常抱怨的一句话。

    但自黄晖说快迟公司不要过早地成立总部时,杜迟的想法变了。

    “暂时还不成立快迟公司总部,让兄弟们去折腾一段时间吧。”杜迟的想法很明显,河里的鱼鹰,不要过早的把它限制在渔船上。

    蔡君华听杜迟现在改变了成立公司总部的主意,马上说:“公司成立时间不长,就有政出多门的情况发生,长此以往会影响公司发展的。前车之鉴还是很多…”

    “用人,我们现在要用好各地的人,这是解决目前公司无总部的最有效一招。”杜迟用大头笔敲了敲会议桌,“只要公司看上的人,坚决毫无保留地用下去;若发现谁不能胜任本职工作,当然也毫无保留地将他拿下来。”

    杜迟说到这里,竟叹了口气,“合肥郑为开必须要下来。”

    郑为开算是合肥的老员工了,这次杜迟为什么提到他的名字呢?

    上文说过,杜快在张家镇种植蓝山芋,今年做得风生水起,但合肥公司的运力却显得非常紧张。有一次,杜快打电话给郑为开,问他有没有空闲的车到张家镇去一趟,他有一车子货要直接运到上海去。郑为开竟将公司的干线车调一辆到张家镇,引起一部分快递没有及时的中转而延迟派送。

    “这种管理方式怎么可以做一把手呢?”杜迟又在办公会上吼起来。

    说到杜迟的脾气,今年大改了不少。公司刚开张的那一段时间,杜迟像是吃了子弹一样,不能碰,一碰就飞出一颗子弹直射你的心窝。就连李垚这样子性格的人都被他骂哭几次。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在无声无色中,杜迟的脾气突然又好起来,好得让身边的人都感觉不是很习惯。

    但心平气和不到几个月,杜迟今天又在会上吹胡子瞪眼,“郑为开认为他是在帮我弟弟。不!这又是在害我弟弟!”

    说到杜快,公司里人还是有禁忌的,毕竟杜快进过两次号子。现在也没有人看好杜快,只是觉得他因是杜迟的亲弟弟,才能在张家镇种蓝山芋。

    不看僧而看佛面,郑为开私下里帮杜快也算是情里之中的事,但没有想到惹得杜迟说出“害他弟弟”这句没轻没重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