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快递王国快递王 » 第二十三章 有自已的想法

第二十三章 有自已的想法

    “要将‘让收派员成为人人尊敬的行业’这个标语在全网推广!”如来急快递公司孙老板对粤海四街网点打出的这幅标语很重视。“国家新邮政法也正式出台啦,收派员已作为正式职业写进法律里,且有职业资格认证制度,这对我们快递行业是一件大好事。我们在宣传新邮政法时,要将四街的标语同时打出来!”

    杜迟听到粤海四街挂出的标语要在全网推广,反而害羞起来,他心想,若把这句话当作广告语来推广,是不是有另外的副作用。从实践中,杜迟冥冥之中又觉得此言不妥。收派员工作虽然技术含量不高,但它需要与各类客户打交道,需要处理各种突发的问题。胆大又要心细,果断又要谨慎,不亢又要不卑,原则要坚持但又不能缺乏灵活性。所以,收派员这个职业不能走极端,要有平衡性。要让别人尊重你,你得首先要尊重别人。如何做到这个平衡,很让人伤脑筋。

    “蔡老板!你当过老板,管过员工,你能说说这句话的内含吗?”有一天晨会,杜迟指着那幅红色长条标语问“蔡老板”。

    在粤海四街网点,无论业务多么繁忙,周一早上开晨会,是雷打不动的事。“要把公司要求的晨会落到实处”这是总部人事部门对各网点的制度性要求,但如何落实,却是每个网点主管的事,现状来看,也是仁者见人,智者见智。

    在如来急快递公司,网点主管也是要收派件的,因此,很多网点将晨会只看作是一项不得不完成的任务,而不是被看作是与收派员沟通的机制,或是最基层管理人员了解市场和客户的渠道。杜迟吃过晨会给他带来的“甜头”,因此,他一到粤海四街网点来就很重视这项工作。

    为了开好这个晨会,达到预期的效果,杜迟总是会做一些晨会前的准备,虽然准备不是成系统的,但杜迟总是在晨会前有自已的一些想法在。

    “蔡老板”听到杜迟在一本正经地问他,笑答:“收派员赚到钱了,自然老婆孩子就会尊重你,你的狐朋狗友也会看得起你。”

    蔡老板的随意回答引来全场收派员的大笑,但笑声中却含着赞同的意味,并夹杂一丝丝伤感的因素。

    说实话,杜迟也赞同“蔡老板”的回答,人活在社会上,无论你怎么想,怎么看,地位和金钱能给你带来尊重。就拿他自已来说吧,村里人都在他父母亲面前夸他好,那是因为杜迟曾帮过几位同乡人。他们来深圳找工作,没有地方住的,他想尽办法安排,没有钱用,杜迟二话不说,主动资助人家。反过来看,若有同乡到深圳来,他杜迟什么都不做,对人家没有什么所谓的恩情,那说他好的人会骤减,甚至骂他的人都会比比皆是。

    “蔡老板的话我赞同,但我个人觉得赚钱只是果,还有因蔡老板没有说出来。”

    另外一名收派员马上对杜迟喊:“你把赚钱的因说出来吧!”

    其实,什么是收派员赚钱的因,杜迟本人也是似懂非懂地,他不能清晰地表述出来。看见“蔡老板”站在那里龇着嘴笑,料想他一时半刻也说不上来。

    “对于收派员赚钱的因,我希望大家自已去悟,去到工作中悟。”

    在晨会上虽然没有总结出收派员赚钱的因,但此事却让收派员感兴趣讨论,且流传开来。

    网络性快递公司就是这样,在一个地方发生了一件事,无论是好事还是不好的事,很快就传遍到其他地方的网点。有人说笑,快递公司收派网点的大小事就像流行的病毒,一旦发生,就会瞬间流传开来。这也为网点的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你现在不像只有初中文凭的人了。”有一次,林机锋回到深圳,抽空找杜迟喝茶,师徒二人已好久没有这样面对面坐一起了。

    杜迟望了望四周端着不同姿势边谈话边喝茶的人,然后笑答:“其实有一段时间我是想提高我的学历的,很想搞一个大专文凭,你看我们公司当大小领导的哪个不是有学历的人。”

    “有学历并不代表有学问,更不代表工作能力强。社会本身就在为每个人定制学历。”

    林机锋说的这句话杜迟是懂的,社会是一所无门槛的大学,在这所大学里,只要你用心学,什么都能学得到。以前杜迟在公众场合不敢说话,更不敢说大话吹牛,一说言过其实的话他心就发虚,脸就发红,现在不一样了,手下正儿八经地有三四十多名收派员,这些年轻人思想变化很快,也容易被外界影响,因此,需要激励,而所有激励人的话语或口号均是言过其实的。

    “需要给员工画画饼”这是马小斐告诉杜迟的。那是有一天早晨,杜迟到蓝天白云公司收派件,听到郑以任对着员工吆喝:蓝天白云要成为中国500强企业!杜迟听了大惊,你这老板说话太不靠谱了吧,中国500强企业是什么概念?蓝天白云公司现在才几十号人,距离中国500强企业那还有多远!而马小斐却轻描淡写地说“需要给员工画画饼,画着画着,煎饼就有了”。

    “我现在学会了怎么吹牛,其他的没有长进。”杜迟笑着对林机锋道。

    “现在总部在内聘储备区总,你可以试一试。”

    杜迟吓得立马站起身来。如来急快递公司区总是什么职位?那是高管,是管理一片区域的最高长官,是地方诸候王!与杜迟本人现在的职位不知道差多少个台阶。

    “我不是在和你开玩笑。你知道兰州区区总杜洋吗?还是你本家。”

    杜迟摇头,他对深圳区总都不是很熟悉,只是在年会或区部会议时见过他,兰州区总他没有关注过。

    “杜洋以前就是从分部经理位置上通过内部竞聘成为现在的区总的。”

    杜迟睁着双眼道:“从BJ分部经理竞聘区总,还只差两个台阶,还是能说得过去。另外,我听说过去年竞聘区总的人都是有大专以上学历的。”

    “你所在的粤海网点大呀,比其他内地好多分部还要大,业务也大,收派员也多,管理难多不比一个小分部小。”林机锋是收派员出身,对快递公司基层管理情况是了如指掌的。

    粤海网点确实是如来急快递公司大网点之一,但在公司职位级别层级中,粤海网点主管还是收派员层级。关于这一点,杜迟当然清楚得很。

    “我建议你试试吧,成不成公司领导说了算,但对你来说却是一次上升的机会。”林机锋临分别时,这样对杜迟说。

    作为如来急快递公司的一名老员工,现在的杜迟无论是自信心还是处理问题能力,比在电子市场那时要上升了好几个档次,杜迟本人也是这样评估自已的。

    “林机锋建议我竞聘储备区总。”晚上临睡觉前,杜迟想到这档子事,对妻子说。

    钟黛看了看杜迟,“你没有看今年公司招聘的新高管介绍吗?”

    这几年,如来急快递公司快速发展,公司未来规划中要发展海外业务,孙老板提出要做中国最好的快递公司,五年内要赶“英”(是指当时中国最好的民营快递公司),十年内要超“美”(是指联邦快递公司)。在这样的热情下,如来急快递公司招猎了一批“高大尚”人才。为了鼓励内部员工,每引进一名新高管,人事部门都将他(她)的过往的“英难史”予以全网介绍。

    人事部门刚开始做时,杜迟关注过,但一看那些新来的高管能靓瞎人眼的介绍,杜迟觉得这些人与他扯不上关系,因此,以后他也就不怎么关注这些人了。

    这就像深圳的房价,当月供与工资相差不多时,你还有兴趣关注房价的走势;当你的工资距离月供越来越远时,这时的房价走势已与你无关。

    “你对这些高管都不了解,你如何与他们在一起竞争?”钟黛似乎认为杜迟没有必要参加内部竞聘,因为肯定竞聘不上,还落得个别人看笑话。

    杜迟见妻子对他竞聘储备区总岗位并不热心,因此,也就没有再说下去。不过他自已越想越觉得可以试一试,这又不花他什么本钱,内部邮件投一些资料,如果人事部有通知,就到总部去面试一下,据说也没有太多的流程要走。

    “杜迟要成为区总了。”不知道是谁走路了风声,现在粤海四街网点所有收派员都在传“杜迟要做区总啦!”。有收派员现在不直接叫杜迟名字了,改口称呼为“杜总”,这倒让杜迟猝不及防。

    现在杜迟觉得妻子说的话是对的,本来他也没有抱多大的希望去竞聘这个储备区总,只是本能地想去试试,现在好了,无意中成了破釜成舟的事了。若这次竞争不上,别人对他的称呼都不好再改口啦。

    “我现在后悔报了名字,感觉得自已被架到火上烤着般。”杜迟打电话向林机锋诉苦。

    林机锋却不以为然,他说别人这样认为是好事呀,是对你能力的认可。另外,好多事情还真说不清楚,别人叫着叫着,你还真就成了区总。

    林机锋与林郑中共事时间久了后,不知道那根筋搭错了,相信起命运学来。于是,他不认为现在有人叫杜迟“区总”是一件不光彩的事。

    杜迟本人后来也觉得,自已名字已报了,相关资料也提交上去了,再叫人事部门撤掉,也不是很合适,那就按照总部要求准备竞聘资料吧。

    杜迟并没有将粤海四街网点收派员叫他区总的事告诉过钟黛,钟黛有一天却问了这个事。“现在就有人叫你区总啦?”

    杜迟几乎大惊失色,粤海四街网点同事随意间开的玩笑都能传到总部客服部?

    钟黛撅着嘴道:“所以,我叫你不要提交应聘资料到人事部门,你就是不听,我看到时你应聘不上,怎么在粤海四街网点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