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80后的怀念 » 后记

后记

    童年的记忆千丝万缕,我想就写到这里吧。

    做为一个出生在农村里的八零后,九十年代正是我的童年时光。

    那时我们都在唱我们是跨入二十一世纪的新一代,我们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我们的梦想是当一名科学家,我们的偶像是**和**。

    那时我们的心灵是纯洁的,我们的身体是健壮的,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充满了希望,就如同伟人说的星星之火。

    书中曼宇的部分童年经历与我相差无几,有着一样善良的父母,有着一样天真的伙伴,有着一样的兴趣爱好——

    既然要完结了,我想交代一下小说中一些人物后来的状况。

    曼宇小学毕业后顺利地升入了重点初中、市重点高中,高考中又被一所名牌大学录取。他始终不忘儿时要当一名科学家的梦想,选读了力学专业,他希望能够像钱学森、邓稼先等科学家一样,成为祖国的栋梁,为祖国、为家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然而国内从来就不缺少栋梁之才,曼宇未能如愿进入科研单位,在硕士毕业后进入了BJ一家汽车公司,成为了一名汽车设计工程师。

    每当逢年过节,曼宇都会回到家乡,见到喜笑颜开的父母、调皮捣蛋的外甥、侄女,他都会感到高兴。

    是啊!有父母的地方才是家,有孩子的地方才会有希望。尤其是看到院子里的那台老旧的拖拉机,听娘说村子里一半的媳妇都是它拉回来的,只是乡村里结婚早就时兴小轿车了,这台拖拉机也在娶亲的队伍里退了役。

    曼宇觉得拖拉机那老态龙钟的模样,像极了辛辛苦苦奋斗一生的父亲,然而做为农民的父亲,什么时候才算是退休呢?。

    到了晚上,曼宇还会和一群发小聚聚。发小中除了富田、红平上了大学外,剩余的最高学历也就是初中毕业,尤其是素杰和俊伟,素杰上了两个一年级,两个二年级,两个三年级,两个四年级,两个五年级;俊伟上了三个一年级,两个二年级,两个三年级,两个四年级,两个五年级,曼宇都上高中了,他俩还在小学里混的不亦乐乎呢。

    后来他俩的父母实在是看不下去了,让这两个笨蛋赶紧小学毕业,都赶出去打工去了。洪杰还是和以前一样,一喝酒就装醉,躺在床上像死狗,他和田伟、宏正都是初中毕业,没有考上高中,三人也被赶出去打工了。

    以前的小伙伴现在过得都还不错,只是所挣的钱似乎和他们的学历成反比,素杰和俊伟两人都当上了老板。

    洪杰、田伟和宏正也在外地做生意,听说生意还算不错,每年都有二十万以上的收入。

    只是曼宇、红平和富田三个上过大学的过惯了城市的生活,奋斗了多年后也在城市里安了家。好在大家感情深,谁都不会嘲笑谁,坐在一起喝喝酒、吹吹牛也别有一番欢乐。

    在曼宇参加工作的第二年,那是一个晚上,他接到了姐姐的电话。姐姐说娘生病了,做了手术,刚刚出院。曼宇忙让娘接电话,知道娘的病情已经转好,再无大碍,便对姐姐抱怨了一通,怪姐姐不早通知自己,才依依不舍地挂了电话。

    在以后的几天里,曼宇每天晚上都要给娘打个电话,询问娘的身体状况。娘都会笑着劝他不必挂心,并说自己的身体好着呢。曼宇挂了电话后又夜不能寐,儿时的回忆不时的涌上心头。

    村上春树说:“你要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了。不准情绪化,不准偷偷想念,不准回头看,去过自己另外的生活。”

    然而父母的养育之情、乡间的淳憨厚、儿时的点点滴滴,又怎能不让一个北漂游子暗生情愫,就在一个寂静的夜里,曼宇坐在灯下,在笔记本上写下这首《游子情怀》:

    旭日悄悄爬东窗,夕阳恋恋山后藏。蝴蝶起舞谢春意,蜜蜂采蜜花意凉。百灵鸣唱传欢乐,杜鹃悲歌唱凄凉。老藤虽衰盼春归,枯木四季身渐消。小溪潺潺鱼犹欢,岸柳飘飘人难眠。

    月明星稀愁满枝,披衣离塌坐窗前。进城工作未几日,家传娘病住院急。忧愁暗恨飞星渡,暗香盈袖花已尽。离别娘亲十五载,风鬟霜鬓娘消瘦。犹记儿时捉蝴蝶,村边小溪抓鱼虾。伴随牧笛进田园,偷得竟是自家瓜。羊群进园且不顾,群斗蝈蝈心正欢。值待园主骂声起,停欢而散赶羊儿。不免回家挨娘骂,归家之前皆笑颜。慈母本无骂儿意,望子成龙铁丹心。娘知家穷无糖果,野菜少油味更香。放牧不忘做羊鞭,临走叮嘱千万遍:“我儿莫要下河塘,水底有鬼不好防。”明知语多无可用,孩童归家娘笑颜。

    娘送儿郎进学堂,书包悄悄连夜缝。劝儿发奋好读书,对起父母泪千行。可怜年少不更事,在校闯祸娘断肠。屡屡恨铁不成钢,咬紧牙关护儿郎。在家省吃又俭用,在外劳动还充强。

    离家求学十五载,进城工作家亦难。本想挣钱孝父母,电话急急传耳旁。阿姐声调似哭泣,强作镇定对弟讲:“阿姐有事要相告,劝弟千万莫紧张。娘亲急病住医房,幸运手术还理想。”听罢此言猛惊心,力顶泰山不可挡。娘亲心善身体强,怎染急病进医房?听完阿姐诉详情,才知娘亲瞒儿郎。积劳成疾日已久,一切皆是忧儿郎。潸然泪下思娘亲,怨姐治愈才相告。

    事过半月心有悸,夜静鸟鸣更惊心。日日与娘通电话,每提探娘娘不允。月光幽幽洒大地,好似娘亲银发丝。眼前恍惚童年事,思念娘亲泪已奔。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娘已衰。儿在他乡向天祈,娘亲健康儿安心。

    我知道,八零后是奋斗的一代,也是怀旧的一代,更是孝顺的一代,家乡永远是我们的根,是我们心灵的寄托,而家乡的人、家乡的情更值得我们永远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