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三十年反面人生 » 第九章 端午折柳

第九章 端午折柳

    西北的冬天格外漫长,春天即将结束,天气乍暖还寒。等到立夏的时候,山上就逐渐热闹起来。靠山吃山的农家人,继续重复着新一轮的一年大计。

    人们越热闹,东子这里则越冷清,巷子里除了几个上下班的还能见到身影,其余的则全员上山种地。漫山披星戴月的劳动者,为了接下来的大半年有个好收成,他们坚信天道酬勤,黄土就是金子。

    东子已经很久没去外面闯祸了,期盼着家里把那些远处的地早点种完,等到他们去近处种地的时候,自己就可以跟着去地里玩了。到了山上就可以尽情玩土、揪草、捕风捉蝶。

    小孩子的世界里,凡是平时少见的,都是稀罕的,都是令人快乐的。每天最大的乐趣,就是遇到新鲜事情,除了家人,任何新鲜事物,都是值得被期待的。

    东子在山里,哪怕遇到一只蜜蜂、一只蝴蝶,都可以快乐的追逐着。有时候听到远处传来几声鸟叫,模仿几下,就能开心好一会。

    在每年天气变暖的时候,东子家的上房屋檐下,就会多几位不速之客。几根连着灯泡的电线上面,每天会有几只燕子飞来。

    每天清晨,燕子像定了时的闹钟一样,任劳任怨地叫个不停,仿佛家里的长辈一样,一遍又一遍叫着自家的孩子们起床上学。

    巷子里有几棵大柳树,总会在这个时候飘下棉花一样的柳絮。东子家门口那颗歪脖子柳树,被成群的麻雀常年占据着。

    端午节清晨,东子早早起来,看着哥哥在上学之前,爬上树折柳条。麻雀们像是反客为主的主人,叽叽喳喳地让东子哥哥走开。

    东子在地上,捡起哥哥丢下来的柳条,抱着拿回院子,让他们插在房门上面,大人们管每个门口插柳条的传统叫作“**凉”。东子听到的解释各有不同。

    有人说这样做是祈祷夏天来了,天气不要太热,人受不了可以躲在房子里,庄稼受不了就要遭殃了。

    有人说是祖上迁徙过来时,把清明节的传统也带来过来,都是为了奉青迎春,图个吉利。由于高原上春天来的迟,清明节柳树还未发芽,这一习俗就推迟到了五月初五。

    端午节,这里的小孩都要戴花钱,把红黄蓝三种颜色的身子用雄黄水泡过后,搓成麻花状,系在小孩子手腕和腿腕上。耳朵里还要放一点雄黄粉,据说可以防止蚊虫和蛇。

    东子问妈妈:“电视剧里还要喝雄黄酒,我们为什么不喝?”

    “瓜娃子,雄黄是一种矿物质,俗称“鸡冠石”,是有毒的,古时候人们不知道”一旁的爸爸认真的给东子做起了科普。

    东子也不知道什么是矿物质,倒是爸爸的一句有毒,让他内心非常不安。偷偷地跑到上房,拉开高低柜的玻璃,拿出爷爷泡的药酒,把玻璃罐子里的酒全部倒了出来。

    此时的东子明知道自己又闯祸了,还是冒着挨打的风险,把灌满凉水的玻璃罐子放回去。爷爷平时舍不得喝的药酒里有一条小蛇,东子听说蛇最怕雄黄,就把家里剩下的一小包雄黄倒进了爷爷的药酒里。

    东子提心吊胆地过了几天,渐渐忘记了这件事。突然有一天,回到家里,看见爷爷一边指着东子爸爸发火,一边心疼的看着已经发霉了的药酒。

    自知逃不过一劫的东子,主动将事情都经过说了一遍,爷爷既心疼又无可奈何的苦笑着,嘴里嘀咕到:“赶紧报上名,放到学校里去”,让东子不要乱动柜子里的东西,打发东子爸爸去买药材和酒。

    东子听巷子里的老人说过“娃娃到了上学的年纪,不去学校里,不让老师管教,没两年就变成傻子了,不听大人话,到处惹是生非”。一想到这,东子心里更不乐意,成天的无拘无束的玩耍,反而让东子有点失落。

    小孩子的快乐是最原始的、最简单的,别人吃糖,你能过去分享一口,你就跟他一样快乐,别人有小伙伴陪同嬉戏,你在旁边看着,你也能感受到快乐,别人没有的,你分享给他们,你也会跟着快乐起来。

    东子不知道上学到底快不快乐,他知道不去上学,自己肯定不会快乐。第一年报名,东子被拒绝是因为个头小,从一数不到十,不能上学前班。第二年报名,东子因为数不到五十,还是被拒之门外,一年级不能上,学前班也没戏。

    机灵的东子,早就知道学校不要自己,是因为户口的问题,因为巷子里,其他个头小的伙伴早都上学了,小学隔壁的居民小区里,家里有三四个孩子的也都可以上学。

    直到哥哥姐姐放暑假了,东子知道再有一个月左右到时间,就到了割麦子的季节,麦子收完,就到了一年级新生入学报名的时候。麦子从地里割倒,扎成捆,背回家晒干,碾成麦粒,一部分拉到磨坊磨面,一部分做为公粮交给国家。

    东子想着,今年报名,按照自己的年龄,肯定可以上一年级了,哥哥姐姐教着自己数数,现在都能数到百了,更何况老校长也跟他说过,今年肯定可以上一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