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三十年反面人生 » 第十五章 童年事 办厂

第十五章 童年事 办厂

    东子在上一年级的时候,家里也发生了一些情况,爸爸思考良久,在得到信用社同意后,申请了一笔贷款,过完年没几天,东子爸爸就去了一趟千里之外的南方去考察。

    东子上学几个星期后,爸爸带着几个从上海请来的专家,实地考察,在县城的招待所摆了一桌,吃好喝好,那些人就走了。

    又过了几个星期,东子爸爸置办好场地,拿出自己家半亩地,其他弟兄几个又拿出各自的地,东拼西凑的跟邻居家的地做兑换,凑足了一亩可以办厂的果园。

    砍树,硬化,建厂房,等到快要修好的时候,东子爷爷从城里搬过去,给几位儿子看厂子。东子爸爸则是带着四弟,一路赶回上海,去带设备回家。

    等到东子去厂里的时候,只见一整个屋子里就放了一个铁箱子,长长的有几百米,一只蜿蜒了一圈,像个大蟒蛇盘在车间里,听大人们说,火车也就这么大一点,也都是铁。

    至此,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开始有了机器轰鸣。饼干厂又成了东子小时候最爱去,大人又不让去的地方。

    放假的时候,东子带着同学来到了厂里,听人们说自己的爸爸是厂长,国营的小领导,哪有这大老板做起来爽。东子看着到厂里来送货的人们,总是会错误的把四叔人成厂长,自己的爸爸则像是一个车间工人一样,整天不是一脸面粉,就是一脸汗水。

    姑姑也搬到厂里,陪着爷爷奶奶生活,自己开始,县城里又多了一位四少爷、一位五公主,他们穿着最时髦的衣服,白天睡觉,晚上跳舞、滑旱冰。

    东子只觉得家里更忙了,平时不怎么见面的爸爸,个把月都见不到了,妈妈也是从早到晚一去不回,东子还好有哥哥姐姐陪着睡觉,还好有小伙伴陪着玩耍。

    去一趟舅爷爷家,以前对自己无比亲热的亲戚们,开始喊起东子“街溜子”,有的甚至还说,东子是城里娃,自己家的乡棒棒不和城里娃玩耍,要学坏。

    过年的时候,家里的亲戚空前绝后的多,以至于东子长到成年,都不习惯家里突然冒出来的亲戚朋友。最令人难忘的还是,东子家生产的“红双喜饼干”,被别人从批发部里买回去,走亲访友,几经周折后,两包自己的饼干又被叫不上名字的亲戚送到家里来。

    东子只能听懂好多声音,都是一个说法:“都是亲戚,娃不想出远门,就想在城里,跟着老哥干点事业,老哥肯定会同意,不然还算啥亲戚”。

    东子爸爸不能得罪爷爷奶奶的远亲,也不能得罪东子舅舅家的远亲,更不能得罪其他三个弟兄丈人家的远亲。还没有开始大量招工,就开始人员超额。

    一个回字形的车间,中间靠墙一边是机器,负责生产饼干,一边靠墙是包装案子。先是东子爸爸和七叔负责和面,然后是巷子里的长辈倒进搅拌机,搅拌好的面,被机头那边的几位远亲送进机口。

    机口上两组铁滚子,先是把面团,一圈一圈压成长方形的样子,等到薄厚均匀了,就上模型。印有各种简单图案的塑料模子,固定在滚轴上,随着传送带向后运转,一个个生的饼干就进了烤箱。

    传送带周边工作的工人,必须是短发或者戴帽子的,烤箱是一节一节连在一起的,每节烤箱三四米长,刚开始有八节。最后面就是上油区,饼干要什么口味,要什么颜色,都在这里搞定。

    等饼干跑完上传送带,进烤箱,上色,出传送带,整个过程东子跟着计过时。东子测时间的时候,没有听人说,也没有估个大概。而是拿出一个面团放进去,等出来的时候,全程是十五分钟。

    热乎乎的饼干掉到拖盘里,工人负责倒在铁皮做好的案子上,等到饼干温度冷却下来,包装工人就开始拼速度了。手速快的一天一百包,轻轻松松,手速慢的一天七十包都费劲。

    东子去学校的时候,书包里装几把饼干,跟同学们换着吃早餐。也是从这时候起,天天做早饭的妈妈,再也不做早餐了。

    等到办厂的第二年,农行里的领导经常往厂子里跑,因为之前自己拒贷,一大笔业务被信用社拿走了。现在每天都是守着厂子,让东子爸看在老校友的份上,贷一笔款。

    东子大概吃了半年饼干,也不再吃了,只是把饼干当做一般等价物,拿到学校进行交换。上学之前,爷爷开了几年的小卖铺,在学校和幼儿园对面的清真寺旁边,起初是一个铁皮箱子,后来建成了土坯房做起了批发生意。

    后来,为了办厂筹钱,爷爷就低价转让给了自己的发小。东子一直觉得饼干厂不好,不如小卖铺,更不如批发部。大人们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改变一切,岂不知,原本这一切就已经足够好。

    以至于好多忙碌,好多疏远,都是打着孩子的旗号,为你好,为了你以后,为了下一代,事实上,下一代需要只是之前放弃的日子和被迫换掉的生活。

    这一年过年前,东子不再去厂里了,每天除了无休止的噪音和争吵,还有许许多多东子不想见的人。东子向爸爸说:“谁谁谁,私自拿饼干,包装袋,做包装的时候没有排整齐”。

    爸爸不相信,自己去看,情况依然没变,由于个别工人不积极,导致厂子里工人增加,饼干装箱的数量还是没变。

    三番五次的给亲戚记过和警告,最后换来的是其他工人的有样学样,装箱数量不断下降。为了这些亲戚,本来好好的一大家子人,也三天两头的吵架。整个生产链,一环出现懈怠,全部就得放缓速度,甚至是停下来。

    等到这些问题整顿好的时候,县城里新出现一批店铺,各式各样的包装漂亮、口感极佳的饼干和面包出现了。

    饼干从去年的新式食品、家乡特产,没多久就变成了包装难看、口味单一的过气食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