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典藏华夏:我的直播火遍全网 » 第十七章 执拗

第十七章 执拗

    “自您主持变法后,北宋六十余年便灭亡,徽钦二帝及后妃、皇子、公主等三千多人被金人俘虏,另俘虏皇室少女,妇女、宫女、官女、民女等共一万五千多人。”

    “至于他们被俘虏之后的命运,自然是受尽折磨,猪狗不如了。”

    张良玉道出了一个石破天惊般的历史史实,纵使王安石心志坚定,也不免听的倒吸一口凉气,眉头拧成了疙瘩,面沉如铁,半晌不言半字。

    “大宋气数,只剩下这数十年光景了么?这一切难道都是我造成的?”

    王安石身体晃了晃,声音干涩的问道,眼里满是不可置信。

    张良玉摇摇头道:“大宋的气数自然不止这几十年,之后赵构南下,从新建立朝廷,史称南宋。”

    “就是宋高宗赵构在宋神宗实录中将熙宁变法改为了王安石变法,隐隐指出您是北宋的根源在你那里。”

    王安石摇着头,实在无法接受这个事实。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我主持的变法怎么会失败?这不可能。你一定在骗我,说,是不是司马光那群人指使你来冒充后世之人,前来诓骗与我的?”

    “司马光、欧阳修这些人为了反对我变法,竟然不顾读书人、士大夫的脸面、尊严,做出这种下作的事情来。哼!”

    王安石性格执拗,怎么会轻易的承认自己错了?

    立刻就认为张良玉是旧党保守派派来的棋子,旨在扰乱自己的心神。

    可惜,他们还是低估自己的决心了,变法一定要成功!谁都不能阻止!

    王安石心中呐喊道,眼神中的慌乱快速消失,变得十分坚定起来。

    能给主持锐意改革的人,大多都是性格偏激、古怪、执拗之人。

    如果没有这种执拗、执着的性格,也绝对难以坚持自己的信念、难以突破重重阻隔、难以面对天下悠悠之口,自然不能够成事儿。

    王安石也一样,如果能轻易被劝得动、如果轻易能听得进去别人的话,那就不叫“拗相公”了。

    张良玉面色平静的看着由发怒、慌张,变为了冷静、厉斥的王安石。

    他继续开口道:“后世有一位大儒名为朱熹,他所作《四书集注》中,对您主持的熙宁变法的后果的评价也持负面评价。”

    “朱熹,大儒?他怎么评价我主持的变法?”王安石神色一凛。

    必经是后世大儒,能够被称作“大儒”的自然非一般人,在读书人、士大夫之中地位、威望自然很高。

    这样的人私德不用怀疑,那么这位大儒的评价,应该是中肯的。

    其实张良玉在为难要不要把朱熹在《四书集注》之中,对王安石变法后果的说出来。

    因为,他说的“负面评价”,其实是很委婉的说辞。

    “大儒朱熹评价说,王安石变法之后,**肆虐、流毒四海。”

    “南宋文人罗大经斜了一本著名的文学史料著作《鹤林玉露》中说‘国家一统之业,其合而遂裂者,王安石之罪也;其裂而不复合者,秦桧之罪也。’”

    “罗大经看来,整个宋代两个罪人,一个是你导致了国家的分裂;一个是秦桧,导致国家不能在归于统一。”

    “而秦桧是后世家喻户晓的奸臣,雕像如今还在岳武穆庙厕所边上跪着呢,罗大经将您和秦桧放在一起比较,您怎么想?”

    张良玉继续道:“我并非司马光的说客,也不是任何人的说客。我只是一个后世之人,因缘际会来到这个时空,想要跟你说一些后世之人想要跟您说的话而已。”

    “呵呵,这就是你想要跟我说的话?我的变法失败了?这种结果,你告诉我又有什么意义呢?”

    王安石冷笑两声,眼神依旧锐利、坚定。

    他胸怀的是天下,是整个大宋朝廷,是要改变这将倾大厦的愿望,怎么可能轻易的动摇?

    “即便是这样,我也一定会将变法进行下去。如今,大宋天下顽疾深固,可谓病入膏肓,已经到了不得不变、不得不自救的地步,我不会眼睁睁的看着大宋就这么逝去的。”

    “还有,我不会相信你说的话的,范文正公也主持了庆历新政,变法就算失败了,最坏也只是回到了以前那滩死水的老样子而已。”

    “范文正公并没有遭受什么骂名,我王安石和范文正公一样,心系这天下、心系这大宋朝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算失败了,那也是改革者,断不会留下此等恶名,又凭什么留下此等恶名?”

    王安石还是不肯相信张良玉的话,还把范仲淹拿出来说事儿。

    张良玉暗暗叹了口气,心道:跟拗相公说话、辩论还真是费力。

    辩论就是要是说服别人。

    世界上有两大难的事情,第二是把别人兜里的钱弄到自己兜里;第一是把自己的观点塞入别人的脑袋里。

    而王安石根本听不进去不中听的话,什么逆耳忠言、苦口良药,在他这里都是空气。

    如此辩论,让王安石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真的非常的难。

    除非张良玉也跟那喂猪的农村老太太一样,蛮不讲理,比拗相公更加的执拗,才能够胜得过王安石吧。

    “王荆公,范文正公主持的庆历新政,并没有给朝廷带来难以挽回的后果,而您主持的熙宁变法不一样。”

    “这场变法之后,宋朝士大夫甚至形成了一个‘利无百倍而不变法’的共识、甚至影响到了后世的朝代,后世再也没有朝廷进行您这样的活力型变法了。”

    张良玉继续道:“我知道您性格执拗,但我毕竟是从后世来人,知晓历史,知道您所在的时代即将要发生什么。”

    “我说这么多,也并不是要批判您,而是希望能引起您的反思,从而更好的进行变法。”

    “我跟后世很多人一样,都希望您主持的熙宁变法能够成功。”

    王安石脸色还是很难看,张良玉的话听进去了几分,谁都不知道。

    “哼,黄口小儿,也想要教训我么?我主持的变法不会失败!”王安石依旧执拗的道。